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輝
[摘要] 目的 分析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干預當中,綜合干預的具體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該院在2016年5月—2017年8月時間段內收治的10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為相關對象,根據其干預方式的不同將其均分成常規組與綜合組,分別給予兩組患者常規干預以及綜合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干預效果以及接受不同干預之后的血糖情況。結果 綜合組患者的干預效果明顯好于常規組,且接受干預之后的血糖情況也要優于常規組對象,兩組實驗對象的相關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臨床中患有糖尿病且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療來講,患者接受綜合干預的效果較好,該方案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關鍵詞] 冠心病;糖尿病;綜合干預;合并;血糖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1(a)-0049-02
糖尿病是人體代謝功能出現紊亂,胰島素分泌不平衡,無法滿足人體的正常所需,導致胰島敏感性不斷下降的一種綜合征,糖尿病會造成人體的各類代謝出現嚴重失衡,也會損害人體正常循環系統的運行。目前,伴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臨床中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數量不斷增多,該病也成為臨床中的常見病及多發病[1]。在糖尿病患者中,絕大多數患者會合并有冠心病,這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誘因之一[2]。從2016年5月—2017年8月期間該院在該類患者108例的臨床干預方式當中選擇綜合干預方案,收到了較好的臨床反饋,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該院接受診治的患者當中選擇108例糖尿病患者為相關對象,所有患者經檢查后確診為2型糖尿病且合并有冠心病癥狀,患者符合第7版《內科學》的具體診斷標準內容。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自愿入組接受研究,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該院在此次研究當中將以下患者剔除:精神功能障礙患者、其他類型糖尿病患者、未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癌癥患者、意識模糊患者、合并其他類型心腦血管病患者、生活無法自理患者。該院將患者按照干預方式差異均勻分成常規組及綜合組,每組各54例對象。常規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為45~72歲,糖尿病病程2~16年,冠心病病程1~15年;綜合組患者當中男性30例,女性有24例,年齡最小44歲,最大73歲,糖尿病病史1~15年,冠心病病史為2~14年,兩組患者的主要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干預 兩組患者需要在入院后需要每晚服用1次阿司匹林腸溶片,劑量為100 mg;每晚服用1次普伐他汀片,服藥劑量為10~20 mg;每日服用2次單硝酸異山梨酯片,每次服藥20 mg,并且在必要時讓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常規組患者需要口服降糖藥物接受治療,綜合組患者則需要接受胰島素注射控制血糖[3]。
1.2.2 護理干預 兩組患者在接受相應的治療干預之后,還需要接受科學的護理干預,常規組患者接受臨床常規護理,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監測患者的個人體征等,發現患者出現不適情況及時處理并且報告醫生,綜合組患者則需接受綜合護理干預,主要方法如下:
①心理干預:由于糖尿病與冠心病兩種疾病均存在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等,所以同時患有兩種疾病的患者很容易在患病之后出現嚴重的負性心理,包括焦慮、緊張、抑郁以及恐懼等。護理人員需要多與患者溝通,掌握其具體的心理情況以及相應變化,對患者實施必要的心理疏導,并且多給予患者鼓勵、關心與幫助,避免患者出現心理低落情況。護理人員也應當利用此前干預情況較好的病例去鼓勵患者,提高患者的信心,讓其更為配合臨床干預,提高患者的干預依從性。
②健康指導:護理人員在患者臨床干預中需要加強健康指導,將糖尿病、冠心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幫助患者正確認識所患疾病,以免患者出現錯誤認知。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相應的健康指導方案,幫助其掌握所患疾病的發生規律、可能出現的不適反應等,并且指導患者對血糖進行自我監測,不斷提高患者的整體依從性。
③飲食干預:護理人員需要確保患者飲食的低鹽、低膽固醇、低糖原則,讓患者攝入少量的優質蛋白質與高纖維素,讓患者攝入少量的無機鹽與維生素等,補充少量的微量元素,以此確保患者的血糖等指標被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以免加重患者病情。患者應當多食用新鮮蔬菜,并且不要食用刺激性較強的食物。
④運動干預: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身體實際狀況為其選擇一些合適的運動項目,比如散步、打太極拳等,身體情況允許的患者也可以快走、慢跑、游泳等。患者的運動量應當循序漸進,一旦患者在運動中出現氣短、胸悶等不適情況,就要及時停止,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的相關指標,以免患者出現嚴重不適[4]。
1.3 臨床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患者接受不同干預方案后的具體效果進行分析,根據患者主要癥狀的緩解情況將干預效果分為無效、改善以及顯效,患者總有效為改善+顯效。無效: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未出現任何好轉,血糖甚至出現升高情況;改善:患者接受臨床干預后相關癥狀得到一定程度控制,血糖趨于平穩但是存在不穩定情況;顯效:患者在干預后主要癥狀基本消失,患者的血糖達到正常標準且較為穩定。此外,對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干預之后的血糖情況進行對比,并作以觀察。
1.4 統計方法
該院針對該次研究中兩組患者的相關數據選擇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驗算,計數資料用率(x±s)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患者血糖情況綜合組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②常規組無效9例,改善22例,顯效23例;綜合組無效僅為1例,改善25例,顯效28例,數據對比(χ2=7.053,P=0.008<0.05)。
3 討論
我國是糖尿病高發國家之一,患者數量較多,伴隨患者病情的進展,很容易出現冠心病等并發癥,加重患者病情[5-6]。因此,選擇科學的干預方式較為重要。
該院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干預中,先為患者選擇科學的治療干預方式,在常規藥物干預的基礎上,為患者選擇胰島素注射等干預方式,這樣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避免其病情出現加重情況。患者接受臨床治療干預的同時,該院還為患者選擇相應的護理干預方式進行輔助治療。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該院選擇綜合護理干預的方式,護理人員會從患者的心理狀況調節、健康知識宣教、日常飲食調整、日常運動等入手,確保患者的護理干預較為全面,各方面護理需求可以得到較好地滿足,避免患者的護理干預出現嚴重的漏洞等。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之后,整體情況會得到明顯的改善,患者的飲食更為科學,身體素質得到提升,且對于所患疾病有科學認識,負性心理也會得到改善,這對于患者整體預后有重要意義。
在該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分別接受不同方式干預,對比相關的數據之后可看出,綜合組患者的整體干預效果更具優勢。
對于臨床中同時患有糖尿病及冠心病患者的干預方式選擇而言,為患者選擇綜合干預方式的效果較好,患者的血糖可以得到較好控制,該方案可作為此類患者臨床干預的首選方案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杰,李洪曉,荊圣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80例臨床治療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4):8-9.
[2] 侯曉沛,田艷蒙,吳永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策略選擇[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7,38(2):145-150.
[3] 朱艷紅,劉海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治療體會[J].中國民康醫學,2014,26(2):58-59.
[4] 余春歡,聶云斌.綜合護理干預在4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療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5):3585-3586.
[5] 陸程程,于成娟,田甜.多樣性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0):249.
[6] 付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綜合干預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2):120-121.
(收稿日期: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