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規程》和《綱要》都明確提出“保教并重”是幼兒園教育的特點,保育管理是幼兒園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育員作為幼兒園保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保育隊伍的素養直接影響著幼兒園保教工作的質量。不斷提升保育員的專業素養,成為幼兒園管理者必須面臨的課題。我園后勤管理向來采取動態式管理,針對保教現場的問題進行分析,及時為保育人員提供保育策略,適時調整保教行為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我園保育管理特色。
關鍵詞:動態管理;保育工作;幼兒園
一、 跟崗調研,以“動態”求“細節”
“細”是衡量管理水平的標志。管理工作不但要注重工作的結果,更要注重工作的過程和細節。為了了解一線工作情況,我園采用跟崗調研這個方式,深入一線,以求在動態管理中,尋找細節。
1. 定點跟崗,確定一日工作流程的合理性,讓保育工作游刃有余
一日工作的合理安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對保育各崗老師具體工作情況的了解是細化工作流程的依據,為此在做流程細化工作之前,先要對保育員工作內容進行全面、細致的調研,因此,我園后勤管理人員堅持采用橫向和縱向“定點跟崗”的方式,由分管后勤的負責人隨機抽取班級,深入一線,找出工作過程中合理的工作流程。
2. 定時跟崗,發現保育管理缺口,消除安全隱患
如在一次隨機抽查中,我們發現了幼兒喝的水有點燙。于是我們后期管理人員隨即抽取其他班級的水溫,發現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于是,我們采取定時跟崗的方式,對保育員領水環節進行了跟蹤調研。我們發現保育員從打水,進行冷卻再到進班的時間過短,水溫還沒降下來就進班,其中的安全隱患較大。及時做調整:每天下班前保育員將水壺放進開水間,第二天早上由值班廚師將每班水壺打一半開水,進行降溫,等保育員上班后,再繼續加水,這樣水溫就可以確保在合適的溫度。
二、 定向培訓,以“動態”求“觀念”
為有效提升后勤保育人員專業水平,落實后勤精細化工作,我園堅持開展形式多樣的崗位培訓,培訓打破以往保育員只聽不說的培訓方式,針對在檢查中的薄弱環節采取“對對碰”的方法,讓保育員在有對話,有交鋒、有碰撞的研討氛圍中,更好地實現了日常動態管理機制的實在和適時。
1. 培訓內容注重實效性,培訓形式講究多樣化。如:專題式講座、案例式解析、操作式演練等等,讓后勤人員從不同角度了解工作要求,明確操作流程,規范各個細節。如:我們開展的保教人員“餐前餐后管理”的觀摩活動,就是通過活動進一步提高了保教人員在“餐前餐后管理”時的科學性、規范性。在培訓之后,我們還開展了保育員“操作技能大比武”活動,讓大家在比一比、賽一賽的氛圍中互相學習、交流經驗,進一步提升了保育員的責任意識和操作水平。
2. 培訓內容來源于實際工作,重在實踐。我們不斷挖掘教師、保育員在保育工作中的閃光點,例如每次利用每周例會時間推薦1~2位保育員。1位教師進行保育工作交流經驗,讓大家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如保育員經常反應在分餐環節中,幼兒管理有困難,常顧了餐前準備,又顧不了幼兒的常規管理,為此,我們在工作例會時針對這一現象討論,最后通過討論,我們決定在午餐管理中,班級實施“三位一體”,進行了緊湊活動環節,減少幼兒消極等待的研討,明確了三人合作配班的分工,進一步加強了各班幼兒餐點的有序開展。
3. 培訓重點在于改變觀念。幼兒園的特點是保教一體化。如何提升保育員隊伍的教育意識,提升教師隊伍的保育意識,是我園近年來探索的重點。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樹立觀念,從改變稱謂開始
在幼兒園,孩子、老師都習慣稱呼保育員為“某阿姨,”實際上,幼兒園里沒有“阿姨”。保育老師主要負責幼兒園生活起居,也要協助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保育員和幼兒接觸的時間相當長,在某種程度上,保育員對幼兒的影響不亞于教師,只是影響的途徑不同而已。要改變保育員的舊觀念,就從稱謂開始,引導幼兒園稱呼保育員為“老師”,賦予保育員責任感和自豪感。
(2)提升自信,在“輪流當主講”中建立
為了確保保育工作的實效性,我們借鑒教研經驗,以“輪流主講”的形式,來檢查保育員學以致用的情況,同時也鍛煉保育員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保育員從“只會做不會講”的形象,逐步向“會做也會說”的轉變。在學期初,我們根據保健計劃,確定研討內容,每兩周一次的后勤例會上,由保育員輪流當主持。如我們在針對上述案例中的“運動中的保育”,就是通過保育員再現晨間活動的實景,圍繞案例進行重溫,反思、交流得出的晨間活動三字訣。通過這種形式的研討,為保育員的成長搭建了平臺,大大增強了保育員的自信和對自身工作的認可。
三、 多元評價,以“動態”求“標準”
客觀和公正的評價方式也是保育管理規范化的常見措施,我園在評價時一改“一言堂”,通過保育員自我評價,互動式評價和績效考核三種評價方式對保育員的工作進行考評。逐步實現保育工作的規范化。
1. 自我評價,調動積極性
我們鼓勵保育員進行自我評價,消除被評價者的對立情緒,以此來調動保育員的積極性。為了克服個別保育員在工作中的隨意行為,我們每月末會進行也考核,涉及保育員思想道德素質,業務技能等項目,先由保育員自評,然后在月考核時由園部考核小組進行考評。
2. 互動評價,促動相互學習
為了引導保育員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更主動、更積極地與群體進行互動,我園通過相互觀摩的形式,在觀摩后進行相互評價,討論操作環節中的細節,看到別的保育老師操作中的亮點,討論有什么更好的辦法進行改進,以此達到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促進保育員更好地掌握技巧。
3. 績效考核,提高競爭意識
建立保育員績效評價機制是保育員管理工作的必要環節。每學期,我們會進行績效考核,如結合每學期的家長問卷,來了解家長對本班保育員工作的滿意度;每學期末我們會結合保育員的工作態度、消毒衛生檢查情況進行學期考核。考核中,對出勤率高,工作態度積極,學期優秀的保育員提高年終績效獎金,并給予其精神獎勵,如評出“優秀員工”等稱號,大大提高了保育員的積極性。
我們在動態管理過程中,保育員的專業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在今后的保育員管理工作中,我們將立足一個“細”字,突出一個“新”字,做好一個“實”字,著眼一個“全”字,即全員參與、全面發展,使我園保育員管理工作實現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車美玲等.幼兒園一日活動組織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設想[J].幼兒教育,1992,02.
[2]聶蓮.幼兒園一日生活過渡環節的實驗研究及其指導策略[J].當代學前教育,2008,03.
[3]黃桐英.如何抓住細節深化幼兒園管理[J].考試周刊,2008,33.
[4]陳海娜.幼兒園過渡環節的管理[J].學前課程研究,2008,9.
作者簡介:
陳英杰,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新北區三井街道華山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