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是高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對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拓展性教學是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通過拓展性教學,學生的思維將會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開展,實踐探究和應用能力也會得到顯著的增強。本文中,筆者首先分析了拓展性教學實施的意義,對拓展性教學形成了正確的認知之后,再在前文的基礎上詳細探討了高中化學拓展性學習的策略,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高中;化學;拓展性教學;分析
一、 引言
在當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中,課堂拓展是教學的有機構成之一。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下,拓展性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已經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績,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索能力都有了比較大的增強。對于化學這一門學科的教學而言,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都需要保持高度的重視,并且將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課堂拓展的提出,恰恰滿足了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成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溝通的橋梁”,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提升拓展性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快速發展。
二、 高中化學拓展性教學開展的意義
(一) 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
拓展性教學的有效開展,對學生的成長意義重大。首先,學生在拓展性學習中,合作意識將會得到增強,因為拓展性學習既有個人實踐的形式又有小組合作的形式。其次,在拓展性學習中,學生的自主性將會得到提升,因為教師在拓展性教學中更多發揮的是引導性的作用,學生需要更多的依靠自己。最后,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增強,因為拓展性學習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一個探究性的學習過程。
(二) 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
傳統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很難再滿足實際教學的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融入更多新的東西、新的事物。拓展性教學便屬于一種新的事物,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拓展實踐,可以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增強課堂教學的氛圍,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不知不覺中,化學教學的效率也會隨之得到提升,課堂教學的開展將會變得更加順利。
三、 高中化學拓展性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 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勇于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樹立起拓展性教學要求的教學觀念,即拓展、創新、探究型教學觀念。只有教學觀念轉變了,后續的教學行為才能夠順利轉變,拓展性教學的開展才會變得更加符合實際。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培養學生的拓展意識、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從而為拓展性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重視應用型拓展
高中化學教師在拓展性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應用型拓展。應用型拓展的主要實施方向有四個方向。首先,進行定向點撥,結合人類探索物質及變化的歷史與發展的趨勢,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其次,加強同學科其他知識或者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化學知識嫁接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或者事物中,使得學生能夠形成對化學這門學科的正確認識,從而增強學生用化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意識。比如,在討論合成氨藥物的知識內容時,將其與當前生態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對合成材料展開探究,分析合成材料對人類的影響。再有,實施挑戰誘導,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在化學教材中,有許多的知識內容可以設計一些小實驗。比如pH值的測定,引導學生通過收集不同的水樣,對其pH值進行測定,了解市場上所售的食鹽中是否真的含有碘這一元素。比如,各種織物的區分實驗,指導學生掌握燃燒法區分織物的方法。最后,挖掘化學這門課的人文內涵,將化學課程的教學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更多地與科學、技術和社會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的發展觀念。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查閱21世紀前10年中,與化學發展有關的大事件,如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等,討論自然界碳、氮物質循環對維持生態平衡的作用。通過應用型拓展,學生的視野將會大大拓寬,對于化學現象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淺層,而是深入到內部,了解化學現象的本質。
(三) 注重能力型拓展
在高中化學拓展性教學中,除了要注重應用型拓展之外,還要注重能力型拓展。能力型拓展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主題拓展,建構網絡。主題拓展,建構網絡的目的在于將學生掌握的碎片化的、零散的知識整合在一起,使得各知識內容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功能作用,而這對于高中生的化學學習而言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復習階段其作用更加明顯。第二,規律拓展,舉一反三。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將思維僅僅停留在某一個知識內容或者某一道題中,而是應當對知識進行深化和濃縮,在各知識串成一條線之后,再由規律拓展對已有知識產生新的認識,做到知識和技能的融會貫通。比如,在講解電化學的有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將鋅棒、銅棒插入硫酸溶液中”的系列問題提問:如可以觀察到何種現象?鋅棒和溶液各有什么變化?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變換:如怎么改變實驗方法,使得:(1)鋅棒溶解時氫氣不在鋅棒上析出;(2)鋅棒上析出氫氣但是其質量不發生變化;(3)有沒有可能是鋅棒上附有銅?這樣的一系列變化,使得學生的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得到了一個有效的“交流”。第三,實驗拓展,深化思維。化學實驗是一種很好的拓展學生思維的手段,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適當地使用實驗來實現對學生能力的拓展。
四、 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既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化學知識,還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化學技能,更要通過對教學的拓展增強學生的學科素養。拓展性教學的開展,是素質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對高中化學教學的要求,教師應當充分重視拓展性教學,優化拓展設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天津.對高中化學教學中有效性拓展的研究及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12(10):19-21.
[2]蔣華.高中化學拓展型課程開設現狀的調查研究[J].化學教學,2013,24(2):11-13.
[3]彭道斌.高中化學教學中擴展性思維的培養探討[N].科學導報,2015,36(21):291-292.
作者簡介:
嚴玉華,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