李潔偉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我國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一句名言。是的,教師就是傳授知識,解答學生疑惑的人,但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對教師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解答疑惑那么簡單了。未來對“文盲”的界定,將不再是沒有文化的人,而是一些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不會自己鉆研問題、缺乏預見能力的人。所以,教師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應成為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歷史這一學科的知識有著具體性,它包括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條件、過程、地位諸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即每一社會、每一個國家的發展規律,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規律。這就要求學生鍛煉思想,獨立鉆研,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獨立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
新課程強調,教學中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學生成長的領路人,這充分體現出“授之以漁”的教學哲理。只有讓學生自己學會讀書,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才能讓他們步入攀登科學頂峰的階梯。在平日的歷史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談談我在歷史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指導學生“閱讀”
閱讀教科書是獲取歷史知識、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會學生閱讀教科書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由于歷史學科具有過去性、綜合性和史論性的特點,學生在初讀時容易遇到許多障礙,也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基礎差、閱讀不得法,抓不住重點,所以,在起始階段,我重點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通過提問、指導審題、疑難突破、重點探索、編寫學習提綱等多種方法,把學生引到自覺閱讀的軌道上來。例如,課文中絕大部分針對歷史名詞、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資料補充,部分不帶星號的引言或插圖等,只要快速掃描略看即可,而諸如歷史事件的起因、進程、影響,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人物,重要的歷史資料、歷史插圖等重難點知識,就要求大家詳細閱讀、認真思考。這樣天長日久的訓練,學生不僅會合理利用、科學分配課堂時間,還能養成快速讀、會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為日后自學能力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指導學生編寫“學習提綱”
指導學生整理、編寫提綱,可以達到使學生既掌握基礎知識,又提高學科能力的目的。這是因為:首先,學生在整理和自編提綱時,必須先仔細閱讀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種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它們所處的地位,才能把知識點有效排列起來,這就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其次,學生在編寫提綱時,必須對教材進行分析、歸納、概括,通過思考使教材內容變得條理化、要點化,這無疑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第三,學生在復習、整理編寫歷史結構時,能幫助自己迅速查出知識掌握的薄弱環節,從而針對薄弱環節進行復習,提高復習效率。
三、巧妙設疑,培養思維能力
歷史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學生由于受傳統偏見的影響,仍認為歷史是一門知識性學科,只需死記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論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們缺乏學習歷史的動力。為此,教師應十分注意利用歷史學科內容豐富、縱貫古今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從歷史知識本身提出各種具有較強啟發性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促進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的發展。
在問題設置時,應注意做好幾點:
一是要科學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設疑要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二是要把握好度,難易適中。太容易會流于平淡,學生不屑于回答,更不利于啟發學生思維,太難會使學生如墜迷霧中,所以設疑要難易適中,循序漸進。三是要激發思維興趣。如果教師通過設疑,創設一種有趣的思維意境,從而刺激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無疑會使教學事半功倍。
四、學會理清歷史發展線索,抓住學習重點
歷史發展的線索就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中學歷史教材的特點是范圍廣、頭緒雜、內容多,牽扯到的年代、地點、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導學生在這紛繁復雜的歷史知識中理清發展線索,提示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開始講世界史時,首先指導學生看教科書前的目錄,然后教師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個社會階段的特征、基本內容等。在講世界近代史時,要讓學生明確必須抓住三條基本線索,即:資本主義發生、發展以及資本主義國家間的矛盾和戰爭,無產階級革命斗爭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
在理清線索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重點,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確定重點。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四方面去確定教材中的重點:第一,能夠說明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觀點的內容;第二,對歷史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屬于“中國之最”、“世界之最”的內容;第四,教科書上有插圖,課后有練習題的內容。學生掌握了上述原則,就比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點。
五、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提高記憶效率
歷史教學的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所以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歷史教學中,我常采用以下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記憶效率,效果良好。第一,分散記憶法。讓學生把知識點分開學習,當時看一遍,一周后再復習一遍,一個月后再重復一次,記得就會比較牢固。第二,趣味記憶法。第三,引導學生記憶綱要。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把培養學生學會生存的能力提高到培養現代人的高度來對待,讓學生真正喜歡歷史,主動去探究歷史、感悟歷史,才會喜歡上歷史課。我們的歷史教學才會繼續煥發生機,充滿活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新一代人有較強的適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