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鈺城
摘 要 隨著“互聯網+”行動計劃的不斷開展,互聯網在金融領域深入滲透,由此產生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推動了金融市場加快發展,而與之相關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尤為值的關注。本文指出了互聯網金融風險相對于傳統金融風險具有風險控制難度較大、風險的傳染性較強以及更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的特點,同時在網絡安全、風險管理以及監管環境三個方面提出了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風險特點;風險防范
互聯網金融作為信息技術發展與傳統金融行業融合的產物,給我國金融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我國經濟市場帶來了一種“互聯網+金融”的全新運作模式。然而,相比于傳統金融行業,效率高、多元化、范圍廣、聯系緊密的特點使得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風險更加復雜。
一、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特點
1.風險控制難度較大
由于傳統金融行業交易范圍有限、交易時間相對較長,在一定交易期限和空間范圍內發生的風險通常能夠被及時發現并糾正。然而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依靠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金融交易操作流程十分迅速,同時互聯網金融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交易范圍大大拓寬。因而,相比于傳統金融行業,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一些風險難以在較短的交易時間和較大的交易空間范圍內得到糾正,風險的控制難度大大增強。同時,互聯網金融風險可以依靠多種媒體渠道進行傳播,傳播媒介之間的信息交流更為頻繁,風險散播程度和影響程度加重,這使得風險的可控性大大削弱。
2.風險的傳染性較強
分散經營、獨立監管的運作模式有效地切斷了金融風險的傳播渠道,使得傳統金融機構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風險向外傳播擴散的可能性較小,對整個金融行業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縮小。而互聯網金融依靠互聯網實現整個金融業市場的緊密連接,行業內隔離性較弱,各金融企業間、金融企業與其他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交流更為密切。因而,某個企業一旦發生金融風險,風險將很可能依靠互聯網迅速傳播到整個金融市場,甚至演變為系統風險,較強的分險傳染性將使整個金融行業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3.更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因素影響
相對于傳統金融業務而言,互聯網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由真實的貨幣轉化為數字化的虛擬貨幣,由現場交易轉變為網絡交易。數字化貨幣和網絡交易場所使得交易信息的流動性增強、交易范圍擴大、交易數量增多,這使得金融風險的產生來源增多,金融市場更加容易受到網絡環境變化及金融行業波動的影響,比如黑客攻擊金融系統、網絡病毒感染交易系統等問題很容易損害到金融機構及顧客的利益。同時,政府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體制尚不完善,監管的力度和難度相對于傳統金融業加大,某些企業可能鉆政策和法律的空子從中獲得非法利益,而政府相關部門難以發揮有效的監管、營造良好的監管環境,從而會影響到整個金融市場的有效運行。
二、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的措施
1.構建互聯網金融網絡安全體系
網絡環境安全是發展互聯網金融、規范金融市場的基礎和前提。為了營造安全的互聯網環境以及防范互聯網金融網絡風險,首先我國政府應當加大對互聯網金融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盡快為互聯網金融發展建立安全的網絡環境。其次,相關信息技術行業應該創新網絡安全保護技術,優化升級我國計算機的硬件及軟件設備,增強互聯網及計算機對網絡病毒的免疫力,為建立互聯網金融網絡安全體系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同時,互聯網金融企業應加強與信息技術企業的合作,有效地融合金融專業知識和信息技術,加快研發出高效、安全的互聯網金融操作系統。
2.建設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體系
建設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之間、互聯網金融企業與傳統金融企業之間應該加強溝通合作,依靠云計算及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建立涵蓋整個金融市場的互聯網風險管理網絡體系,及時發現和糾正市場上的潛在風險,有效的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及傳統金融風險;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應重視內部風險管理,將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上升到戰略層面,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和先進的風險監控技術,并建立專門風險防控部門,明確相關部門的責任,制定全面、系統的互聯網風險管理企業規章,從而建立完善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內部管理體系,從源頭上控制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發生。
3.營造良好的法律制度監管及公眾監督環境
互聯網金融的良性發展離不開健全的法律約束和完善的政策監督。營造良好的法律制度監管環境,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一是,盡快填補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相關法律空白,加強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立法,拓展金融相關法律的約束范圍,為國內金融市場的高效運轉提供法律準繩。二是,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完善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政策制度,加強對金融業的政府監管,拓寬傳統金融行業市場監管標準的試用性,進一步規范整個金融行業。三是,社會公眾應增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督意識,善于運用互聯網公開平臺,敢于舉報違反法律制度的不正當行為,切實維護自身和社會的利益,共同營造良好的監督環境。
參考文獻:
[1]王阿娜.眾籌融資運營模式及風險分析[J].財經理論研究,2014,03: 99 -103.
[2]由曦,宋瑋,劉琦琳,袁滿,董欲曉.交戰互聯網金融[J],時代金融,2013,01:29-35
[3]高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其法制監管[J],中州學刊,2014,02: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