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陽
摘要:城市盲道建設,是以人為本、人性化建設的具體體現,盲道建設,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標志,是對盲人關懷和尊重的體現。通化市也進行了盲道建設,經調研,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通化市 盲道建設 現狀 存在問題 改進建議
中圖分類號:TU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5-0238-02
一、盲道建設涵義及建設要求
盲道是專門幫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設施。殘疾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弱勢群體被重視的程度直接體現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發展水平。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殘疾人問題越來越被社會和人們所關注,國家和政府部門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采取必要措施幫助殘疾人維護切身利益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盲人約500萬,是世界盲人最多的國家,占世界盲人總數的18%,占全國人口的3.8‰左右,平均每百萬人口有盲人3800人。盲人問題逐漸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社會對盲人的關注是多方面的。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建設中,以人為本人性化的建設在多方面體現出來。例如,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應當按照規劃設置盲道。盲道的設置應當符合國家標準”。這不僅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標志,更是對盲人關懷與尊重的體現。
盲道設計要求,城市中心區域的道路、廣場、步行街、商業街、橋梁、隧道、立體交叉及注意建筑物地段的人行地道應設置盲道,人行天橋、人行地道、人行橫道及主要公交車站應設提示盲道。
(1)盲道鋪設的位置和走向,應方便視力殘疾者安全行走和順利到達無障礙設施位置。
(2)盲道鋪設應連續,應避開樹木、電線桿、拉線、樹穴、窨井蓋等障礙物,其他設施不得占用盲道。
(3)行進盲道宜設在距人行道外側圍墻、花臺、綠地帶250~600mm處。
(4)行進盲道可設在距人行道內側樹穴250~600mm處;道上如無樹穴,行進盲道距立緣石不應小于500mm。
(5)行進盲道在轉彎處應設提示盲道,其長度應大于行進盲道的寬度。
(6)沿人行道和分隔帶的公交車站應設提示盲道,其寬度應為300~600mm,距路緣石邊宜為250~500mm。
通化地區的盲人有4330多人,僅東昌區就有2900人左右。通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盲人的出行安全,按照城市基礎建設的基本要求和慣常做法,在主干道兩側的人行道中間鋪設了盲道,為盲人出行提供方便。筆者近期就通化市建設大街(火車站—紅旗橋)、新華大街(玉皇山大橋—中醫院)等盲道建設現狀和使用效果進行了調研,發現一些問題并提出解決建議。
二、存在的問題
1.盲道設計鋪設問題,不符合盲道設計規范
(1)盲道分行進盲道和提示盲道兩種。規范要求行進盲道為長方形,凸起部分的尺寸應為高5mm、底寬35mm、頂寬25mm的梯形,長度為底266mm,頂256mm,兩端半圓形條間的中心距為50mm。原先鋪設的混凝土的盲道不同程度遭到了破壞,自從將盲道改成花崗巖的之后,可以說基本上都不合格?;◢弾r行進盲道凸起部分的條寬50mm,高2mm,是規范標準的一半還不到,腳踏上去凹凸感不明顯,如果穿厚底鞋,凹凸感就更差,尤其應該指出的是通化市處于高寒山區,盲道的凹槽部分在冬季經常被冰雪填塞,厚厚的棉鞋踩上去幾乎沒有凹凸感,起不到導盲的作用。規范要求提示盲道凸出部分為高5mm,底部直徑為35mm,頂部直徑為25mm,中心間距50mm,呈矩形排列。改為花崗巖之后根本沒設提示盲道。另外,盲道顏色應為土黃色,與人行道有明顯色差,花崗巖盲道卻一律為深灰色。
(2)街頭路口、拐彎處、人行橫道出口處鋪設的提示盲道,是用表面光滑的磚代替盲道的條形磚,一遇到雨雪天氣,正常人走上去都很容易摔跤,更何況盲人,不但起不到安全方便出行的作用,反而增加了潛在的危險。
(3)盲道屢屢與其他建筑物發生沖突,致使盲道拐彎太多,有些拐彎處還有盲道斷條的現象,這種情況以各種檢查井蓋和電線桿較多。
2.擠占盲道現象嚴重
(1)汽車、個體商販擠占盲道現象嚴重,尤其是比較繁華的市中心,較大商場附近這種現象隨處可見,特別是遇到一些重大的傳統型節日和紀念性節日,商家往往開展花樣繁多、聲勢浩大的商品促銷活動,這種在店門口舉辦的促銷活動,往往吸引很多人的圍觀和參與,擠得車水馬龍、水泄不通,擠占封鎖盲道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阻礙了盲人的出行安全和便利。車輛、貨攤、修鞋攤擠占盲道的現象也很嚴重,擠占的時間還很長,營業的時間基本上就是盲人出行的時間,與盲人爭道,帶來安全隱患,例如建設大街段(通化廣場至建委),新華大街段(新華廣場至中醫院),一排排汽車、送貨手推車、個體商販都停在盲道上,雖然城管等相關部門多次清理,清凈幾天,往往又死灰復燃。
(2)因為盲道修建時間早,后修建的建筑物沒有科學合理設計,建筑物建設擠占盲道現象較為普遍,如百貨大樓前的治安崗亭、凱威大廈前的變壓器柜,新修建的公交站點幾乎都建在盲道上,把盲道攔腰截斷,使盲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3)有些障礙物離盲道太近,規范要求障礙物距離盲道至少250mm,而有的電柱、花臺等緊貼盲道。
(4)城市在有盲道的路面施工時,對路面開膛破肚,在施工時沒有很好地對破壞的盲道設置有效的提示標志,完工后對盲道的修補也是敷衍了事,留下安全隱患。
3.盲道損壞現象較重
有些路段由于其他工程施工后回填不實產生沉陷,造成路面高低不平;有的甚至施工后將盲道切斷,尤其排水井蓋周圍較多。有些盲道鋪設的盲道石出現斷裂、破損、丟失的現象,沒有及時修補更換。
三、問題產生的原因
(1)相關部門對盲道建設重視程度不夠。由于盲人是社會中極少數的弱勢群體,盲人的出行安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另外,因為盲道在工程中所占比重較少,施工麻煩,投入多、利用率不高等原因很容易被忽視。
(2)設計不合理,盲道設計得不到重視,設計者沒有按照盲道的設計規范進行設計,從用料到關鍵部位的設計均不符合規范要求。
(3)市民對盲道的認知太少。多數市民缺乏對盲道知識的了解,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盲道是做什么的,很多人意識不到占據盲道和損壞盲道的危害有多大。
(4)利用率不高是盲道被擠占和損壞的原因之一。盲人在市民中所占比例不是太多,由于自身行動不便也盡量減少出門,在走訪觀察的過程中幾乎很少有盲人在盲道上行走。
(5)宣傳普及盲道知識的力度不夠。盲道修建后相關部門的宣傳、管理、維護以及監督的力度不夠,聽之任之,順其自然。
四、幾點建議
(1)建議有關規劃、設計、建設部門對盲道建設給予足夠的重視,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管理,在盲道建設過程中,無論是用工還是用料都要按標準嚴格把關,對不合理的盲道路段進行重新鋪設,對損壞的盲道路段及時修復。
(2)相關部門應對盲道管理給予足夠重視。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具體管理部門,出臺具體管理措施,安排專人進行管理,定點定時對盲道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發現漏洞及時查補,在盲道管理中力爭有章可循,有則可依,規范管理,加大監管和處罰的力度,對破環盲道者從快從嚴從重處理。
(3)加大宣傳力度,通過豎立提示牌、警示牌,散發傳單等形式,向廣大市民宣傳盲道在城市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普及盲道保護和維護的相關知識,增強人們自覺避讓盲道、保護盲道的意識。
盲道是盲人行走的道路,如果一旦被占用或者破損就會給盲人帶來很大的不便,甚至有安全隱患。盲道是城市里的一種無障礙設施,是為盲人出行提供便利安全的設施。一個城市盲道的重視程度、建設質量、維護程度和利用效果,既能真正方便殘疾人,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使他們感受到社會和國家的人文關懷,又是對一個城市和市民文明程度的考量。在此呼吁廣大市民,不要讓盲道變“忙道”,其實只要一個小小舉動就能給殘疾人朋友營造一個安全暢通的出行環境。和諧社會的建設,不僅需要國家、社會、政府的管理和建設,更需要廣大民眾的自覺維護和支持。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