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剖析教師如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的閃光點,注重對后進生在不良的行為習慣和落后的語文成績方面給予細致地輔導;詳細地闡述了如何發現、激化、保護后進生的閃光點,使后進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提高語文學習成績。
關鍵詞:關注;閃光點;后進生;教育
“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有左中右”,“多好的草地也會有瘦馬”。無論是在班主任管理班級工作中,還是在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總是會遇到班級中一些行為習慣或語文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這些后進生盡管只是學生中的少數,但往往一兩個后進生,就會把整個班集體搞得“雞犬不寧”,也會讓班級中學生的語文成績下降。可見,轉化“后進生”和培養“優生”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促優輔差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著重對后進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給予后進生傾注更多的愛心。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因勢利導,讓他們發揮發光點的作用,使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一、 付愛心——發現閃光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成為一個精心的播種者,應該去扶正那些成長中的幼苗和脆弱的細根,去愛護每一片急需陽光的綠葉。”愛護學生原本就是教師的天職。學生需要愛,后進生更需要老師給予一點“愛心”。筆者們應該用自身的愛去感化那些有不良習慣的學生。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同時給予適當的批評、指正。教師千萬不可采取斥責、諷刺、挖苦的做法,以免加重那些行為習慣不良或語文成績較差的學生心理負擔,而應當充分尊重這些學生的人格,多關心、鼓勵。筆者剛從院校畢業時,曾教過這么一個學生——凡教過他的老師、和他同過學的孩子都稱他為十足的“搗蛋鬼”。確實,筆者也一度為之頭疼。后來逐漸發現在集體活動中,他表現相當積極。于是,筆者找他談話,直接告訴他:“你為班集體盡了很大的力,老師特別喜歡像你這樣有集體榮譽感的孩子。老師同樣希望同學們也能認可你,相信你能做到。”良性的心理暗示起到事半功倍的特異作用。慢慢地,關于他的行為不良方面“告狀”少了。抓住了這一閃光點,還安排他當值日生。經過多次肯定、鼓勵,一學年結束,他不但在行為習慣方面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語文數學知識學習成績也逐漸提升,還被評為校優秀值日生。可見,愛的教育往往能使后進生產生巨大的變化。所以,為人師者,必先付出愛心,帶著真情走進學生的世界,才能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相信這會產生許多教育奇跡的。
二、 給信心——激化閃光點
自信是一種正確、積極的自我觀念和自我評價。后進生往往缺乏自信,表現為不積極、甚至消極。這些學生總是認為自己在行為方面無法走向良好,總是認為學習語文只是太難,無法提高語文學習成績,因而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低,看不到自己的長處或優勢,總認為自己不行。其實,無論什么樣的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小到一次語文作業是否工整,一次精彩的回答——老師要做到的一點是讓他重視自己,覺得自己有希望。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感到自己的重要,這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樹立自信心,是讓學生充分發揮閃光點的基礎。怎樣培養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語文知識的自信心,可通過多渠道來實現,首先應先解除其心理障礙。筆者接過一個班,班上一女生因父母離異跟隨父親生活,沉重的家庭負擔讓其父疏忽對她的管教,而且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導致她產生自卑心理,對周圍的人、事產生排斥反應。了解這些情況后,筆者及時聯系家長,讓其意識到對孩子那種教育的弊端。并抓住她善于做家務活動這一特長,開展集體活動,比如洗地板、洗菜等。在活動中,她表現突出,受到同學的贊許。從而讓她產生積極、成功的心理感受,感受到老師、同學并沒有嫌棄她。漸漸地,她能敞開心扉與同學友好相處,成績也顯著提高了。其次不輕易評價。語文成績差的學生往往羞于說考多少,不能簡單地以語文成績高低評價學生的好壞。應當在學生人格的基礎上看到他們也取得某方面的成績。比如,一次語文考試中,一名學生語文成績照常不理想,可在“短文閱讀”題中詞語解釋題,在大部分同學做錯的情況下,他居然做對了。于是在評講語文試卷時,筆者在班上表揚了他:“張小明同學理解能力挺不錯的,課外閱讀都能完成這么好。老師相信,只要你多加油,一定還會有更大的進步。”聽罷,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過后,他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對于后進生的每一個小進步,教師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并對他們進行正確積極的評價,這些學生自然就前進了。作為一名教師,應從多渠道幫助學生樹立各方面的自信心,運用自己的態度、語言、行動明確地告訴孩子:“我們一直期待著你改過,你一定能改過。你本來是個不錯的孩子,只要努力,一定能做得更好。”讓這些學生認識到自己能行,才能激化這些后進生的閃光點,發揮其作用。相信這樣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碩果。
三、 常反思——保護閃光點
“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師”。教師在班級管理和語文教學的活動中,必須始終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樹立正確的主體觀、學生觀,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筆者曾從書籍中獲得一則故事,故事中講述在一個炎熱的夏季里,有兩個學生手中拿著書認真朗讀,由于閱讀時間很久,這兩個學生拿著書困乏了,睡著了,教師對這兩個學生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嚴厲地批評:“你看看,一拿著書就睡覺!”并指著另一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褒贊有加:“你看人家,睡著了還拿著書。”這樣的教育,著實讓人反省。學生的閃光點經常就在其中被扼殺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盡管許多道理老師都懂,可在不自覺中難免有一些失誤。因而,教育者在教育過后,應及時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影響了學生的幼小心靈,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保護那些急需呵護的幼苗,并讓他們茁壯成長。
總之,對于學生,特別是對于那些問題學生,教師更應關注他們的閃光點。要盡量找出他們的“優點”和“閃光點”,給予肯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并適時地創設一些讓他們發揮“閃光”的機會,以“優點”和“閃光點”促使他們正確的認識自己的錯誤,幫助他們改正缺點。用自己的真情去引導感化他們,傾注愛心,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排除不必要的顧慮和煩惱。從而讓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充分發揮閃光點的作用,最終變“缺點”為“優點”。讓這些學生不僅在行為習慣方面得到糾正,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得到不斷的提升,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這就是教育的成效,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簡介:
周玉梅,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小溪中心玉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