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班級文明建設既是一種文化氛圍的創建,又是對學生心靈的塑造。讓教室的“每一面墻”成為“無聲的導師”學生能從中汲取營養。因此,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的創建,對學生的成長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就談談作為一個班主任如何進行班級文明建設。
關鍵詞:“硬件”;“軟件”;文化建設
一、 做好班級“硬件”的創建
作為班主任要特別重視在班級“硬環境”創設上多下工夫。一是重視優良班級環境的創建和優雅學生行為養成。除了要保持教室內外衛生的清潔外,還包括每一個班級成員個人衛生是否干凈,穿著是否整齊,言行是否恰當,行為是否規范等。二是教室文化氛圍的創建。在布置、美化教室時要堅決避免整齊劃一,杜絕粘貼購買成品,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用學生自己的作品來裝扮自己的學習樂園。這樣,不但使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得到了增強,還發展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班級的特色也顯露無遺。墻上貼的是學生自己的作品,黑板上寫的是學生自己的心聲,學生還有什么理由不去愛這個班集體,還有什么理由不去為自己的班級增光添彩呢?
二、 重視班級“軟件”的完善
(一) 重視班級制度建設。俗話說的好,“無規則不成方圓”。學生要用班級制度約束自己的行為,要在班規的指引下開展各項活動。因此,根據本班班級人數、性別特征、成員家庭狀況等特點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班級規章是形成優良班風的首要條件。擬定班級規章原則一要詳細細致,二要有針對性,讓它成為學生在學校學習和活動的根據和指南。班級制度的制定要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依據,要充分考慮本班的實際情況,在全體學生同意后再予以執行。我在制訂本班的規章制度時,我先舉出學生平時容易犯錯的事例,讓學生討論當所列舉的事情出現時如何制止,并考慮用怎樣的制度加以約束,待學生討論并獲得全體學生一致同意后再進行記錄。用此方法列出幾條班規,要求全班同學之間互相鼓勵、互相監督,共同遵守。用這些他們自己制定的規矩來約束自己,學生的自覺性和自制力有了明顯的提高,班級風氣也得到了改善。
(二) 班級的發展方向要清晰。全體學生有明確的努力方向是構成杰出班風的條件,在當今社會,隨著時代的快速前行,人們的思想認識與之前有了很大的變化。校園也不再那么“安靜”,社會中的各種潮流,總以不同的方式侵擾著咱們的學生。我在平時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現在的學生都很浮躁,他們講究的是吃得好,穿得好,追求的是品牌和美觀,談論的是這個“明星”那個“大咖”,學生熱衷于如何享受,如何玩,甚至有的學生把手機帶到校園,整天沉浸在網絡游戲之中。試想,以上思想和行為如果在學生中蔓延,那他們哪有心思去讀書、去學習?所以,我在了解了學生的思想動態后,召開了一次班委會,先讓班委成員例舉上述現象,并對照現象和其他同學進行對號入座,讓班干部考慮如何協助別的同學改掉這些不好的習慣,幫助他們出主意想辦法,讓我們的班級建設規范起來,然后召開以“我們為什么而讀書”的主題班會,通過討論,讓學生了解自己浮躁情緒產生的根源,明確自己學習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逐漸形成了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班集體。
(三) 努力營造文明班級的氛圍。我告訴學生,讀書不但能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見識,還能在閱讀中領悟他人的人生智慧,學習別人的優秀品質。學生也明白這樣的道理,知道讀書的好處,但實際上是電視、游戲更具有直觀性,更容易理解,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大。如何引導學生讀書,讓學生愛上讀書?成為班主任思考的課題。為此,我將每周星期四早上的第四節課改成閱讀課,課上我把看過的好文章讀給他們聽,給他們解說,也讓他們自己在圖書角選擇喜歡的書去讀,并做好讀書筆記或寫好心得,讓學生懂得好的文學作品強于“奔跑吧,兄弟”,強于“王者榮耀”。此外,我還經常鼓勵學生到圖書館借書,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書籍帶到學校里和同學分享。
(四) 開展多種多樣的班級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校園展開的各項活動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因此我特別重視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在運動會上,同學們都盡心竭力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班級榮譽出力,他們團結起來向前沖的拼搏精神令我感動。當然,班級活動也是班級文明構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注重參與校園活動的同時,我也注重展開班級活動,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班干部的協助下,有目的、有方案的,為完成班級教育方針而舉行各種教育。利用婦女節、勞動節、教師節、端午節等節慶,組織開展各項慶?;顒?,給媽媽做禮物,給爸爸寫賀卡,給老師送祝福等等,并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以此增強學生的文明素養。
總之,班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不是班主任和少數幾個班委努力工作就能形成的,而是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在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的。為了使學生們形成較強的道德感和榮譽感,建立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我們必須結合班級各個階段的實際,有計劃、有目的地制定措施,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經過長期的實踐,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班級文化建設目標。
作者簡介:趙小英,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青年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