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要:通過分析現階段小學生思想品德的特點,概述處于社會轉型期小學生思想品德的狀況。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在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問題,從家、校、社三方面做了適當的闡釋,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來加強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通過對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討,為促進我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走上快速、高效發展之路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特點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6-0164-02
加強思想品德的培養,應從小抓起,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經歷從低等到高等的教育過程。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思想形成的伊始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們通過在學校接受正規的思想品德教育,懂得了一些基本的文明禮貌與行為習慣,這對于他們今后道德品質的塑造和人生觀的樹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小學生思想品德的特點
(一)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可塑性
當前,我國處在轉型時期,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應當與時俱進。小學生受年齡和身心發展狀況的影響,其思想往往表現為稚嫩性、單向性。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小學生自從呱呱墜地開始就意味著他們將無法脫離于社會之外,在開始接受教育之時,他們結束了不受約束的自由式的生活狀態,接受思想品德課的這種社會化的教育模式。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只是接受一些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如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勤儉節約、懂得感恩、鍛煉身體、講究衛生等內容。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思想萌芽的關鍵時期,小學生的思想相對比較單純,沒有自己的辨別能力,更多的表現為認知的膚淺和立場的搖擺,小學生思想的不成熟性,意味著他們具有很強的可塑造性,更容易接受一些外來思想行為的影響與教化,因此,在這一時期,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理論的灌輸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與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思想狀況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傳授的內容應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應小學生的身心狀況,傳遞一些真善美的思想道德,給他們幼小的心靈撒下種子,引領學生向教育者所期待的方向發展,進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預期的目的。
(二)小學生思想品德的不均衡性
小學生的思想品德往往會帶有時代的烙印,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政治文化的標記。當前,不同地域所用的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不同,但其核心觀念相同,都是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狀況且圍繞小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而展開,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但小學生受不同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及自身發育狀態的影響,教育對象的復雜性使得其思想狀態表現為極大的不均衡性。在學習方面,有些小學生表現為積極主動,對社會充滿好奇,總是喜歡刨根問到底,也更多地表現為勤奮刻苦。這一階段的學生學習也更多的是死記硬背,對知識的理解性記憶方面還很欠缺,只是單純地接受老師以及家長等傳輸的知識。而有些學生則很厭惡上學,對學校充滿抵觸的心理,即使到了學校,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在課堂上更多表現為調皮搗蛋,不能做到專心聽講。在遵紀守法方面,有些小學生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學校學到的日常行為規范到了社會生活中就變質,這主要是因為一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運用一些不正當的方法,如教育孩子在公交車上搶座位,有的小學生會意識到應當主動排隊,把座位讓給老人和小孩,而有些小學生則是學校學的理論知識與自己的社會活動完全脫節,在老師面前表現得乖巧禮貌,而老師不在場就會無法無天。不同個體表現出的這些差異,正是他們的思想品德外化于行的生動反映。
二、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重教育輕德育
當前,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育部強調文化成績與素質教育的均衡發展,但大多數學校仍是把文化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第一標準,因為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況無法通過表面化的形式來考量,成績也就理所當然地作為評價學生優良狀況的指標。一般認為,文化成績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就高,其實這種簡單的以文化成績來考量學生的思想品德的行為并不可取,因為兩者之間并不是始終成正比例的關系。學校重視學生的文化成績,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老師們會把分配給學生發展德育的那部分時間擠掉來提高文化成績,這種忽略了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學方式,阻礙了教育的進步。有些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也只是通過強制的方式,用嚴格的紀律條例來規范學生的行為,學生很難真正接受。
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教育方式過于單一,使得教學效果欠佳。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理應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狀況和心理發展特點來進行,然而老師們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會讓學生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取得更高的成績。有的學校甚至讓非專業老師來代課,老師對學生的身心狀況了解甚少,教學方式欠佳,在授課過程中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注意力方面還難以做到全神貫注,老師傳授的知識又單調乏味,沒有趣味,因此,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吸引力較低,起不到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家、校、社三合力結合不緊密
在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要注意教育生態環境的凈化。小學生作為社會關系中的人,接觸最多的圈子是家庭、學校還有自己生活的周圍環境,他們的思想受這三方面環境的影響也最大。
家庭是人們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在小學階段孩子接觸最多的人是父母,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品德,但一些父母由于受教育程度較低,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夠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有的甚至用一些錯誤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有些家長迫于生活的壓力,對孩子缺少關心,甚至有的家庭是單親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愛,孩子的教育也是相當缺失,他們的思想品德只是通過在學校接受的教育來改善,而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只是通過一些簡單的說教方式,對于學生在課后思想品德的狀況并沒有進行跟蹤與反饋。在現階段教育中,學校老師更多的是把小學生的課后作業布置給家長,讓家長進行監督,家校責任相互推脫,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校脫節。此外,學生所成長的周邊環境狀況對小學生起著耳濡目染的作用,小學生的思想較單純,受周邊環境的影響較大,父母和學校應當在教育孩子時對生活的周邊環境有所選擇,對于社會上的一些好的行為,鼓勵孩子積極主動去做。只有家、校、社會三位一體緊密結合起來,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才能促進孩子思想品德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加強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對策研究
(一)優化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應建立健全思想品德教育體系,豐富思想品德教育課的內容和方式,合理配置學校的教育資源,促進校內思想品德教育的不斷發展。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第二大環境,因此,學校必須肩負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責任。首先,學校應重視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要優化思想品德課的質量。受年齡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最好但也是最難進行的,教育起來輕松,是因為小學生的思想比較單純,受外來思想的同化教小。之所以難教育,是因為小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思維方式,要讓學生真正學會是一個相當困難的過程。所以學校應設置出符合小學生身心狀況的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以及規范合理的教學模式與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受教育的主體,參與到思想品德的教育過程中,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與實踐能力。其次,學校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應堅持知行合一。學校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懂得文化知識,而且是讓學生將所學到的文化知識在生活過程中學以致用,包括思想品德的教育。這就要求學校在思想品德課程的教育過程中堅持理論灌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多舉辦一些以思想教育為主題的活動,從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禮貌意識、珍愛生命的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等等。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也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起到了兩全其美的效果。再次,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應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師事業中,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狀況,關愛每一名學生,對學生給予更多的包容與理解。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學校只有優化各種資源,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身心影響極大,對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思想品德的塑造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準確定位,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引領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家是孩子的避風港灣,家長則是家庭教育實施的主體部分,因此家長的素質狀況對孩子的教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家長與孩子的接觸時間最長,對自家孩子的成長狀況最為了解,在教育孩子時,不能過度重視孩子的文化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品德狀況。思想品德是一個學生心理狀態的反映,學生的成長不僅僅只是身體的健康,還應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這就需要發揮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在家庭教育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對子女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此外,家長還應當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處理好夫妻之間、鄰里之間的關系,做好榜樣,言傳身教。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尊重每一個家庭成員,民主平等,在家長與子女之間建立起一種良好的關系。父母應改變傳統教育中一些不良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長希望孩子言聽計從,當孩子做錯事時,會用暴力的方式來懲罰孩子。對孩子的懲罰有正懲罰和負懲罰,父母應根據孩子的身心狀況采取正確的方式,與孩子多溝通,解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思想問題,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同時,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增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小學階段的教育是處于人生初級階段的教育,對人生成長成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的教育應從小抓起,老師做好引導作用,家長起好言傳身教的主導作用,并在平時生活中做好榜樣。社會也應當營造和諧的氛圍,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正確的航向標。
四、結語
現階段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況及教育生態表明,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應堅持家庭、學校、社會等各種力量的結合,為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優化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環境,發揮家庭教育優勢的作用,提高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對更好地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加強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領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一批綜合素質較高的新型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晶.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3.
[2]侯杰,曹均學.淺析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
[3]李丹.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
[4]習近平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2/17/c_1114401712.htm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