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標實施以來,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眾所周知,中小學階段屬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階段,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也不例外。通過中小學階段信息技術的學習,能夠促使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加強對信息課程教學的引導,提高中小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基于此,本文對建構中小學信息技術文化的重要意義進行研究分析,探討了中小學信息技術文化建構的現狀,并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文化建構的建議及發展方向提出了幾點思路,供借鑒。
關鍵詞:中小學;信息技術;提升措施;發展思路
信息技術文化素養指的是能夠對相關技術進行熟練應用,將信息技術轉化為自身的生存本領。而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其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會受到信息技術教學的直接影響。因此,需要綜合參考現階段的教育思想以及教學理念,不斷優化和完善教學行為,與此同時還能夠改善課堂結構,進而構建出活躍的課堂氛圍,這樣一來,就可以促進中小學生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能夠進一步提升自身信息技術水平。下面將從建構中小學信息技術文化的重要意義出發展開探討,綜數如下。
一、 建構中小學信息技術文化的重要意義
中小學屬于學生生涯中重要的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與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息息相關,因此在中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在這樣的背景下,就要求相關教師需要具備科學、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從而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中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能夠促使學生接觸到豐富的新型科技,有力的拓寬視野,而中小學生在掌握基本信息技術時,就可以對一些簡單的日常軟件進行操作使用,為之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通過對中小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還能夠使學生具備獲取信息的基本能力,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而言意義重大。
二、 中小學信息技術文化建構的現狀
(一) 對信息技術教育的認知不足
現階段,很多家長認為信息技術課程會對學生成績產生影響,所以家長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具有一定的抵觸情緒,認為學生會從網絡上學到不好的習慣,甚至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因此,就限制了計算機技術課程教育的開設。
(二) 大多學校硬件設施不夠完善
現階段,很多中小學都已經開設計算機教學,但是相應的教學設施比較老舊,這就導致硬件資源不能滿足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制約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此外,由于老舊的硬件設施無法滿足現階段信息收集以及管理工作,再加上學校經費問題,使得設備得不到良好的維護,或者無法進行更新,老舊設備只能報廢處理。
(三) 缺少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
除上述兩點原因外,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師比較缺乏,而且一些教師自身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這些教師無法對自身角色進行準確定位,而且教學水平相對較低,這種狀況就使得中小學校信息技術課程無法得到良好的發展和進步。所以,廣大中小學校需要通過有效措施的應用,加強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構建高水平、高素質的信息技術教師隊伍。除此之外,中小學校還需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不斷進修,豐富專業知識內容,提高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綜合水平。
三、 中小學信息技術文化建構的建議及發展方向
(一) 正確認識信息技術
根據上文所述,很多人對于信息技術有一定的偏見。有的人認為應該對中小學生進行廣泛的信息技術教學,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學習信息技術當中的各項內容。還有的人認為,對中小學進行廣泛的信息技術教學,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無法掌握眾多學習內容,需要進行重點教學。此外,還有的人認為信息技術教學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社會觀,而且還會對學生成績產生不良影響,因此不應該對中小學,尤其是小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學。但是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學科,其本身性質沒有好壞、優劣之分,而且在全球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信息技術需要成為人們必備的技能之一。所以,學校和教師需要對信息技術教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學生進行全面教學,促進學生盡可能實現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理論的全面教學,對于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重點學習,促使廣大中小學生掌握相應的技術能力。
(二) 加大對中小學硬件設施建設的投入
上文提到現階段很多中小學校關于信息技術教學的相應設備設施比較老舊,已經無法滿足正常教學需求,所以中小學校需要加強對計算機等硬件設施的投入,更換老舊設備,并對相應的設施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和管理,促使計算機等硬件設施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自身價值,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而服務。
(三) 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也不例外,只有優秀的教師才能促使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必須有效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促進構建良好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文化。首先,需要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水平。信息技術教師自身需要明確的意識到教學資源的價值所在,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收集相應的教學資源,掌握有價值的教學信息,并對相應的教學資源進行分析和評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促使教學思路的擴展,推動中小學教學現代化的進一步發展。其次,應該不斷提高教師的課堂開發能力。教師的首要工作目標是進行教學以及做好教學研究,所以需要教師改變教學理念,發展主動教學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教學內容的多元化,使得信息技術課程更具吸引力。
(四) 引導計算機學科向多元化發展
由于信息技術學科博大精深,社會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和多層次的,中小學生的秉性愛好也不盡相同,這就決定了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可以是多方面和豐富多彩的。例如,信息技術作曲、信息技術繪圖、信息技術控制、信息技術硬件的組裝與維修都可以是教學的內容。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不同需求進行個別教學,這與現在單一乏味的學習各種辦公軟件比較起來,更能調動廣大師生開展信息技術研究的積極性,有利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總而言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中小學課程當中的一門重要學科,為了提高廣大中小學生信息技術文化水平,就需要立足于現階段中小學生信息技術發展現狀,采取針對性措施優化信息技術教學,促進中小學生信息技術文化水平和操作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汪立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文化特征[J].教師,2017(22):57.
[2]陳睿勤.從學校組織文化的角度談中小學信息技術吸納的影響因素[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14(12):75-77.
作者簡介:
郭祖云,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信息產業基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