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發展,教育制度越來越完善,人們越發重視身體健康。所以在當代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相應的體現在于學生更加重視體育課堂的訓練和教學,自覺的融入到訓練中,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加強體育的感受和理解,擴展體育訓練,讓學生重視小學體育課程,訓練自身身體機能和心理素質。下面筆者根據多年的體育教學經驗,對引導式教學法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實際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引導式;小學;體育;運用;模式
體育運動對我們的生活和身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而體育教學更是小學教育教學中和學生學習課程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能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其直接關系著小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要在小學教學中,讓學生做適當的準備活動,做好引導式的教學,并應當重視體育訓練模式,同時,應當整體教學,以一種創新的眼光來看待小學生的身體發展狀況,防止意外危險的發生,從而更好地提升體育教學質量。
一、 注重訓練內容,發揮引導式教學的優勢
引導式教學法,能加強體育訓練強度,是促進小學生轉變體育學習和提高運動方法的教學有效途徑,教師要重視引導式教學,對于小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和體育課堂的運動有重要的培養和調動作用。而且利用引導,能激發學生的運動和學習的熱情,搭建學生互幫互助平臺,轉變小學生的運動意識和思想,主導學生在體育學習活動中的被動地位,轉變運動形式,培養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方式,讓學生從“跟著教師學”轉變為“我要主動學”,從而運動就能達到一個很好的實效性。
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讓引導式教學法充分發揮優勢和作用,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得到更多落實,制定有效“引導思維”的活動模式,讓學生全面提升綜合能力,也讓所有學生充分認識到引導式教學法的應用必要,才能鼓勵學生在日常訓練中與同學互相切磋,利用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訓練,有效提高。
二、 加強訓練意識,提高引導式教學的策略
教師要加強引導式的指導理念,提高學生對體育訓練的意識,才能取長補短,達到多贏的效果。首先,教學目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理念,對于小學生的學習行為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優良的心理素質,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注重方法和策略,不能馬虎大意,不能讓學生失去運動的意識,更不能漫無目的地學習,而是要提升自我價值,確立正確的運動目標。
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嚴格要求每個學生,對待每個訓練步驟,向學生傳遞有效的教學目標,明白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才能從根源上糾正學生錯誤的運動方式,從而讓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運動目標,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應變技巧的同時,有利于其行為具有引導性。引導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所能接受的訓練力度和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團隊精神為主,從小學生體育學習能力及各種不同層次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出發,并給學生提供合理和有效的建議,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
三、 培養運動能力,擴展引導式教學的策略
有的小學生比較靦腆,在體育課堂上“放不開”,體育訓練得不到一個很好的成效。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該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擴展引導式教學的策略,在課堂中引入許多豐富多彩的體育游戲活動,比如在乒乓球中改變訓練模式,讓學生采用“雙打”,即兩個人對打兩個人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擴展課堂的實效性,不斷提高。當學生在進行拔河或者接力賽、雙人跳繩等集體活動時,引導式教學就能發揮更加實際的作用。教師要親自給學生做示范動作,對學生跳繩姿勢不對和接力賽把握不好節奏等情況,要及時指出,并引導學生改正,促進小學生跳躍能力及身體素質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身體的協調性和應變能力,真正發揮引導式的教學,讓學生能安全、自由地學習。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引導的方法,能促進學生和老師的互動,增進課堂的活躍性,給學生創新發展的機會,同時也是最好的培養情緒的健康方式,能讓學生全身的細胞能得到放松狀態,形成堅持到底的運動意識,以提高體能素質為目的,引導小學生實施體育學習行為,有效地得到鍛煉,促進能力的提升速度和技能培養的質量,最終促進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活動的基本要領,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保護好自己,并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模式,提高了運動質量和訓練效率,充分展現自我魅力和提升體育技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向老師同學尋求幫助,理智的判斷正誤,找到解決方案并靠自己的實際能力努力解決。
總而言之,引導式的教學理念,能給小學體育教學課堂帶來實際的效果,教師要讓學生全方面發展,根據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和實施內容,發揮引導式教學的整體優勢,注重體育課堂的訓練內容,不斷地加強引導式的指導理念,提高學生對體育訓練的意識,并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擴展引導式教學的策略,有助于培養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方式,更能提高學生的運動技巧。
作者簡介:
邱添添,浙江省金華市,浙江省浦江縣龍峰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