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玲
【摘要】我校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怕寫作文或者寫不好作文的現象。部分學生寫作中不知從何寫起、寫什么、怎么寫。還有一部分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只講究形式,內容多虛假空洞、沒有情感、華而不實。針對初中生作文中所存在的這些司空見慣的問題,深刻剖析其原因所在,我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探索出了一條促進初中生樂于習作的有效方法——“晨誦、午讀、暮省”。
【關鍵詞】樂于習作 晨誦 午讀 暮省
【基金項目】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以“晨誦、午讀、暮省”促進初中生樂于習作的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立項編號:GS[2017]GHB0522。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084-01
我校地處工業園區城鄉結合地帶,學生多是工業園區務工人員子弟、場區留守兒童和周邊農家孩子。近年來,我校任初中語文學科的老師普遍感覺到學生寫作中的問題越來越棘手。學生中普遍存在怕寫作文和寫不好作文的現象,抒發性靈之作少之又少,學生寫作水平與應該具備的作文能力相差甚遠。
一、我校初中生不喜歡寫作文的原因
1.沒有流利的朗讀訓練
小學時孩子們喜歡大聲朗讀課文、古詩文,進入初中就不善于表現自己,很多時候朗讀變成了小聲讀甚至默讀。但是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最初培養我想就來自于朗讀,通過朗讀將那些無聲的文字變得有聲有色。所以聲情并茂、抑揚頓挫、注重語速、語氣、語調的朗誦對于語感的培養,及敏銳的語言感知能力極其重要。
2.沒有開闊的閱讀視野
我校大多數家長文化水平不高,認為初中生文化課尤為重要,學生課外閱讀書籍純屬浪費時間,根本沒有家中營造閱讀氛圍并引導孩子讀書的意識。而這些孩子小學時期也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致于錯過了培養閱讀興趣的最佳時期。進入初中開設課程多而廣,孩子們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少,根本無暇潛心閱讀。因此,他們的閱讀量不過關。沒有豐厚的語言積淀,動起筆來就不知寫什么、怎么寫。
3.沒有長期的練筆習慣
盡管從學生會寫作文起,一般語文老師每天都會給學生布置一項練筆作業,如:“百字作文練筆法”、“日志錄練筆法”……種類之多不言而喻,而老師的初衷在于養成學生易于動筆的習慣,能以文字的形式將其每一天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記錄下來。可是真正每天能保質保量完成此項作業,并長期以往堅持下來,又確實養成了易于動筆習慣的學生真是鳳毛麟角。近一半的學生此項作業收效甚微,甚至忽略不做。
二、促進我校初中生樂于習作的有效策略
1.晨誦——與黎明共舞
詩圣杜甫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誦讀之于寫作的重要性。所謂晨誦是指初中生利用50分鐘的早讀時間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用優美的聲音誦讀國學經典、中華古詩詞,也可以讀現當代詩歌、經典、美文,還可以讀……所選內容多是以初中生的經驗能夠感知和理解的文章。晨誦以老師范讀、師生共讀、個別誦讀、輕聲誦讀、小組比賽誦讀等花樣形式為主。讓學生在書聲瑯瑯中感受母語所傳達的美好與快樂,以喚起學生心靈閱讀的需要。持續誦讀,不僅可以培養良好的語感,還有益于寫作。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寫起文章來就會才思如泉涌。正所謂勞于晨誦,逸于寫作。
2.午讀——與滋養共存
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可見閱讀之于一個人有多重要。我們的學生應該從網絡和手機中走出來,將課外的時間投入到閱讀中。午讀就是讓初中生利用中午閱讀的黃金時間、閱讀課和課間廣泛涉獵古今中外名著小說,開始海量閱讀之旅,為生命成長汲取營養。讀中學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并將其在書上作批注,讀后摘抄好句子優美段落,讀后可以抄書評書。最終讓讀成為初中生每天的必修課。
3.暮省——與佳作結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告誡人們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一天的所作所為。暮省就是要求學生以日記、書信、隨筆、讀書感悟、隨文批注等多種形式反思自己的一天。提倡自由抒寫,言為心聲,可長可短,借文字傾吐與表達的豐富情感、記錄生活、反思一天的行為。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學友之間可以用文字相互鼓勵,督促共同進步,編織有意義的寫作生活。海量的誦和讀,使學生的語感變得強烈了,也為學生儲備了用之不竭的語言原材料。學生動起筆來自然而然妙語連珠,佳句疊出。
古人云:“胸藏萬卷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晨誦和午讀都是拯救讀的行動。“誦”和“讀”是激發寫作興趣的原動力,有了豐富的語言材料的積累,寫作才能左右逢源。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改變,從閱讀開始》
[2]李白堅.《作文教學跟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