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熒熒 謝靜濤 黃陽 呂亞輝
【摘要】《心理咨詢基本技能訓練》是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心理咨詢技能的高低是該專業學生走向社會賴以生存的基本能力,但心理咨詢的私密性及“一對一”的工作方式限制了教師對學習者實踐操作的指導。為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本文基于B/S的模式創建“心理咨詢技能在線學習平臺”,以“人機對話”的方式,提升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并為學習者提供充足的實踐時間和機會,并為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及走向社會打下夯實的基礎。
【關鍵詞】心理咨詢 訓練平臺 設計
【基金項目】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2015年度);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改課題。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043-01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及重要觀點
該學習平臺的主要目標是訓練學習者能夠依據咨詢走向靈活地駕馭各種技術的能力[2]。以該目標為準則,該平臺在心理學方面涉及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建設:
1.試題庫 通過單選、多選以及呈現“題目-空白(思考)-參考答案”的模式,加強學習者對課堂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最終收入225個試題;
2.音頻庫 音頻庫主要收集學生自己的音頻案例。通過“聽”來發現該咨詢案例中的問題,以“改錯”的方式反復訓練,幫助學習者熟練咨詢技巧,最終收集音頻并剪輯25個音頻案例;
3.圖片庫 圖片庫拓展了臨床上需要掌握的兩類常用技能:“房樹人”和“沙盤游戲”治療。這是一類要求能夠讀懂作品者心理投射的訓練。通過“作品呈現-作品特征-心理狀態”的模式,訓練學習者相關技能,最終收集281個房樹人案例并進行分析;
4.視頻庫 視頻庫收集的是模仿真實心理咨詢情景的視頻資料。針對同一視頻,訓練不同的心理咨詢技術,最終收集67個案例拍攝成視頻;
5.文本庫 以大案例為主,以此增加學習者對不同的案例的了解,增加學習者的見識。
本平臺中的試題庫貼近教師課堂內容,以心理咨詢三大基本技術訓練為主(建立咨訪關系技術、參與性技術、影響性技術)。無論是通過文本對基礎知識進行加強、對案例進行熟悉,還是通過音頻、視頻的方式對技能的應用進行訓練,本平臺均力求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將心理咨詢的一些技能展現給大家。
二、平臺的框架構建和涉及的主要開發技術和流程
1.平臺框架構建
此平臺框架分為前臺、后臺、全局三個部分,每部分包含的模塊和功能分別如下:
(1)前臺分為用戶模塊、項目模塊、欄目模塊;用戶模塊包含用戶注冊、用戶登錄、用戶注銷、修改密碼、關注他人、獲取資料、點贊項目、收藏項目、修改資料功能;項目模塊包括驗證答案、獲取某欄目的全部項目、獲取所有項目、獲取某個項目功能;欄目模塊包括獲取所有欄目、獲取某個欄目功能。
(2)后臺分為用戶管理模塊、欄目管理模塊、項目管理模塊:用戶管理模塊包括創建用戶、刪除用戶、查詢用戶、修改用戶資料功能;欄目管理模塊包括添加欄目、修改欄目信息、刪除欄目、刪除多個欄目功能;項目管理模塊包括添加項目、刪除項目、修改項目內容、修改項目屬性功能。
(3)全局部分包括工具模塊:工具模塊包含生成驗證碼、生成UUID、計算MD5、上傳資料、保存文件、msg提示、富文本編輯器、404提示、發送郵件功能。
2.平臺以B/S的模式實現其開發。整個開發過程如下:
(1)需求分析階段:此階段與心理學專業師生進行溝通平臺需求。
(2)模塊設計階段:此階段針對需求劃分模塊、分模塊實現。
(3)詳細設計階段:此階段對每個模塊設計類、接口等等。
(4)數據庫設計階段:此階段設計數據存儲的結構。
(5)用戶界面設計階段:此階段初步設計應用的界面。
(6)編碼實現功能階段:此階段編寫程序實現功能。
(7)上線測試階段:此階段測試軟件是否存在問題。
3.主要技術介紹
(1)數據庫:數據庫設計采用當下熱門的且免費的MySql數據庫,功能強大,安全性能好;
(2)編碼:網站的編碼階段主要分兩部分:一是前臺界面的編碼階段,二是服務器端的邏輯和數據管理的開發。前臺頁面開發主要包括以下技術:HTML,css, js,bootstrap,jQuery, ajax等。后臺服務端開發是以servlet技術為基礎的jsp和三大框架(struts2,hiberbate,spring)相結合的開發。采用的是MVC的架構,將數據,邏輯和視圖分開處理,便于今后應用過程中的管理和維護。
三、本平臺的創新特色及應用
本平臺不僅在內容上有所創新,在心理咨詢實踐教學模式上也有所突破。
1.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拓展了學習者課外時間的學習訓練,特別有利于前臨床階段技能的訓練和提升[3];訓練內容及形式多樣化,以增加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這些不僅能訓練單一的心理咨詢技能,更能訓練綜合的心理咨詢實操技能;
2.借助慕課(MOOC)的思想,學習者可以上傳自己收集的案例[1]來進行彼此之間的討論,借此來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3.現今在國內外與“心理咨詢實操技能在線學習平臺”相一致的研究成果幾乎很難尋覓。由此可得盡管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心理學專業,但在實踐操作的教學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學生普遍缺乏心理咨詢實踐的機會,這將導致該專業學生的“先天不足”。同時,國內各心理咨詢培訓機構缺乏心理咨詢實操技能的訓練,或因為要價過高,超出了一般學生和家庭的經濟水平,使學生的實操技能得不到充分的訓練,這也導致了拿證后很難做到上崗工作。因此,本平臺的開發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它的開發既是師生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以湖南中醫藥大學心理專業學生為例,學生應用該平臺后,由于其操作平臺緊貼臨床操作實踐,特別是形式多樣化的訓練縮短了刻板理論與現實臨床的距離。并且該平臺不僅有相當條目的文本題目練習,而且增設了音頻、圖片、視頻資料來協助學習者訓練。使訓練更加接近臨床現實,同時還增加了訓練的趣味性,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王俊葉.高校在線心理咨詢平臺的系統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9:97-98.
[2]吳垠;桑志芹.心理咨詢師勝任特征的定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10-10.
[3]張光玲.試探高校心理咨詢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條件[J].時代教育,2017-03-23.
作者簡介:
彭熒熒(1982.2-),女,回族,湖南省常德市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醫學信息處理、智能控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