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在校園內出現了一系列踐踏生命的惡劣行徑,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也提醒我們重新審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意識教育。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小學生的生命意識,但是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卻沒有真正體現出來。提高師生的生命意識,完善生命意識教育,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基于這一認識,本文探索了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語文教學;培養;生命意識
中圖分類號:H09,C9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9-0046-02
對于小學生來說,生命意識的培養需要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這樣才能夠讓小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珍貴。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真、善、美,而且在教學環節中向學生灌輸生命的意義,向學生宣傳安全知識與安全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一、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重要意義
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它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對個體差異性的肯定與理解,通過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正確引導,培養學生欣賞生命之美,感受生命之艱,探索生命之本,從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進而培養他們在關于生命方面的正確的價值取向。激發他們的自主能動性,去發掘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價值。
把生命意識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就是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人文精神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能夠通過小學語文學習,對周圍的世界形成客觀而正確的認知,并且還能夠充分的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經過努力的學習取長補短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快速的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并且能夠積極的應對身邊的一些變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堅忍不拔的毅力面對各種逆境挫折和艱難困苦,不輕言放棄,不輕言失敗。并且能夠以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責任意識不去選擇逃避責任和放棄生命。同時,也讓我們的學生從小能夠敬畏生命,熱愛生命,養成遵紀守法、講秩序、守規矩的良好的行為規范,在不斷的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完善自己的思想,樹立崇高的理想,并堅持不懈的努力去追尋生命的真正意義。
二、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
生命是最可珍貴的,因此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也是最有意義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我國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這方面的教育卻是非常欠缺的,而且存在著諸多的問題。
(一)教師對生命教育的認識誤區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廣大教師對生命教育的理解更多的停留在培養學生生命價值觀層面上,也就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使學生的這些觀念向積極的方面發展:學習做好的事情、學習好的人物、改掉壞的習慣、杜絕做壞的事情、要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這些都是在教孩子做人的方面,并不是教學生珍愛生命,并沒有把生命本身的價值放在教育的重要地位。教師沒有教給孩子活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生真理,沒有交給孩子活著本身就是一種責任,活著是對自己負責、對父母負責、對社會負責,我們甚至一直在向學生宣揚舍己救人的思想。我們為孩子灌輸的更多的是功利思想,把成就的高低看做是生命的價值,特別是當今社會把所謂建立在財富積累上的成功看作是人生最重要的意義,這嚴重誤導了學生的思想觀念,使他們的生命意識更加淡薄。
(二)社會環境對生命教育的漠視
在我國傳統的文化觀念里,一直就缺乏對兒童生命的關愛,更缺乏對兒童生命意識的培養。我國傳統的《二十四孝》故事,在我國被宣傳了上千年,并且一直被作為對孩子教育的經典。但是我們能夠看到,其中的郭巨埋兒以及更多的賣子奉親故事,雖然宣傳的是孝道思想,但是棄斥著對少年兒童的戕害,對這些幼小的鮮活的生命的踐踏。這些封建糟粕雖然已經被我們所摒棄,但是在現在一些幼兒書刊中仍然能夠見到。更加嚴重的是,隨著網絡的發展,新媒體被普遍應用,各種血腥、打斗、殘殺場景充斥其間,各種電視劇或節目更是把打打殺殺作為主題,把殺人視為兒戲。一些兒童書刊為了吸引小讀者,也是從題目到內容都充滿著血腥。更有一些網絡游戲和兒童動漫,把殺人當做游戲,以合作殺人取樂,用殺人的數量培養成就感。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生死觀念,導致他們對生命的輕視。
(三)學校對兒童的生命教育也不夠重視
受傳統教學機制的影響,當前我國的教育模式其主體地位仍然是教師。由于應試教育的制約,他們更注重的是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甚至缺失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填鴨式的灌輸教育也限制了學生的感悟和探索,語文教學沒有能夠引領學生進入生命領域認真地去思考。而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想觀念萌芽的階段,正如一張白紙上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學校教育在針對學生生命意識培養方面卻錯失了這一良機。
三、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生命意識內容,這些都是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重要資源。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挖掘這些教材的內涵,找出和生命有密切相關的內容,積極的引導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有效的閱讀和深入的學習理解,以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例如,在學習《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課時,教師就要提出相應的問題:這句話是面對什么情況講的?是對誰講的?這句話的效果怎么樣?從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反復閱讀課文,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特別是對最后一個問題的解答,能夠體現出學生對生命意識的理解。
(二)巧妙利用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生命意識
課外閱讀能夠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改變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還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寬他們的視野,更有利于激發這些學生的生命活力。學生在廣泛的課外閱讀過程中,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人文精神,從而受到更多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感染與浸潤,還能夠受到自然、人生、社會科學等各個方面的各種有益的啟示。這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也更激發學生積極地去思考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培養了學生正確的生命意識。
(三)通過學生習作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練習寫作就是學生積極的表達自己思想的過程,是這些學生對人生對社會積極的思考和感悟。所以,在學生練習寫作中,教師要經常性的把生命意識作為寫作內容,引導學生對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展開基于他們認識基礎上的深入的思考與探討。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短視頻和新聞案例,把一些發生在社會上的或者就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們通過習作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并且通過班內的交流與討論,在一些針對于生命方面的問題上形成統一的認知,以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
(四)在生活實踐中感悟生命
小學語文教學要完成對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任務,僅靠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積極的引導學生融入到大自然中來,在課外活動和生活實踐中去感悟生命。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萬物生長的欣欣向榮、各種各樣發生在動物之間的有趣現象、各種嘆為觀止的生命形式,都是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良好教材,而具體的實踐活動和生活體驗更是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最佳載體。學生通過親近自然,親手接觸各種動植物,一起參與各種生命活動,能夠更好地感悟出生命的真諦,體會出生命的美好與脆弱,從而增強自己的生命意識。
四、結語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從身體發育還是從思想形成,各方面都正處于發展階段,還不成熟。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能夠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學習基礎,而且還以其廣泛的綜合實踐性,成為學生進行各種社會活動和思想活動的重要載體。因此,是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最有效路徑。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生命意識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戴文霖.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現狀及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6.
[2]李瑞杰.論生命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D].湖南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姚清清(1981-),女,湖南,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小學語文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