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針對農村留守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分析,結合當下小學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實踐,從留守學生心理常見問題、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主要目的在于關愛山區留守兒童,共圓教育夢。
關鍵詞:留守學生;心理問題;教育措施
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學生家長經常在外打工,導致留守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明顯。與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相比,留守學生不僅缺少優質教學資源,還缺少父母的關愛。同時,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心理健康問題更加突出,因此,班主任需要對其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 留守學生心理常見問題
(一) 不良的舉止習慣
首先,在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期間,小學生家庭中的耕地開始荒蕪,學生與各種農活之間的聯系逐漸減少,且由于其年齡較小,家務都由爺爺奶奶等完成。同時,在客觀因素影響下,少年宮、興趣班以及補習班等較為缺失,一些學生在放學后沒有事情可做,只有通過吃喝玩樂等來消磨時間,長此以往,便養成了好逸惡勞的行為習慣。
其次,由于隔代教育或者托付親友照看等,過度溺愛現象顯得極為常見。在過度溺愛的影響下,學生逐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意識,自身的缺點得不到改正,最終形成不良的性格。長此以往,孩子通常會形成兩種極端性格:其一,孩子較為膽小、不合群、性格極為內向、應變能力相對較弱。其二,孩子放縱過度、性格極為外向,在家中成了小霸王,但在外面卻缺少相應的獨立意識與能力,在遇到困難與問題時往往手足無措,過分依賴長輩。
(二) 缺少關愛與教導,形成心理障礙
留守學生由于來自家庭的教導較為缺失,其心理常出現問題與障礙,一些學生缺少安全感、幸福感以及親情體驗,較為憂郁與易怒。相關調查數據信息顯示,違反學校紀律學生中留守學生比重相對較高,并呈現出逐漸增長的形勢。留守學生家長長時間在外務工,其體驗的關愛通常是電話。在學習期間教師與班主任以及同學雖然給予了關愛,但在假期與離校時這些留守學生只能面對較為空曠的房間。通常情況下家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使學生體驗到安全感以及歸屬感。在缺少父母關愛時,學生就不能較好的體驗到安全感、歸屬感、親情乃至幸福……
二、 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 轉變教育理念,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雖然在新課改需求下素質教育有著較為廣泛的推廣與運用,但在傳統教學理念與高考影響下,社會與家長對于學校教學質量的判斷主要以學生的分數為參考依據,學業成績受到過度的重視,致使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較為缺失。因此小學班主任在實際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期間,結合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心理教育,真正的確保學生德育與智育共同發展與完善。
(二) 創建親情熱線,促進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留守學生與父母團聚時間相對較少,班主任應將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結合實際需求與其談心,加大對小學生的照顧力度,對其反復進行安全教育與提醒。對于生活較為困難的學生還應加大幫助力度,從心理上對其認真觀察,并經常與之交流。在學習上對學生進行科學地引導與鼓勵。在日常活動中促進其快速融入班集體中,緩解其心靈上的孤獨感,使學生具有較為良好與開朗的生活與學習態度。若學生出現反常現象時,應促進學生與父母交流程度的提升,并第一時間向孩子父母反映學生學習與生活狀況。其中班主任還應著重發現學生存在的優點,如:在其成績出現進步與提升時應對其進行表揚與獎勵,并讓其父母知道孩子的成長與完善,同時讓父母常給孩子打電話,使其與學生共同分享學習成長的樂趣與喜悅,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較好的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而在學生情緒低落時,更應與其多交流,并讓其父母盡量與其溝通,學生的煩惱與心事在不斷減少的同時,其性格也將逐漸開朗與活潑。
(三) 開展班級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班主任可結合班級實際需求經常開展各種活動,對學生忍耐挫折的能力進行培養與提升。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經常遇到各種挫折與失敗以及各種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其中對挫折與失敗的態度是檢測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參考依據。當前,留守學生有很多是獨生子女,通常具有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習慣與意識,心理也較為脆弱。因此班主任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各種班級互動活動,并讓學生踴躍參加,不僅可較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與效率的提升,還可對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與自覺性進行培養與強化。所以班主任應遵循“自由融合,優差互補”的思路,舉辦各種班級互學互助活動,使所有學生在參與活動期間可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真正地實現共同發展共同提升的教學目的。學生在參與班級活動期間,多接受挫折教育,以后才能正確地面對生活與學習中存在的挫折,了解挫折與困難是通往成功的路徑與基礎,同時還應振奮精神戰勝困難與挫折,利用堅韌的毅力與良好樂觀的態度學習和生活。
三、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留守學生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班主任應結合小學生實際需求,通過轉變教育理念、創建親情熱線、開展班級活動等方法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同時,也提高其學習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雷雨.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與對策研究[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4.
[2]羅春花.少數民族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羅華中,廣東省興寧市,廣東省興寧市大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