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吳珊瑚
[摘要] 目的 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圍手術期給予不同的麻醉方法的護理效果的分析。方法 該次研究選擇該院待產的74例產婦,以住院的先后順序分為兩組,研究組給予硬膜麻醉,對照組給予全身麻醉,對其不同時期的血糖變化情況和新生兒Apgar評分進行分析。結果 兩組產婦在T1、T2、T4、T54個時間點的血糖濃度均明顯高于T0;T3時刻的血糖濃度明顯低于T0、而T0時刻兩組產婦對血糖濃度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研究組T1、T4、T53個時間點的血糖濃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新生兒Apgar評分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妊娠期糖尿病對產婦的影響較大,給予硬膜外麻醉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有效改善母嬰情況,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不同麻醉方法;妊娠期糖尿病;圍手術期;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 R6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1(a)-0106-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effect of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of th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74 cases of delivery women for labor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glucose and Apgar score of newborns at different period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at T1,T2,T4,T5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at T0, and th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at T3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at T0,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at T0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obvious(P>0.05), but th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at T1,T4,T5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Apgar score of newborn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gestational diabetes has a bigger effect on the delivery women, and the epidural anesthesia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ternal and infant conditions,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Gestational diabetes; During the perioperaitve period; Nursing experience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女性出現血糖增高的一種現象,是妊娠期女性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當孕婦血糖升高而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時,則不僅會影響孕婦的身體健康,而且會影響胎兒。在圍手術期給予不同的麻醉方式其對胎兒和產婦的影響不同,該文就不同的麻醉方式對妊娠期糖尿病手術和分娩結局的影響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選擇該院74例自2016年9月—2017年8月的產婦,以住院的先后順序分為兩組,研究組患者37例,年齡22~32歲,平均年齡(26.8±1.7)歲;對照組患者37例,年齡24~36歲,平均年齡(28.5±1.5)歲;分析兩組資料研究顯示,資料數據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全身麻醉,給予相應的麻醉藥物進行靜脈誘導,然后實行氣管插管,給予其1~2 mg 的琥珀酸堿靜脈滴注,同時給予1~2.5 ng的丙泊酚和1~2 mg氯胺酮(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3609)靜脈滴注,在胎兒娩出后,給予0.4~0.5 μg舒芬太尼,同時給予七氟醚吸入進行持續性麻醉[1]。
研究組:給予連續性硬膜外麻醉,首先幫助患者取左側臥位,然后在L1~2為穿刺點,在頭側1~2 cm的部位置管,置管成功后將1.5%的利多卡因3 mL注入管道,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了脊柱麻醉的情況,然后結合產婦的具體情況酌情加入利多卡因,加入量至4~5 mL,使得麻醉平面達到T7~8;當患者心率增快時則給予適當的西地蘭,若出現血壓過低時,則應適當給予去甲腎上腺素[2]。
1.3 護理方法
在上述操作的過程中,應及時給予有效的護理:①術前護理:術前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然后告知產婦即將進行的手術和需要準備的注意事項,讓產婦積極配合,同時向產婦講解其手術的相關內容,并給予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勵,可以放置可愛的寶寶的照片,讓產婦期待新生兒的降生,從而消除其緊張和焦慮感,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②術后的護理:由于產婦有合并糖尿病,因此在手術后也應加強對其的觀察,從而預防產婦危險的發生,并且在術后將患者安全送回病房,交代患者及家屬相應的注意事項,囑咐產婦盡早進行母乳喂養,指導如何進行新生兒護理,告知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注意事項,同時對產婦的飲食進行指導。
1.4 觀察指標
對其不同時期的血糖變化情況和新生兒Apgar評分進行分析。
1.5 統計方法
以SPSS最新版本的軟件計算,計數資料,以[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不同時段的血糖變化進行分析
麻醉后,兩組不同時段的麻醉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新生兒Apgar評分進行分析
護理后,對照組新生兒平均Apgar評分為(7.62±0.45)分,研究組新生兒平均Apgar評分為(9.21±0.33)分,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331,P=0.000)。
3 討論
妊娠糖尿病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是孕婦在懷孕期間特有的疾病,在分娩后可自行消失,但是在懷孕期間若不能及時對血糖進行控制,則容易引起更多的并發癥,嚴重威脅產婦和胎兒的健康。妊娠糖尿病會導致產婦引起更多的心血管疾病,產生胎盤前置和胎盤早剝,同時會導致胎兒發生危險,因此在進行手術時給予合適的麻醉方式,減少產婦血糖的波動,顯著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經該文研究顯示,給予硬膜外麻醉的后,產婦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40%,對照組為24.32%,且在不同的時段其血糖變化不大,對患者的影響較小,相比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為:硬膜外麻醉能夠降低產婦的全身反應,減少應激反應的發生,從而減輕對產婦和胎兒的威脅,有效促進手術的順利進行;而全身麻醉雖然麻醉持續的時間較長,但是容易引起應激反應,從而使得血糖濃度升高[3]。當產婦血糖濃度升高時,則會影響產婦分娩后的健康,可能引發大出血,而且在分娩的過程中,若出現血糖升高則會影響胎兒的安全,降低新生兒Apgar評分,導致新生兒發生各種疾病。因此臨床手術的麻醉藥物會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產婦有較大的影響,麻醉藥物會導致其血糖波動變化較大,發生心血管疾病,所以在手術中應選擇較好的麻醉方式,以提高手術的治療效果,減少危險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產婦在圍術期給予不同的麻醉其效果不同,硬膜外麻醉相對較好,能夠有效控制產婦的血糖,提高分娩的結局,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甦. 不同麻醉方式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圍手術期血糖的影響觀察[J]. 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0):69-70.
[2] 孫琳,孫小玲. 不同麻醉方法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探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18-119.
[3] 趙輝. 麻醉方式不同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圍手術期血糖產生的影響[J]. 糖尿病新世界,2015(4):93.
(收稿日期: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