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感”一詞往往被大眾認為是一種數學天賦,然而,“數感”是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逐漸建立、培養起來的。本文以小學“數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詳細分析問題所在,并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感”,增強數學素養,學習到有價值的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感培養;對策
一、 數感
“數感”指的是個人對數字、數學符號以及數學運算的理解,并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與認識來解決一些與數學相關的問題。“數感”也可以稱之為數學素養,每個人的理解不同,處理數學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可見“數感”較為抽象。
二、 小學課堂數感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啟蒙期,是“數感”培養的關鍵時期,數學課堂是培養的關鍵途徑,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其難以把握,導致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上存在許多問題。
(一) 忽視數感的重要意義
數感是新課標提出的一個概念,對于教師來說,雖然對這個名詞并不陌生,但是將其體現在課堂上卻存在問題,首先是教師對“數感”的深層含義并不了解,無法表達出數感的內涵,另外對如何將“數感”通過教學的方式呈現也感到無措;其次由于受到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過多的關注數學的卷面成績、計算解題的能力,而忽略個人數學素養的建立,對學生數感培養的忽略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今后數學能力的發展;除此之外,還有部分教師以及家長,都認為數感是在一個人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順其自然產生的一種能力,無法在教學中刻意地培養,這是對數感理解的一個很大的誤區。
(二) 教材研究表面化
教材是教師與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最重要的依據,教材真正的價值在于其深層次的內容,然而通過了解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狀態,教師更多的關注知識層次的講解,而對教材內容所包含的深層次內容、情感價值的培養沒有進行研究,教學是一種淺顯的形式教育,這使得教材的真正價值沒有發揮出來,所以,出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懂舉一反三,這是學生數學素養不高的原因所在。
(三) 缺乏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會被誤認為是一門枯燥的理論學科,實際上,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一種工具,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并不能很好地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建立起聯系,更多的是使用教材中的案例,而小學數學在生活中有著非常多實用的案例,尤其是數的運算問題,生活中更是離不開。但是教師在進行備課時,缺乏將生活實際問題與理論知識結合的內容,這樣,學生缺乏使用數學的思維來解決生活問題,失去了培養數學數感的機會。
三、 提高數感教學的有效對策
在小學階段,數感主要體現在數與代數這一部分內容,所以,提高學生數感主要針對數與代數這部分內容。
(一) 重視數感的培養,加強學生的體驗
意識是行動的有效指導,在意識上必須重視數感的教學,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數感是新課標中提出的,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與時俱進,改變自己的教學思想,將數感的培養加入到日常的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數的意義,感受到所學的數學知識。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造數境,可以在數境中感知數的意義,類似于語言教學中的語境。比如教師在進行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10000是10個1000組成,1000是10個100 組成,更應該讓學生體會到10000這個數字到底有多大,可以在腦海中有一個概念,這樣才能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數的含義。
“以對數字1的學習教學內容為例,對數字1的學習,在講解其意義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字1在不同數境中的不同含義,其中“1根粉筆的‘1表示的個數;‘小明運動會上跑步是第1名,這里的‘1是順序。”并讓同學們思考還有哪些情況使用到了1,并說明這個“1”代表的意義。
(二) 鉆研教材的深層次價值
作為教師,不僅僅只是依靠教材內容以及教師參考書,還應該自己不斷挖掘教材內容所蘊含的深層含義,尤其是與數感有關的知識點,要不斷思考,在備課的過程中,不能一份教案講到底,要根據新課標要求來不斷的改革創新。
以對分數的認識一課為例,可以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引入。某位同學過生日,要和家人一起分享蛋糕,如果一家有四口人,那么讓同學自己來分蛋糕,教師可以提問,應該怎么樣分呢?有的同學提議將蛋糕分成四份,每人四分之一,有的同學將蛋糕分為8份,每人八分之二,教師繼續提問,兩種方法哪一種是可取的?第二種比第一種每人多分了嗎?在學生思考、討論完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來進行動畫演示,將分蛋糕的過程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通過整個過程,學生對分數的概念就會存儲在腦海中,學生既可以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同時可以理解數學知識的深層含義。
(三) 善于將生活問題引入到課堂
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是培養數感最有效的途徑。數感培養的第一階段重在體會和感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屢見不鮮,尤其對于小學數學的應用更是常見,比如單位的學習,長度單位、重量單位、時間單位等等都在生活中經常用到,教師可以在學習單位時列舉生活中的例子來強化學生對單位的感知,可以讓學生自己分別找到長度是1厘米和1米的東西,這就是一個培養數感的過程。還有關于數的計算問題,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配合,在超市或是菜市場進行購物時,讓學生來進行價錢的計算,這會加強學生對數字的敏感度。
四、 結束語
我國的數感是近些年所提出的,所以在這方面的培養不可以急于求成,數感的培養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潛移默化并且循序漸進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極為重要。作為引導者,教師應該盡可能挖掘教材的價值和實際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去建立學生的數感。通過長久的培養,必然會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對其今后的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芳芳.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感能力的策略[J].時代教育,2016,22:230.
[2]顧偉偉.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的培養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6,13:48-49.
作者簡介:
季冉,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外國語學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