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要想在“互聯網+”時代下穩定健康發展下去,就必須快速適應經濟市場的變化趨勢,學會借鑒其他企業創新的成功經驗,結合企業自身的性質與模式進行變通,不斷創新管理模式,才能找到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目標與方向,在市場中得以生存。通過分析基于“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和遇到的挑戰,總結了幾點基于“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方法,以供參考完善。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創新方法
企業管理創新即管理者依據商業環境與社會環境二者之間的改變,通過不同的管理思維、新的管理技術與管理方式,建立新的企業管理體系,明確企業創新戰略的目標規劃,以創造出高效的生產條件與要素,從而適應市場環境并開拓新的市場,促進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可見基于“互聯網+”時代下進行企業管理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一、基于“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全球各地經濟發展的聯系愈漸緊密,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技術和商業有機結合,讓更多的人有條件參與網絡消費,為體驗式消費和跨區消費創造有利條件,使得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對實體經濟帶來巨大沖擊,搶占了傳統企業的市場份額和利潤空間,導致部分傳統企業在激烈競爭市場中被淘汰出局。因此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企業要想在競爭就激烈的市場中穩定健康發展,保證產品生產滿足用戶的需要,進一步催化消費升級,必須結合市場環境帶來的變化,不斷調整、創新企業管理戰略,建立新的企業經營模式,形成新的發展戰略與發展思路,這樣才能保持企業競爭優勢,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基于“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創新遇到的挑戰
1.理念創新的缺失
從我國企業的管理現狀來看,部分企業在運行的過程中,并沒有與計算機技術完全融合,內部“互聯網+”結構的運行路徑與研發機制未能契合,仍以傳統的經濟理念來主宰全體員工,以廠商為工作重心,對于經濟效益的追求局限在傳統產品優勢與價格優勢上,缺少對用戶的體驗式需求,難以達到企業預期生產的目標,打消了用戶購買產品的欲望,究其原因是企業的管理理念落后,未能及時了解用戶消費習慣、消費傾向與消費心理變化,快速適應市場需求變化。例如在智能手機還未普及的時期,雖然諾基亞作為手機領頭羊,具有明顯的企業優勢,但是隨著智能手機迅猛發展,創新理念落后,對于用戶的體驗式需求未建立優化的分析體系,最終被市場淘汰。
2.組織形式不完善
組織形式的建立完善是企業關鍵部分,企業只有優化組織形式,抓住良好的市場機會,做出相應的戰略規劃,才能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與能力。然而在企業實際管理運行中,由于層級結構多,整體管理復雜,加上權力集中,上下級之間的數據與信息交流時效性低,導致企業管理層在制定決策的過程中難以激發全體職工的創造能力,降低了企業在市場的競爭能力、應變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從而錯過抓住最佳市場機會,失去戰略優勢。
3.管理模式落后
以往的經營管理模式均是通過組織大生產來提高效率,并降低單位成本,使得企業管理者進行市場預測的偏差往往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導致企業內部存貨周轉速度緩慢,延長了生產周期。加上企業以往都是利用廣告向用戶傳遞產品信息,但是這種信息的傳遞具有單向性,用戶不能向企業及時反饋產品的消費情況,導致企業和用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最終導致企業的經營管理體系改革不徹底,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快速、高效的市場需求。
4.人才管理模式落后
人力資源管理是傳統組織結構的“配套產物”,而基層職工是企業運行的“零部件”,需要根據上級指令和標準規程來完成任務,并接受企業內部規章制度的約束與規范,這種人才管理模式只是將人看成企業的成本,過于注重職工的監督和管理,雖然能夠保證職工的生產效率和執行力,但是難以帶動職工在崗位中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加上在企業經營中,領導層忽略企業文化氣氛的營造,制約了企業文化凝聚、導向與鼓舞作用的發揮,不利于職工對工作形成認同感、歸屬感,給企業生產與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5.網絡運營的建設投入不足
互聯網時代下,線上線下的交叉運營是企業實現網絡化經營管理的有效手段,用戶也逐漸習慣利用互聯網來了解、查詢有關產品的信息,并參與到產品生產活動中,與企業建立雙向互通的管理,這樣企業能夠及時利用互聯網定期向消費人群宣傳推廣產品信息,同時采集消費人群反饋回來的信息,以改進產品不足,促進產品更新換代。然而在傳統經營管理理念下,企業側重于線下實體終端的銷售信息,忽略線上網絡平臺的建設與維護,這樣不僅制約了互聯網優勢的發揮,也影響到企業品牌的推廣和關注度的提高。
三、基于“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方法分析
1.轉變理念
基于“互聯網+”時代下企業生存發展的決定權不在企業手中,而是在用戶手中,用戶的需求已經向碎片化、體驗化和個性化方向發展,因此企業必須創新商業管理理念,重新審視與思考市場、用戶、產品和企業的價值鏈,甚至是整個商業生態,結合開放、融合、協同和共贏的新管理理念,以用戶為中心制定企業戰略與商業模式,并圍繞終端用戶需求與用戶體驗設計戰略層、業務層與組織層,讓企業和職工、產業鏈的上下游、合作者、競爭者等各利益有機體形成完善的“價值環”,從而促進商業生態系統和諧發展。例如為了滿足人們保健養生的需要,某藥業集團及時轉變以往的經營管理理念,立足與自身的特色產品上,大力研發阿膠系列產品,并和洋河酒業合作生產蟲草白酒。一直以中老年消費群體為對象的吳裕泰,為了尋求年輕時尚的賣點,轉變已有的市場定位,推出茶味冰淇淋和茶多酚含片,不僅能在大型購物中心和熱鬧街區銷售產品,也可在平民社區街道位置開設平價店銷售產品,從而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要。
2.完善組織形式
企業要想快速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經濟市場,必須完善組織形式,提高企業的信息流通效率,這樣才能提高整個企業的管理效率。具體體現為:在市場競爭環境中,企業需要強化部門和職工之間的溝通合作,建立相應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在企業內部全面覆蓋局域網,利用收發處理系統、文檔管理系統和會議管理系統等互聯網軟件來加強企業內部資源的共享性,提升信息傳輸和利用效率。此外,在財務組織創新方面,企業需要通過互聯網工具對預算管理細化,加強成本核算,借助信息系統來管理企業產生的存貨、銷售、應對款和應收款等賬目,保證財務組織管理能為企業領導層決策提供準確、及時的財務信息,從而促進企業戰略目標得以實現。例如在互聯網時代下,為了隨時獲取市場和用戶反饋的信息,做出快速反應,某知名電商集團壓縮管理層級,建立三人小組制度,刪除層層請示匯報的程序,向一線放權,讓企業機關變成運營保障機構,實現精細化管理,以增強企業的應變能力,從而提高為用戶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3.創新管理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得到普及與應用,企業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效用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等過程中融入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強化和用戶的溝通交流,利用線上溝通渠道來采集用戶的反饋信息,對采集的信息進行分類,并加以細化處理,掌握用戶的消費傾向,從而建立一個以用戶為導向、滿足用戶多元化需要的管理模式,以增強產品的研發效益和研發能力,實現服務質量與顧客滿意度進一步提升。例如某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的過程中,考慮到隨著互聯網迅猛發展,造成消費者群體出現分散與擴大趨勢,為了及時、準確采集消費者反饋的產品信息,結合自身具體情況與互聯網發展趨勢,利用線上線下結合方法建立人單合一的雙贏管理模式,即賦予線下基層職工相應的自主權與決策權,進行精細化獲取消費者個性信息,同時方便及時面對消費者需求時做出應對策略。并重視網絡信息的獲取,建立相應的論壇,采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與改進建議,實現信息互通,從而為產品及時更新換代提供有效建議。
4.創新人才管理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下,企業的人才管理模式必須以“柔性化”管理為中心,遵守“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將企業與互聯網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向整個企業宣傳先進的思想與管理技能,增強職工自我管理,讓職工形成歸屬感,不斷增強企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帶領企業職工向更高的水平邁進。此外,企業還需重視職工福利待遇與薪酬體系的建立,讓職工的努力和獎金掛鉤,以增強職工工作的創造力與積極性。并且為了體現激勵體系的公平性,可由市場與用戶進行考核與認可職工的收入、成就感,讓企業職工能夠在優秀的企業文化中不斷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例如為了轉變晉升職位為職業生涯唯一途徑的觀念,鼓勵人才向能力型方向發展,某企業建立系統性人才管理體系,對人力資源管理進行整合和管理,以用戶為導向完善人力資源的業務流程體系,以牽引機制為前提,以激勵機制為到導向,以KPI指標為核心,輔助360°的評估體系,盡可能在滿足人才內在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制定職位說明書、企業文化體系、任職資格標準、薪酬福利體系、KPI指標體系、績效考核體系和培訓開發體系等方式形成一條完整的價值鏈,激活人力資源的潛能,避免資本沉淀或者是縮水。
5.建立完善的運營管理平臺
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企業要想增強自身的整體形象,必須建立完善的運營管理平臺來管理和消費者間的互動及體驗,并做好網絡平臺的運營維護,以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營銷、售后服務和品牌建設的功能,讓網絡管理平臺變成培養“用戶粉絲”群體的社區,這樣不僅能夠在線銷售與接收信息反饋,還能像用戶展示企業形象和推廣產品。例如為了強化基礎建設,拓寬產品的銷售渠道、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價值,某企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管理平臺與管理信息系統,培育發展電子商務模式,將線上電子商務和線下連鎖經營有機結合起來設立應用商店,定期在商店中更新不同價位、不同特征和不同配套服務產品的信息內容,還搭建海陸空一體化物流平臺,開放云倉服務,提供創庫和人工,將物流的基礎與系統輸出,和三方倉儲資源商合作,讓企業已有的品牌價值優勢得到恢復和提高,從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促進企業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不斷邁進。
四、結束語
綜上,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浪潮,企業要想搶占市場份額,站穩腳跟,必須堅持長遠地發展眼光與敢于面對嚴峻挑戰的勇氣,及時轉變管理創新理念,根據自身具體情況來創新管理模式和人才管理形式,完善組織形式,建立完善的運營管理平臺,以增強企業的管理水平與能力,從而促進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芳.基于“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研究[J].品牌研究,2015(4):83-84.
[2]顏祺祥,王娟虹.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創新探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23):84-85.
[3]丁東平.淺談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J].財經界:學術版,2015(5):108-109.
[4]馬琳.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22):85-86.
[5]王杰.互聯網時代下企業管理創新探析[J].對外經貿,2015(8):136-137.
[6]李正飛.論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和發展[J].中外企業家,2016(8Z):88-89.
[7]馮光福.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策略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5,18(21):95-96.
作者簡介:張海洋(1989.10- ),男,貴州財經大學商務學院,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