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是體現一個學生綜合能力的科目,也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對于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而每個學生的作文都有他們自己的特點和習慣,充分發揮他們寫作的個性和長處是教師應當考慮的問題。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對相應的內容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有所幫助。
關鍵詞:作文;小學語文;個性寫作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引導并幫助學生“不拘形式地寫見聞、感受和想象”。作文是表達一個人感情和想法的重要載體,小學生剛剛進入到學習的階段,對于作文的書寫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寫作習慣和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所以說,從小培養學生的寫作個性是非常關鍵的。不過,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很多小學生習作思維呆板單一,活躍想象遭受扼殺,人文精神匱乏,致使其習作大多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轍。本文從小學生個性寫作的培養著手,讓學生的文章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對于后續的教學是非常有幫助的。
一、 擺脫傳統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
從古時候,我國教育家就有言,要因材施教,直至今日,這個理念仍舊適用,小學生剛剛踏入學生生涯,對于教師而言就是一張白紙,特別是作文這種自由度比較高的科目,教師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寫作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色是十分重要的,對于他們未來的學習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非常少,老師照本宣科,學生也無能為力,久而久之,這種惡性循環就使得學生對于寫作文失去了信心,這是非常可怕的,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情況有了很大的好轉,教師逐步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更加貼近因材施教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個性,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來有針對性地指出學生的問題,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例如,有的學生的修辭方法掌握得非常好,而有的學生使用對比時總是找不好兩個主體,教師在進行作文批改的時候,就可以針對相應的問題給學生加以指正,并讓他們繼續保持自己作文中的優點,形成自己的行文風格。所以說,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要著力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提升學生的作文實力,形成個人的特色。
二、 進行有效的積累,完善自己的作文風格
作文寫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提高,才能形成自己的作文風格,寫出出彩的文章。作為小學生,剛剛接觸語文教學,對于作文相對比較陌生,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負起責任,教會學生什么是寫作文,怎樣才能寫好作文。解決這個問題的金鑰匙就是積累,教師要告訴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積累相應的語料和事例,在課堂的教學中緊跟老師的步伐,弄懂修辭的使用方法,搞明開頭結尾的作用,善于使用自己所積累的事例和語言來完成作文。同時,在生活中要注重觀察,生活是一個大的課堂,生活中很多例子都可以用到作文當中,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注意積累,學習生活中他們看到的所有事物,積極的思考,將這些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從而應用到作文上。例如,學生坐公交車上學時,有時會遇到乘客沒有帶零錢,這個時候,就會有好心人站出來幫助他人投上一塊錢,這個時候兩個人的臉上都會露出會心的笑容,這個小事例和小細節用到作文當中是非常增色的,溫暖了我們的心扉。像這樣的事例還有非常多,對于教學是很有效的。除了自己在生活中的積累之外,學生還要積極的和老師以及同學進行交流,不斷完善自己寫作風格。寫作是一個開放性的教學,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經驗和想法,所以說,學生應當和老師進行積極的交流,通過有效的交流能夠讓學生從老師的身上學到他對于作文的認識和想法,對于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是很有幫助的。同時,教師也應當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互相探討作文寫作方面的相關內容,互相分享自己在寫作上的心得,通過思維的碰撞讓每個人都得到了提高。
三、 改進批改方法,進行創造性的批改
在學生個性寫作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體會個性寫作的意義、明確個性寫作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教師在對寫作進行評價時,仍采取著傳統的評價方式,導致學生的思維和發展受到了局限。為此,必須提高對寫作評價方式的重視程度,在開展作文評價時充分結合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并且適當地運用鼓勵話語,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寫作個性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還可以豐富寫作評價方式,例如,讓同學之間進行寫作互評,從而發現自身寫作中的不足,并學習到其他同學的優美語句,實現了取長補短的寫作評價目的。教師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是無可替代的,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寫作特點,指出他寫的出色的地方和存在問題的地方,從而查漏補缺,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不過,作文批改并無定法,其方式多種多樣且在作文教學實踐中不是孤立的。作文批改方式的選擇應根據批改的目的不同進行優選,或者說綜合靈活運用。總的來講,批改本身就包括了“批”和“改”兩層含義。“批”要在筋節上,“改”在要害處。對于作為教學而言,語文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習作能力關聯到個體多方面知識和技能。要提高小學生習作水平絕非單純依靠作文課,也絕非一日之功可立即奏效的。要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作文能力,需要廣大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中不斷探索、創新、發現更多行之有效的批改形式及方法。
寫作是人的語文能力的最高呈現,寫作教學應該獨占鰲頭。語文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展開作文個性化教學,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把選材的自由、想象的自由、表達的自由交給學生,在作文指導中努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形成自己的寫作特色,使他們的文章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參考文獻:
[1]錢儷元.小學“童化作文”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15.
[2]周玉紅.小學游戲作文教學研究[D].寧夏大學,2009.
[3]姜苗.個性化作文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
[4]王澳莉.激發興趣 開辟渠道 培養個性——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初探[N].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10(6):155-157.
作者簡介:
黃光河,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佛曇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