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偉芳
【摘要】本園結合多年父職教育活動開展的實踐經驗及針對發現的問題,以實現每個父親都想成為孩子心目中好爸爸美好的愿望為起點,將以往分散的、深受孩子和家長喜歡的父職活動梳理形成了“好爸爸”成長系列課程。以課程卡的形式推出,整體規劃各類活動,提前預告,為父親們提供教育與自我教育、支持與互相支持的機會,善用自身優勢擔當孩子成長助手,努力成為當代稱職的好父親。
【關鍵詞】父職教育 好爸爸 成長系列課程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007-01
父職教育是父母親職教育的一環,它包括父親的教育與父親對子女的教育兩個方面。旨在通過教育方案和課程實施,為父親們提供教育與自我教育、支持與相互支持的機會,讓父親們學習善盡父職角色、參與孩子成長,成為負責任的父親。其目標是:樹立新觀念,學習新技能,提高育兒素質。
一、課程的設計與研究
根據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論,結合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所有個體身上都蘊藏著每一種智能的潛能,但或許由于環境等的影響,這些智能的發展程度存在差異。豐富的教育對個體興趣和能力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好爸爸”成長系列課程正是以日常生活為基礎,利用家長資源為幼兒創設多元、開放的環境提供更多的機會。通過引導父親參與各種教育活動,來喚醒父親的角色意識及自身肩負的教育責任感,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并充分利用父親特有的專業資源及男性思維品質來促進幼兒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二、課程實施
(一)建立組織機構
成立以園長為首,骨干教師為主的園本課程研究組。以園本課程開發組為先導,課程實施組為統領,課程實施方案設計研究組為重心,分類、收集和整理資料的綜合組為保障,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同時成立有利于父職教育課程實施的班級父職教育委員會, 在每班的2位家委委員中推選1人成為父職教育委員會委員。父職教育家長委員會和幼兒園共同合作實施相關“好爸爸”成長系列教育課程。
(二)搭建網絡平臺
幼兒園的網站專門設置“父職專欄”和“父職教育交流平臺”論壇。“父職專欄”下設“父職學校”、“研究動向”和“活動速遞”3個子欄目。“父職學校”推薦好文章供大家學習共享,引領父親們更新理念;“研究動向”及時通報父職教育的研究情況和成效,激勵大家共同參與;“活動速遞”按時上傳各類父職教育活動,讓大家及時了解父職教育活動。“父職教育交流平臺”論壇使家長可以不受班級、年級的制約共同討論父職教育的有關問題和困惑。
三、課程評價
課程的評價體系有二:一是對幼兒的評價,包括過程評價(即時評價)+階段評價(學期評價)+跟蹤評價(幼兒成長檔案),設計形成一套符合各年齡段幼兒發展水平的評價內容、評價指標。通過研究構建以整合、開放為特點的評價內容;確立以情趣、發展為特點的評價指標;凸現以活動、體驗為特點的評價方法。
二是對家長的評價,包括教育認知的提高、教育行為的轉變等。通過建立“好爸爸”成長檔案,進一步加強對父親參與親子教育指導的針對性。
四、活動成效
“好爸爸”成長系列課程不僅增強了父親的責任意識,激發了爭當“好爸爸”的熱情,讓父子(女)之間的關系更為親密了,促進了孩子們優秀個性品質的發展,而且還豐富了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和組織形式,促進了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提升了父職教育活動的參與面與質量
“好爸爸”成長系列課程的推出,有效解決了之前我們發現的關于父職活動父親之間參與活動次數的差異及參與主觀性不足等問題。在新生家長會上,我們緊緊把握住每個父親都想做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這一心理,推出“好爸爸”成長系列課程卡,目的就一個:幫助其實現成為好爸爸的美好心愿,并向廣大家長承諾只要爸爸們能完成課程卡所有活動內容及項目,在孩子畢業那天將和孩子一起接受“好爸爸”證書。以此方式開啟父職教育課程,從順應每位家長的內心需求出發,將以往分散的、深受孩子和家長喜歡的父職活動梳理后以課程卡的形式推出,參與活動動機與要求更為明確,即參與父職教育活動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只要是本園孩子的父親都要參與其中,改變了以往“老師要我來參加”為“主動與老師預約參加”的局面。
(二)促進孩子優良個性品質的形成與成長
經研究發現,“好爸爸”成長系列課程活動的開展,對提高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交往能力,幫助孩子學習合作等方面都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瓦西里沃斯·費納克斯.《重新界定父親的角色及其對教育和家庭政策的含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21(2):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