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蓁蓁
[摘要] 目的 探究血糖檢驗對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疾病診斷的應用。方法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0月入院治療的159例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擇159名同期入院的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血糖檢驗分析的結果差異。結果 研究組患者其空腹血糖、服糖后1 h靜脈血糖、服糖后2 h靜脈血糖數值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患者分娩結局的差異,結果發現,研究組患者中出現羊水過多、胎膜早破以及產后出血的患者百分比明顯大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血糖檢驗分析可以作為妊娠期糖尿病檢測的重要指標,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谎菣z驗分析;檢測結果;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2(b)-0068-02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婦妊娠期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其主要的生理變化是孕婦的糖代謝水平異常[1],而機體長期的糖代謝異常會升高孕婦產后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此外,還會引起胎兒以及新生兒呼吸窘迫,產婦產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結局[2]。近年來的研究報道顯示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有升高趨勢,但該病的臨床癥狀不明顯常被患者忽略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找尋可行的檢測妊娠期糖尿病的檢查方法對于臨床發現并治療疾病,保證患者以及胎兒生命健康具有積極意義[3]。目前臨床上常用血糖檢驗作為檢測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方法,在該文中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入院的159例患者和159名健康產婦,通過設置對照的方法探究血糖檢驗在妊娠期糖尿病診斷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入院的159例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以及159名體檢健康的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范圍在23~40歲,平均年齡為(28.37±3.26)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組,共159例患者,其年齡范圍為24~40歲,平均年齡(29.13±3.02)歲,孕周為12~40周,平均孕周為(26.37±3.21)周;159名體檢健康的孕婦作為對照組,其年齡范圍為23~40歲,平均年齡(28.73±3.52)歲,孕周為12~40周,平均孕周為(27.03±3.66)周;所有參與研究患者無其它疾病且對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這意義(P>0.05),可以用于組間比較。
1.2 檢測方法
為保證實驗的均一性,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糖耐量試驗檢測方法。在開始研究的前5 d及時提醒患者調整個人狀態,保持正常的飲食以及規律的作息時間,減少自身因素對于實驗的干擾。在抽血檢測的前一晚嚴格要求患者禁食至第二天清晨,而且要保證患者禁食時長達到8 h以上,以維持次日清晨患者的空腹狀態,保證空腹血糖測量的準確性。次日清晨取患者前臂靜脈血3~4 mL,靜止1 h后送至檢測中心行常規血糖檢驗分析。在取血完成后,通過口服葡萄糖的方式檢測患者的耐糖性,葡萄糖口服用量為75 g,隨后記錄患者服糖后1 h以及2 h后的血糖變化。
1.3 診斷標準
依照2011年美國糖尿病協會頒布的妊娠合并糖尿病中對于患者空腹血糖以及服糖后1 h血糖、2 h血糖數值的相關規定對患者妊娠期糖尿病做出具體判斷,規定中指出以上3項指標等正常數值分別為5.1、10.0 mmol/L以及8.5 mmol/L,若患者血糖監測中其數值高于規定值,則認為是妊娠期糖尿病。
1.4 統計方法
數據分析利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采用率(%)以及均數±標準差(x±s)表示,各組數據組間比較分別采用χ2檢驗以及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糖耐量實驗結果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糖耐量實驗的結果后發現,與對照組相比,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組患者其空腹血糖為(5.2±0.5)mmol/L,服糖后1 h靜脈血糖為(11.9±0.4) mmol/L、服糖后2 h靜脈血糖為(9.1±0.5)mmol/L,各項數據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妊娠結局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分娩結局的差異,結果發現,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組患者中,羊水過多癥狀的患者共47例,占比29.56%;胎膜早破患者共19例,占比為11.95%;另外還有34例患者出現產后出血,所占比例為21.38%,各項數據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婦妊娠期常見的糖代謝異常并發癥之一,對于母體以及胎兒均存在危害[4]。該病的發病機理復雜,目前醫學上認為導致妊娠期糖尿病是由于胎盤分泌具有拮抗抗胰島素作用的激素且孕婦妊娠期自身胰島素水平降低聯合作用導致的結果[5]。由于該病的癥狀不明顯,患者患病后沒有顯著癥狀容易忽視治療且臨床檢查時也存在漏誤診現象,疾病不能及時診斷與醫治從而導致更為嚴重的后果。因此尋找有效方式在疾病發展初期檢測診斷,對于治療妊娠期糖尿病,降低并發癥發生,保護母體以及胎兒的生命健康至關重要[6]。
在該文中,該研究通過設置對照的方法選擇15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組,另外159名健康孕婦為對照組,采用口服血糖耐糖量試驗比較兩者血糖差異,從而尋找診斷妊娠期糖尿病的有效方法。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空腹血糖為(5.2±0.5)mmol/L,服糖后1 h靜脈血糖為(11.9±0.4)mmol/L、服糖后2 h靜脈血糖為(9.1±0.5)mmol/L,而對照組患者空腹血糖為(4.4±0.7)mmol/L,服糖后1 h靜脈血糖為(7.9±0.3)mmol/L、服糖后2 h靜脈血糖為(7.4±0.3)mmol/L,各組數據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些結果與李國偉[7]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說明采用血糖檢驗分析方法與患者臨床表征相結合可以較為準確的診斷出妊娠期糖尿病,對于患者及時治療,防止嚴重并發癥有重要意義。
臨床上有報道稱孕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后除了對么體本身有危害外,對于胎兒以及新生兒也存在嚴重威脅,母體容易出現產后出血、羊水過多、胎膜早破的癥狀;胎兒易出現巨大兒、胎兒呼吸窘迫、以及難產等危險情況;此外,新生兒也易出現呼吸窘迫甚至窒息等癥狀[8]。在該研究中筆者發現,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組患者中,出現羊水過多癥狀的患者共47例,所占百分比為29.56%;存在胎膜早破患者共19例,所占百分比為11.95%;另外還有34例患者出現產后出血,所占比例為21.38%。而對照組中,出現羊水過多癥狀的患者共1例,所占百分比為0.63%;存在胎膜早破患者共2例,所占百分比為1.25%;另外還有2例患者出現產后出血,所占比例為1.25%。因此,及時有效的檢查妊娠期糖尿病并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控制孕婦血糖水平對于產婦分娩結局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將孕婦血糖指標作為檢測妊娠期高血壓的重要指標在臨床治療中有積極意義,定期監控血糖變化,及時發現血糖異常并及早治療,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內,對于降低母體與胎兒并發癥有重要意義,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兵,尹玲英,陳惠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4,4(10):206-210.
[2] 歐秀英.妊娠糖尿病臨床血糖檢驗結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25(1):75-77.
[3] 趙亞玲,馬潤玫,梁琨,等.母孕期高血糖及相關因素對新生兒體成分的影響[J].中華醫學雜志,2016,93(4):289-292.
[4] 吳麗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檢驗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2016,3(1):191-193.
[5] 盧彬,孔憲哲,呂宏彥,等.妊娠糖尿病患者血脂檢驗分析[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6,36(23):117.
[6] 王艷苓.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檢驗結果分析[J].糖尿病新界,2015,29(5):13-14.
[7] 李國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檢驗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7(20):45-47.
[8] 吳慧琴.妊娠糖尿病臨床血糖檢驗結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6):65-66.
(收稿日期: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