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是學校的生存之本,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更是學校始終思考的重點問題。在國家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國家提出要培育“工匠精神”,培養“大國工匠”。結合職業學校的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提出了通過“立足技能大賽,培養工匠技藝”、“基于課堂講授,傳播工匠精神”、“支持社團活動,訓練工匠行為”、“打造校園雕像,樹立工匠典范”、“舉辦征文活動,內化工匠信念”等路徑,培養“內外兼備、知行合一、德藝雙馨”的職校工匠。
【關鍵詞】工匠 工匠精神 職校工匠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90-02
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作為浮躁社會的一股清流,“工匠精神”不僅成為政府和媒體關注的焦點,而且迅速成為大街小巷的熱議話題。在此背景下,作為一所五年制高職校,學校積極探索如何培育“內外兼備,知行合一,德藝雙馨”的職校工匠。
一、工匠與工匠精神
“工匠”一詞,“工”作“精”、“巧”之解,“匠”乃技藝。換言之,只有具有精巧的技藝才可稱之為“工匠”。我國自古就有“士農工商”四民之謂,其中的“工”就是指工匠,是指有手藝專長的人。
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產生無數令世界矚目的手工業,如陶瓷、刺繡、造紙等,陶瓷(china)更是成為中國的代名詞。與此同時,大量的能工巧匠應運而生,如墨子、魯班、蔡倫和畢升等,他們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整個中華民族。通過剖析這些能工巧匠,我們發現他們身上具有很多共同點,我們稱之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要旨有兩點:首先,認可勞動神圣,這是工匠精神的基石;其次,執著專著、精益求精、心無旁騖。
工匠精神是優秀工匠的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優秀工匠還需具備化腐朽為神奇的精巧技藝。同樣具有工匠精神的也并非都是工匠,士農工商無一不需要這種精神,為官者需要精益求精,田間勞作者也需要執著專注,經商者更需要認可勞動光榮。可以說,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這種工匠精神。
二、培育職校工匠的必要性
現代職業教育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并促進全體勞動者可持續職業發展的教育類型。職業學校培養的人才是直接面向生產服務一線的,某種意義上是培養一線勞動者,體力勞動者居多,與工匠所做工作類似,因此,可以說,職業學校應以培養“內外兼備、知行合一、德藝雙馨”的職校工匠為目標。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學而優則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根植于國人內心。因此,國人認為體力勞動是可恥的,職業教育是劣等教育,職業教育不為眾人接受。自改革開放之后,整個社會開始浮躁起來,追名逐利的欲望增強,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逐漸丟失。在這兩種因素的影響下,職業學校能夠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職校工匠難上加難。
三、職校工匠養成路徑
國家大力倡導工匠精神的背景下,學校通過“立足技能大賽,培養工匠技藝”、“基于課堂講授,傳播工匠精神”、“支持社團活動,訓練工匠行為”、“打造校園雕像,樹立工匠典范”、“舉辦征文活動,內化工匠信念”這些路徑,培養“內外兼備、知行合 一、德藝雙馨”的職校工匠。
1.立足技能大賽,培養工匠技藝
職業技能大賽是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結合生產和經營工作實際開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重點的、有組織的群眾性競賽活動。要成為優秀的職校工匠,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是其兩條腿,缺一不可。職業技能大賽是檢驗職業能力的閱兵場,也成為學校除教學工作之外的重點任務。
2.基于課堂講授,傳播工匠精神
在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第2學期均開設《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職業道德教學是使學生通過課堂上的講授,從理論上理解基本的原則、規范、范疇等內容,以實現教育目的的活動?!堵殬I道德與法律》明確提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愛崗敬業可以說是“工匠精神”的別稱,同樣要求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同樣需要用一種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忠于職守,盡職盡責。
3.支持社團活動,訓練工匠行為
在職業道德教育中,與理論教學相對應,職業道德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實踐性方法。職業道德的訓練是圍繞各行業的職業特點、職業道德要求,偏重于通過強制性的職業道德實踐來實現教育目的的活動。對于五年制高職學生來說,參加實習的時間有限,社團是同學們拓寬視野,培養綜合能力重要平臺,社團活動便成為難得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加這些社團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職業的榮譽感、責任感和義務感等,與此同時,鍛煉學生的職業道德意志,養成相應的職業道德行為。學校領導層非常重視社團活動,致力于打造更多的精品社團,在“一系一品”的旗幟下,扶持更多的普通社團和專業社團。普通社團如義風志愿者協會、龍舟隊、多肉社、Fancy Free英語社、明月文學社、天武跆協社、輕音動漫社、E-STAR舞蹈社。與普通社團不一樣,學校還鼓勵各系部創辦專業社團,如工程測量、建筑CAD、樓宇智能化、會計社團、叉車社團、鈑金社團、噴漆社團等等。
4.打造校園雕像,樹立工匠典范
典型示范是通過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跡直接有效地教育或感動受教育者,它突出了教育的先進性,是行之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方法之一。作為職業學校,培養的是技術技能人才,需要掌握一門精巧的技藝,那就需要以能工巧匠為典范,引導學生以其為楷模,嚴格要求自己。我國古代有很多能工巧匠,如土木工匠們尊稱為祖師的魯班。學校秉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合作企業特捐贈了魯班雕像,現屹立于學校綜合實訓樓門口。
5.舉辦征文活動,內化工匠信念
建構主義認為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的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敖橙恕钡降资鞘裁礃拥娜?,“工匠精神”,又究竟是什么樣的精神呢?每個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經驗中,對“工匠”和“工匠精神”或多或少都有體會。因此,學?!睹鳙h》??e辦了“我理解的工匠精神”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讓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理不辯不明,事不辯不清。通過此次對“工匠”及“工匠精神”的大討論,使學生加深對工匠精神的理解,也從內心接受工匠精神,并立志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職校工匠。
四、實施效果
1.培養出技能過硬的職校工匠
學校師生在2016年省級以上技能大賽中獲得20金26銀16銅,其中國賽獲3金2銀,建筑工程測量和汽車營銷項目獲全國冠軍。馬學偉同學獲“江蘇省汽車維修技能狀元”稱號。2017年,環境藝術系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建筑裝飾技能大賽中榮獲金獎,汽車工程系在全國職業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大賽中取得一金一銀一銅的好成績。
2.營造出工匠文化的校園氛圍
無論是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還是與企業合作打造魯班雕像,亦或是舉辦征文活動,都給學生營造出頗具工匠文化氣息的校園氛圍。在這樣的校園氛圍下,學生或親自體驗職業活動,或耳濡目染,或內心反省,均對“工匠”和“工匠精神”有了深刻認識,并將“工匠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當中。
3.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技能大賽獲獎學生參加工作后,大多深受單位重視,獲得領導的認可。以“厚德尚學,精技致能”為校訓,以培養“內外兼備、知行合一、德藝雙馨”的職校工匠為目標,學校鼓勵各系積極探索適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先后被評為“國家中等職業學校改革示范學校”、“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焙汀敖K省現代化示范性職業學?!薄?/p>
五、體會與反思
1.引進全納教育思想
全納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潮,它容納所有學生,反對歧視排斥,促進積極參與,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需求,是一種沒有排斥、沒有歧視、沒有分類的教育。目前,職業技能大賽確實能夠培養出技術過硬的技術技能人才,但就像奧運冠軍一樣,畢竟是極少數。和奧運競技場不一樣,教育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競爭,而是培養每個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成為能夠為社會所接受的合格的職校工匠。因此,學校需要引進全納教育思想,關注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成才。
2.加強社會實踐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由于受學制限制,五年制高職學生只有半年的實習時間,對職業的直接感受度不夠,不利于在真實的職業活動中培養其工匠精神。因此,學校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校內設立企業工作站,增加學生實習機會。同時,學校應積極申請現代學徒制項目,在現代學徒制的背景下,讓學生跟著企業師傅學習工匠精神,成為一名合格的職校工匠。
3.提高德育教師水平
教師發展是學生發展的根本,要想培養一流的人才,必須要有一流的教師隊伍?!肮そ尘瘛笨梢苑g成“職業道德”,因此要想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首先要提高德育教師素質,教師以精益求精的教學態度感化學生,同時提高職業道德課堂教學水平,以“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生活”為原則,將空洞的道德說教變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
參考文獻:
[1]史俊.工匠·工匠精神·工匠文化[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4).
作者簡介:
薛洋洋(1988-),女,山西永濟人,碩士,講師,科研處科員,主要從事職業技術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