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漢語拼音的重要性已引起極大的關注。小學作為學生學習的基本階段,漢語拼音的學習也是基本課程,但苗山地區的孩子在學習拼音基礎較為薄弱,如何培養苗山孩子學習拼音的意愿就很有必要,本文深入了解目前苗山地區孩子學習拼音的現狀及問題,通過問題提出如何培養苗山孩子學習拼音意愿的建議,在研究價值上可以為學生學好拼音,促進各民族間交流和聯系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漢語、拼音;小學;培養
一、 苗山地區小學學習拼音現狀及問題
(一) 學生的普通話底子薄,學漢語拼音非常吃力
苗山地區的語言不同于普通話,學生在平時的溝通習慣上的養成為以后的學習普通話溝通造成了障礙,這也使學生在學習拼音上起步較為困難。
(二) 由于民族語言的干擾,學生漢語拼音的發音部位找不準
漢語拼音上的發音講究的是聲調與聲色上的準確性,這在苗山民族語言發音上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學生在發音上受生活中交流語言的影響導致發音不標準,外加學生在學習拼音音節時學習難度也相對比較大。
(三) 學生對漢語拼音學習的興趣不足
研究的少數民族和農村的學生有一個比較模糊的認識對漢語拼音,很多學生不了解學習漢語拼音的價值所在,并發現是很難發音的漢語拼音。另外,課堂教學語言不夠生動,教師教學形式單一,使學生感到這部分學習內容枯燥,找不到學習的樂趣。
二、 培養苗山孩子學習拼音意愿的建議
(一) 主動思考、探究——增強苗山地區學生學習動機
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第一條件,在適時利用情境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8歲兒童的拼音字母比較抽象,教師應采用多種方式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進行形象記憶。
1. 巧用苗山語言發音特點創設情境
通過對苗山農村小學拼音試卷的分析,得出學生對“ü”的結論。用j、q、x相拼去除頭上的兩個小點總是不清楚的。教學除了指導學生背誦公式“小ü,小ü,有禮貌,見j,q,x,忙取帽子”,而且還可以在生活中的例子指導。例如:“江女士(j)、秦女士(q)和我們辦公室的徐女士(x)今天請我們的孩子戴著眼鏡去辦公室”。我們班的孩子很有禮貌。看后,立即看到這些老師拿著自己的小眼鏡下來。學生用自己的生活在頭腦中的漢語拼音的抽象規則的例子。學習完三拼音和鼻化元音“un、ün”,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找出它的名稱,用品,和我們周圍的聲音一天小“ü”需要去下帽子。學生會根據實際生活找到一些詞匯。
以生活為創設情景的基礎,可以讓學生在生活情境的學習中了解到拼音的價值作用以及在了解的基礎上也增添了學習拼音的樂趣。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以快樂的意愿去接收拼音的學習,從而提高拼音教學的效率。
2. 巧用苗山農村地區特點創設情境
兒童歌曲背誦是低年級學生最常用的記憶方法之一。兒童歌曲的特點是短小、簡潔、直觀、有趣,能激發他們背誦和記憶漢語拼音的愿望。教師應該幫助他們找到最有利于發展的途徑。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應為學生的知識獲取創造條件。苗山農村地區同一教學班,教師可以對當地局勢的特點創造的故事,
教師可以依照苗山當地的氣候特點進行情境導入:天空烏云密布,魚兒歡呼雀躍,似乎在為雨的到來大造聲勢。在這個情境導入之后讓學生想象這個情景畫面,并由此創作兒歌,并在歌曲的編造上結合拼音的發音“i、u、ü”,“烏云到,魚兒笑,一起拉手把舞跳”。這種情境中創設結合了故事,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以樂入學,從而實現以景入勝。
(二) 運用苗山農村器具巧記漢語拼音字形
漢語拼音的教學中,“b”“d”“p”“q”的字形記憶最難掌握,學生經常在拼寫時將“b與d”“p與q”混淆,
所以在字形上需要進行加強記憶,而在教學方法上需要結合苗山地區的地區語言進行循序漸進,每一個字母字形上都需要進行方法的構思進行學習引導,從而形成記憶。如在相似的字形上需要進行區分上的方法記憶,“b與d”是對孿生兄弟,學生容易造成記憶上的混淆,老師可以創設讓學生進行小手拼寫,通過手型拼寫聲母上的不同,從而讓學生知道這兩個的區別所在,而“p”“q”兩個的區別,老師可以通過自己進行手型上的指導引入,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明白兩者的區別,并讓學生回家觀察與四個聲母相似的生活器具,并以寫作的方式進行描述出來,從而提高學習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生在生活中的樂趣得以開發,學習效果也較為提升,從而實現一舉兩得的目的。
(三) 運用苗山語言發音引導學生巧記漢語拼音發音
漢語拼音學習的三個重點內容為“讀得準、寫得對、會應用”,其中“讀得
準”對于苗山農村地區的小學生來講是一個重要難點。在教學單韻母時,教師
可以讓學生觀察發音口型,注意嘴巴張開的大小和形狀。例如:發“ɑ”時,需
要張大嘴巴來發音;發“o”時,攏圓嘴巴形成圓形;發“e”時,扁扁嘴巴;發
“i”時,對齊牙齒;發“u”時,突出嘴巴等等。讓孩子掌握發音中的單個元音,沒有改變嘴的規律,把口型先放,然后再發音,這樣發音就很準確了。在復雜的元音發音教學中,與單個元音比較,復雜元音需要口型變化,這與單元音相反,所以要強調。在“ɑo”的音,嘴巴從張的“ɑ”型變為收斂的嘴“o”;從圓形的“o”滑到突出的嘴形“u”,發出“ou”聲。掌握發音技巧,使兩個音之間連貫,從而達到準確的發音。
(四) 運用漢語拼音字形特點巧用兒歌記憶拼音字母
在拼音中,有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還有一些拼音的形狀,它們的近似會給學生造成困惑。特別是民族地區和農村地區的一年級拼音學習的學生,兒童歌曲的教學方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面,利用它的生動,形象,朗朗上口更加適合學生的記憶。
至于拼音字母在苗山農村學生的記憶,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孩子們喜愛的歌曲。當學生背誦記憶時,可以直接激發學生的神經,使學生有一定的印象,從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
三、 結語
目前,對苗山民族地區漢語拼音教學的研究還很少。教學應盡量接近當地的特色。利用現有的民族活動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可接受性。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外來者來到少數民族地區從事教學活動,可以對當地教師的流動進行進一步的討論。要培養苗山兒童學習拼音的愿望,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教育,使學生能夠愉快、高效地學習到掌握拼音技能。
作者簡介:吉松桂,小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縣富祿鄉仁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