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英
在國際經濟社會高度交流融合的趨勢下,合作辦學已經成為各大院系拓寬教學資源,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的主要途徑。在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背景下,《會計業務操作》也是合作辦學的重要課程,本文通過本校和加拿大喬治亞大學合作中得到的一些經驗和教訓,從學生會計專業英語水平的提高、教材開發、教學方法的改進和課程綜合實訓教學的有序推進等方面進行規劃和構思。
一、《會計業務操作》課程在中外合作辦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中加合作辦學中,《會計業務操作》課程由派駐的外籍老師和本校專業老師合作講授,教學模式采用加方提供的教學文件、課程設置、教學資料和參考資料,授課過程中采用全英文教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合作與磨合,辦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實踐教學中依然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課程推進困難
本校屬于技師類學校,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弱,課程教學中涉及的會計專業的英語詞匯,學生基本不懂,導致在授課過程中過多的進行英文翻譯,大量的擠占了會計基礎理論和操作方法的學習時間,學生既要理解會計的專業知識,又要閱讀理解加方提供英文原版的授課資料,學生學業壓力大,課程推進得非常慢,不能按時完成授課計劃。
(二)教材選擇的局限性,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在中外合作辦學中,基本上都采用外方提供的全英文教材,對于英文原版教材,一是教材的一些規章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強調中外差距,混淆學生思維。二是英文難度過大,過多的專業英語詞匯限制了學生理解會計知識的能力,加大了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難度。
(三)教學方法較落后
對中英文雙語課堂,我們的教學方法還是以教師為主導,特別是學生對教材比較陌生,這就需要老師一頁一頁的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生失去的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四)課程實訓過程完成困難
《會計業務操作》課程在合作辦學的環境下,學生實訓時模擬的企業都是外資企業的經濟業務,對英文業務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對于種類繁多的原始憑證,學生更是感到無從下手,導致對經濟業務的會計循環過程掌握的不透徹,在實踐操作中不會處理各類經濟業務。
二、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會計業務操作》課程教學規劃和構思
針對目前在課程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措施。
(一)注重學生會計專業英語水平的提高
采用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將學生分為幾個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英語好的學生,加強會計專業術語的學習,成立會計專業英語俱樂部,讓學生直接接觸大量的專業術語。對于英語弱的學生,采用過渡式的教學模式,先以中方課程做鋪墊,中方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引入英語專業詞匯,同時增加這些學生的英語課時量,迅速提高這些學生的英語水平,盡量減少因為語言障礙導致課程學習的失敗。
(二)注重《會計業務操作》課程教材開發
在教材開發上要滿足以下幾點:一是注重國際慣例和中國國情的解讀,合作辦學中主要是為外資企業培養會計人才,讓學生既要了解會計規則中的國際慣例,又要知道在中國國情下的一些特殊規則,使學生能夠盡快適應企業實際工作。二是注重教材語言的選用,教材開發的時候應該以英文為主,但是對于有些重點難點的知識點或專業詞匯應該加入中文注釋或標注,便于學生理解。三是注重教材業務資料的更新。會計知識更新較快,在教材開發的時候及時收集收集最新的資料和更新教學業務內容,使得教材具有國際性和時代感。
(三)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
中外合作辦學中會計課程學習的難度加大,學生接受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要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一是微課教學法。對于課程難度較大,專業英語較多的環節,對微課的制作要注意關注學生英語較弱的特點,要配有字幕講解,字幕要帶有中英文雙語,以便學生在課下預習和復習,減少學生查字典的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熱情。二是翻轉課堂。讓學生利用錄制好的微課課下學習,課上的時候學生以講解說明、模擬演示、提出問題、集體討論、教師指導的方式來完成課程的學習,在這種教學中,學生成為行為的主體,主導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有了學習的責任心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四)注重課程綜合實訓教學的有序推進
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實訓教學,在課程實踐中可以學生分組組建公司,利用給出的經濟數據進行經營,學生就可以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參與到各項業務經營之中,在各類業務的處理中掌握會計基本業務的循環過程和數據處理流程,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有興趣和動力學習各類英文單據,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培養了應用型和國際性的人才。
總之,合作辦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對于教學課程只有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才能在合作辦學中,既能合理利用外部資源,又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知識層次,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能型人才。(作者單位為深圳技師學院國際商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