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東知
【摘要】隨著教育領域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師必須要在領會學科課程標準精髓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的主動進行課程資源開發。中職學校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在數學學習中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影響數學教學任務的完成。本文認為:有效開發數學課程資源首先需要“加工”教材,針對中職教育特點確定教學內容;其次是依托網絡,收集整理教材以外的學科知識;最后是重視生成,隨時記錄整理課堂師生表現。有效進行數學課程資源開發,需要數學教師立足學情,共同努力。
【關鍵詞】中職數學 課程資源 “加工”教材 依托網絡 重視生成
【中圖分類號】G434;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66-01
前言
課程資源是指構成課程的各個組成因素,以及完成課程目標所需要的各種條件。隨著教育領域理念的不斷更新,尤其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教育者對課程資源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要實現新課程改革目標,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內容就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教師必須要在領會學科課程標準精髓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的主動進行課程資源開發。
中職學校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在數學學習中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進而影響數學教學任務的完成。有效進行課程資源開發,不僅可以彌補現行教材在內容體系上的不足,而且也是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開拓視野以及形成能力素養的有效措施。那么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怎樣進行課程資源開發,才能對學科教學產生正面影響呢?
一、“加工”教材,針對中職教育特點確定教學內容
中職數學教材是完成中職數學課程目標的主要參考。但是這并不代表數學教師一定要按照教材體系來安排教學內容。因為編寫者編寫數學教材,主要依據是數學知識體系。在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以及中職教育的特點等因素。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在教學活動中,應結合學生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
因此,數學教師不要受限于傳統課程觀,應該在全面把握數學課程目標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基礎上,對數學教材進行“個性化”加工。例如《解斜三角形的實際應用》這節課內容正好和機電一體化專業中《機械制造基礎》這門學科知識聯系密切。如果能將二者聯系起來進行教學,對于提高兩個學科教學效果都非常有利。但是數學教材中并沒有設計與《機械制造基礎》學科有關的例題。數學教師可以自己設計一個例題,實現兩個學科互相促進的目的。這樣的“加工”,因為更加符合學生實際,所以學生接受難度不大,數學教學效果也得到了保證。
二、依托網絡,收集整理教材以外的學科知識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已經和我們的學習、生活緊緊結合在了一起。教育領域同樣也不例外,海量的網絡信息,為課程資源開發提供了非常優越的條件。教師從中選擇一些合適的信息,來作為教材內容的補充,不僅有助于教學目標達成,還會為學生發展添加動力。
筆者在教學中就非常注重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此我還專門建了一個數學資源庫。每當我在網絡上看到和數學有關的內容,都會將其下載并且分類存到資源庫中。幾年的功夫,我的資源庫中保存了二百多份文件,其中有有趣的數學知識、數學學科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著名數學家光輝成就以及數學解題新思路等等。根據不同學段、不同的學生,我隨時從資源庫中選擇合適的內容作為教學內容補充給學生。在視野變得開闊的同時,學生的能力培養渠道更多了;而教師呢,在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整理的同時,自身的專業素養也得到了提高。
三、重視生成,隨時記錄整理課堂師生表現
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都會發生一些教學設計以外的事情。這就是“課堂生成”。雖然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比較差,但是他們的思考能力并不差。加上他們基本沒有升學的壓力,思維更活躍,所以課堂上教師往往會見識到學生對知識各種各樣的看法。其中就不乏數學學習新思路和新方法。這些來自于學生的思路和方法,也是一種課程資源。而且來自于學生自己的見解,往往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效果也更明顯。
結語
課程資源是課程目標達成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知識鍛煉能力直接面對的內容。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僅要積極開發教材以外的課程資源,還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個性化的加工。教材以外的網絡以及數學課堂上的生成,這些都是良好的課程資源。不過,這些課程資源能否在數學教學中發揮相應的作用,還需要所有中職數學教師一起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可,西明.課程資源整合:問題與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 2015,8.
[2]桑倩倩.信息化環境下中職數學教學課件開發研究的探討[J].農業網絡信息. 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