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陽鑫
【摘要】高中是學生學習能力養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高中的教學中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針對性訓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要求對學生加強探究、合作、自主性學習方式的培養。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近幾年被許多學校采用。本文試著探究基于導學案教學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學。
【關鍵詞】導學案 高中物理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153-02
前言
在新課改的實施下,我國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在不斷顯現,很多在職教師和教育研究者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導學案教學模式脫穎而出,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實施增強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物理成績的提升有積極作用。
一、導學案教學模式含義
導學案是教師們進行集體研究,到個人備課,最后再集體研討制定下來的,是以素質教育的要求作為目標、以新課標為指導編寫的,用來引導學生優化發展、合作探究、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案。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再配合教師們的評價,使學生們學會學習、自主發展、學會合作、學會創新的路線圖。
學案是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核心,學案就是教師在充分的了解教材內容、課程標準和學情的基礎上從學生們的角度設計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導學材料。在編寫導學案時應該按照課時化、遞進化、層次化、方法化、問題化的原則。
導學案這種教學模式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自主預習的學習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使用導學案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導學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導學案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的設計原則,把教學內容和課堂很好的結合起來。同樣,在高中物理課程的導學案準備中,根據教學的內容、教學的目標及結合高中生身心特征的內容去設計適合的導學案,因而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導學案突出疑難問題和重點知識,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和理解。
導學案的設計具備邏輯性,讓學生們對知識由從淺到深的理解,突出知識的難點和重點,引導學生在課堂聽講時注意把握重難點,使學生能夠掌握課程的重點內容和核心知識。
(三)使用導學案幫助高中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建立物理的知識框架體系。
高中時期學習的物理知識有很強的系統性,使用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去講解高中物理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識框架體系,讓學生擁有好良好的物理知識素養,能夠對各種考試應付自如,并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2]。
總的來說,導學案是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有效的教學模式。導學案的目的主要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再到學會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導學案教學模式也使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認清自己的使命和地位,負起責任,認真教學。
三、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對于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來說,導學案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在教學實踐活動里,教師應該加強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優化導學案,完善教學評價
導學案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實施方法,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已經無法滿足導學案教學模式的需求。所以,教師要對原有的教學評價體系進行調整,修改評價內容,融入學生們在課堂上級的表現,全面靈活的進行評價,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通過完善教學評價體系還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積極調整,加強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標準化、規范化的導學案是根據物理的客觀規律制定的,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其內容具體可分為:教學方案的制定、隨堂問題的探討、教師的講解、學生自主學習和總結提升。在高中物理的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合理的應用導學案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借助小車講勻速直線運動時,如何應用導學案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時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案,對小車實驗的教學內容設計方案,方案應該包括開展課程的流程和如何提出及解決問題等。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實驗的背景資料、小車的實驗原理和具體的操作方法等。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試驗,在實驗操作完成后,教師應就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探討,探討問題需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教師還要總結實驗,完善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更為直觀的理解勻速直線運動。
(二)要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訓練
高中物理教師應該明確的指導,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實施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進入到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狀態中。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學生擁有創造性的思維,循序漸進的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應用導學案教學模式時,應該根據教學的需要設計出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學場景,把學生吸引到課堂的學習中,展開有針對性的討論和思考。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教師只需要適當的指點和引導,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有目的性,提升物理課堂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解庫侖定律的公式時,很多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公式具體的含義。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學生理解公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把庫侖定律在相應條件的支撐下互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種教學方法比傳統的教學方法更加有效率,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庫侖定律時,不但正確了解了庫侖定律的重點,還可以在實際生活中使用時,更清楚的了解怎樣在復雜條件下利用好庫侖定律。
(三)重視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鞏固
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高中物理的知識難度較大,更需要教師和學生對漸進性的重視。高中物理教師在應用導學案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應高度的重視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復習的作用。導學案教學模式的首個環節就是課前的預習,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使學生了解課堂的內容和目標,記好難點,在課堂中解決疑惑。所以,為了使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預習,教師們需要在學案中制定一些疑問,并讓學生自主地去研究這些疑問,在探索中對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學生在學習較高難度的物理知識或記憶力模糊減弱時,應及時的進行鞏固復習,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成績,減少學生的壓力感,做到事半功倍。學生在進行課后的鞏固復習時,教師也要做好監督工作。得出最終答案并非是教學和課堂的結束,課堂的反饋也非常的重要。教師應預留一些時間來進行課堂的反饋,這樣便于引導學生總結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在講述時可以分清知識的條理,加深基礎知識的掌握。此外,因學生的天賦和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差異,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制定針對性的練習和考試題目,保證學生的學習都能有所提升,實現均衡發展的目標。
四、結語
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導學案教學模式的使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解決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問題,有效的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策略。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的課堂中重視科學技能、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的培養,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能創建富有活力與生機的課堂氛圍,更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丁曉毅.基于導學案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13):144.
[2]楊繼峰.基于導學案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研究[A].亞太教育,2015(16):29.
[3]田少旭.基于導學案教學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學[J].科學導報,2016(5):39.
[4]周靜.基于導學案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探討[J].湖南中學物理,2017(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