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激發農村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呢?我發現課外小制作是非常不錯的方法。課外小制作讓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激發表現欲,滿足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關鍵詞:課外小制作;農村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策略
一、 研究的緣起
筆者在農村中學任教,發現學生一開始對物理學習充滿好奇,后來卻覺得難學,甚至失去興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想主要是由于在農村學校,存在缺乏實驗器材、教師不重視實驗的現狀,導致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的欠缺,尤其是后進學生缺乏基本實驗技能訓練,不會正確使用基本儀器,不會動手設計實驗,導致學習成績落后,不愿意學習物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該如何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呢?
二、 學習興趣調查與激發興趣的策略
為了尋找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我對九年級的180名學生(男生105名,女生75名)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涉及學生對物理感興趣的原因,不感興趣的原因等方面。下面是其中幾項調查的統計結果(單選問卷類型):
表一表明,學生對物理不感興趣的原因是感覺物理太難,學習太乏味,成績不好,這說明教師要在增加學習趣味、降低學習難度上著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要我學”改變為“我要學”。在表二中,在110名對物理學習感興趣的學生中,有近39%的學生認為物理實驗很有趣。這說明許多學生都喜歡通過做實驗這一方式掌握物理理論知識。實驗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學生更相信自己觀察到的。這說明在物理教學中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
由此可知,學生通過實驗能增強學習的興趣,要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在分組實驗上入手,但由于任教的是鄉鎮中學,存在缺乏實驗器材或器材過于陳舊無法使用的現狀,因此我制訂了利用課外小制作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策略:
1. 用小制作作為演示實驗,讓學生課前“活”起來
在以往的教學中,演示實驗主要是教師操作、學生觀看的,因此學生被動接受,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習的趣味,受益不大。因此我課前以小制作作為演示實驗,創設教學情景。如講授光的折射時,我事先在兩個玻璃杯對面畫上小紅帽、有著大獠牙的大野狼,白雪公主與壞巫婆,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把澄清的水慢慢加入杯子里面。原本相同大小的小紅帽與大野狼、白雪公主與壞巫婆,在慢慢加入水后,因為水的折射產生有如放大鏡的效果,大野狼與壞巫婆變得更大、更恐怖!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激發,紛紛要求上臺嘗試,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很透徹。經過長期的嘗試,我發現課前展示用身邊物品做成的小制作,或者用小制作進行演示實驗,設置生活物理情景,能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清除其畏難情緒,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
2. 用小制作進行分組實驗,讓學生課中“動”起來
課前演示實驗能讓學生體會到理論聯系實際是物理學科的特點。如果我們能因勢利導,充分運用分組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那就更能提高其學習興趣。可是鄉鎮學校普遍存在器材不足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動動腦,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常見物品代替實驗器材,解決器材不足的難題,從而使學生體會學習物理的樂趣。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特點合理利用小制作進行分組實驗。如探究電路時,由于所處地區是砂糖橘之鄉,我讓學生用砂糖橘代替電池,用新的五毛硬幣代替銅片,用廢電池的鋅棒代替鋅,制成串聯電路,實驗效果明顯。在學習焦耳定律時,我又設計了用干電池和口香糖包裝紙(鋁箔紙)神奇點火的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原理(將包裝紙的中間部分剪小后增大該部位的電阻值,接通電源后由Q=I2Rt可知,電阻值大的部位發熱多,當溫度達到包裝紙的著火點后實現自燃)。
3. 布置“小制作”作業,讓學生課后“樂”起來
(1) 合理布置
課外小制作是學生獨立組織、自主展開設計完成的活動,其出發點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的物理知識,因此必須與教材同步,與教學進度同步。剛開始研究時,我會在學習新知識點后布置一個課外小制作為作業,讓學生回家自己選擇材料,自主設計完成,希望通過小制作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概念、原理。如學習了光學知識后,我就讓學生課外制作“小孔照相機”,用于觀察遠處的景物,探尋小
孔成像的奧秘。而在課外小制作開展了比較長的時間后,當學生樂意進行小制作時,我會提前布置與將講授的知識點吻合的課外小制作,希望通過小制作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講授新課時,我還會挑選出優秀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而對于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的作品,我充分肯定他們的作品,提出作品的優點或者獨特之處,對他們認真創作精神給予贊揚,鼓勵他們完成更多更好的作品。
(2) 及時指導
除了合理的布置任務,我認為教師及時的指導也是小制作順利完成的條件,特別我們的學生大多都是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不太好,遇到困難不能上網搜索方法;而家長對教育不夠重視,不能給予學生學習上的指導和幫助,導致學生自學能力、自控能力都比較差。因此我采取了建立小制作微信群的方法,讓學生們在進行小制作遇到困難時,用手機拍小視頻或者語音向我詢問,以求及時解答疑難。同時每個星期五晚上,我都會在群里發消息讓家長提醒監督學生完成小制作,保證學生們都能參與。
(3) 適時鼓勵
我讓學生在進行課外小制作時拍一些相片并上交,然后從全班學生的相片中精選一些出來,與同學們分享實驗的樂趣。我還要求學生對小制作過程進行錄像,并挑選出優秀的視頻,在課前進行播放以及表揚。另外我還在班級設置了“優秀小制作展示角”,每期的優秀作品都會貼上簡介卡在里面展示。這些環節肯定了學生課外小制作的過程以及作品,激發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表現欲,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 調查研究的結論:課外小制作有成效
1. 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物理熱情和積極性。由學生所交的作品來看,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發生了質的變化。原來只有幾個人交作品到后來基本全部人都能交作品;原來作品原料簡單、制作粗糙,后來作品原材料較多、制作難度較大,這一切說明學生能認真鉆研思考,并從中獲取知識。
2. 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開展小制作活動后,當學生在生活中看到一些搞不清的現象會主動問老師,甚至上網查閱或者購買科技書籍閱讀,從而提高了物理知識水平。
總之,物理教學中開展課外小制作不受器材限制,自找材料、就地取材、廢物利用,能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特別在農村中學,充分發揮小制作的調節作用,能讓教學更加生動、具體,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好學”“樂學”的情境中,學生樂于觀察、體驗成功,實現有效的教與學。
參考文獻:
[1]王燕妮.淺談農村中學利用課外小制作輔助物理教學的研究[J].學苑教育,2015(1):66-67.
[2]谷春生.中學物理課外實驗與小制作舉例[J].現代物理知識,2010(1).
[3]丁勇.探究物理“小實驗”的作用[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5(6).
[4]劉保生.引導學生制作物理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時代報告,2013(3).
作者簡介:
鐘遠標,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良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