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管理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同的管理方式,對學生有著不同的影響,管理效果也大大不同。班主任作為學生接觸相對較多的人,其工作能力、道德標準、性格特點都對學生行為具有很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風格;學生行為影響
一、 影響班主任管理風格的因素分析
1. 班主任要具有為人師表的強烈責任心
班主任要想在學生中間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首先就要具有為人師表的強烈責任感,凡事從自身做起。對于學生來講,特別是對年級越高的學生來講,正處在成長期,包括生理的成長和世界觀的形成。這一時期有其特殊性,所謂特殊性是指,這一時期的學生除了具有較強的模仿力,其思想行為和道德標準還很容易受到與之接觸人的影響,比如家長、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的影響。所以,作為學生的班主任應該對自己的一言一行嚴格要求,要想更好的教育、感染學生,就應該不斷學習,以提高個人文化水平和道德修養。如果作為班主任在工作中出現了錯誤,就要勇于跟學生認錯,敢于承擔后果,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明白做錯事情要勇于承擔,更好的教育學生知錯改正。
2. 加強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作為班主任應該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這不單單是指教學能力,還包括能夠跟學生形成較好的師生關系。而較好的師生關系的形成,除了要做到公平、公正的對待學生,也包括能夠正確的、及時的解決在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這就要求班主任自身不但要有較強的業務能力、較高的個人修養,還要不斷學習,讓工作能力和個人修養共同進步,以利于班主任榜樣力量的強有力影響。
3. 班主任應該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
教育方針對老師的要求就是要熱愛本職工作,對待教育事業要有飽滿的工作熱情,也只有這樣作為班主任才能做到愛校如家、愛生如子。同時,班主任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之外,還應該對所負責班級的學生各方面的情況有所了解,包括心理狀態、生理特點、行為特征等等。班主任只有充分的了解學生、熱愛學生,才能做到關心學生,給需要的學生以幫助,而學生也才愿意敞開心扉把遇到的問題告訴班主任,尋求幫助。在這樣的過程中,班主任也就和學生成了朋友,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與他們人格上的平等和對他們的尊重,更有利于班主任開展工作。
二、 班主任管理風格對學生行為影響探探討
每一個學生在從小學到大學的過程都是一個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調查發現,一大部分學生的行為習慣都受到班主任的影響,而這種影響越是高年級的學生,影響越大,所占的學生比例也越高。如果班主任是一個愛發脾氣性格暴躁的人,那么學生就不會把心里話告訴班主任,對于班主任的觀點不敢提出疑問,更不敢反對,那么就會造成學生在遇到或者處理問題時,唯唯諾諾,不敢有自己的想法,缺乏思考。如果班主任自身存在這種問題,造成了班級里的學生出現類似狀態,那么班主任就應該認清自己的缺點,檢討、改正自身不足,以免影響學生的快樂健康成長。相反,如果班主任是一個處事民主、明辨是非的人,學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與班主任交流,勇于嘗試新事物的好奇心就不會被壓制,班主任創造出的民主、自由的班級環境就容易讓學生敞開心扉,勇于探索。由此,班主任不同的管理風格對學生的影響也就顯而易見了。
除此之外,班主任管理風格對學生行為的影響對年級越高的學生越為明顯。年級越高的學生思想也就更加成熟,自我評價的能力也就越完善,會用辯證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物,將自己與他人做出對比,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高年級的學生跟低年級的學生一樣,依然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常常自知或不自知的將自己跟尊重或者欣賞人做比較,這也就造成了高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的特點。同時,高年級學生的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還不同于嬰幼兒時期某種生活習慣的培養,嬰幼兒時期的習慣有可能隨著外界環境或撫養人的變化而改變,而班主任或者家長對高年級的學生的影響往往會終其一生。所以,無論是班主任或者家長都應該以良好的行為習慣影響學生,在學生或者孩子頭腦中能夠留下美好的印象,以促使其模仿、學習。相反,很明顯班主任或者家長壞的行為習慣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會對學生造成終身影響。
綜上,班主任管理風格對學生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如果班主任能夠以身作則、精神飽滿、談吐大方,學生就會照學、照做,也會進一步以同樣的條件要求自己成為一個像“班主任”一樣的人。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班主任不當的行為,會給學生帶來不好的心理反應,學生就會對班主任有不好的看法,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就會受到影響。當班主任以良好的形象和和藹可親的面容出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就會對班主任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欽佩,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就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同時,學生還會發自內心的以“班主任”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不斷地跟心中的“楷模”對比、學習,這一過程也就實現了學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
三、 結語
班級的管理,班主任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必須做到多種管理風格相結合。同時,班主任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充實知識水平,學習先進、科學的管理理念,這樣才能讓班主任的工作得以踏實、有效地進行,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馮立彬.班主任管理風格對學生問題行為的影響[J].教育現代化—知網,2017(17):067.
[2]劉瑞政.班主任管理風格對學生問題行為的影響[J].新課程·小學,2016(5).
[3]孟琴.班主任班級管理風格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D].中山大學,2012.
作者簡介:
程漢琳,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