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
一、課前系統部分
課標分析:
《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的落腳點,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突破點。新課標對初中生語文寫作,要求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寫作手法上,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寄情山水”為主題,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點。因此單元寫作實踐與課文關系密切。本次作文由課文導入,在復習舊有知識的基礎之上,掌握并歸納出寫景作文的集中寫作方法。教師以春天為例,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感覺發現身邊自然的美,寄情于景。
學生學情:
1、八年級學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初中寫作方法,但是運用尚不成熟,還有待訓練和規范;
2、本班學生寫作習慣不太好,依賴性強。寫作偏“死板”,忽略了自主創新的能力。學生“怕寫作”“寫作難”“不敢寫”;
3、大山的孩子生活更加貼近自然,農村的孩子更加質樸,要利用好這個優勢,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獨特的視角,描繪心中的大自然。
教學目標:
1、 掌握寫景作文方法,會適當運用修辭,提升語言生動性;
2、 學會多角度、多感覺、多視角觀察自然的方法,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重點)
3、 描寫大自然、歌頌大自然,表達對自然的敬畏與感念,讓自己的思想受到啟迪,心靈得到凈化(難點)
二、課堂系統部分
三、課后系統部分(課后反思)
本堂課45分鐘,在教學設計上分成五大板塊:溫故知新、歸納導入、合作交流、課堂小結、鞏固拓展。每一個板塊之間有銜接,旨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小組交流能力。本堂課基本實現了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但是有個別教學細節完成的不夠細致,教學環節中還存在一些漏洞。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它涵蓋了語文知識能力的多個層次和方面,十分考驗教師的能力,認真備好一堂課,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對于教師、學生都至關重要。小組學習交流的學習模式,可以把學習的主動權從傳統的老師身上還到學生那里,新穎、高效,是高效課堂的必然趨勢。在教學中,師生不僅僅是教與學,還是互相學習的過程。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多學習,多思考,不斷進化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