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梅
【摘要】隨著教育觀念的進步,幼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使幼教工作者更好地發揮崗位作用,改善幼教行業出現的諸多問題,使幼兒接受更良好的教育,打造一支與時俱進的、專業化的復合型師資隊伍,是當前及未來幼教事業中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幼兒教育 復合型 師資隊伍 建設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214-01
幼兒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接受學校系統教育的開端,是最基礎的教育,對幼兒期的智力開發、性格習慣養成、思維方式的培養等具有引導作用。幼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啟蒙者和引導者,要改變理念,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具備復合型的知識結構,成為復合型人才。
1.目前幼教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
1.1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在大多數幼兒院校里,特別是民營院校,教師多以年輕人為主,而年紀大些的人多從事保育工作,這就造成了中年骨干教師缺乏的現象。年輕教師雖然充滿激情和活力,也有潛力可挖掘,但是因缺少教學經驗,在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上都會有欠缺,造成教學實踐能力偏低[1]。老資歷教師雖責任心強,但知識老化,方法陳舊,雖不直接參與教學,但“保教”是分不開的,他們的“落后”將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1.2重知識輕能力
我們常抱怨,也常抨擊小學教育、中學教育,甚至大學教育都是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殊不知,這種傳統的教育理念在幼兒教育中就已經開始了。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的幼兒園里,很多幼師在幼教教學過程中,把識字、背書、唱歌等知識技能看得更重要,因為這種成績看得見、摸得著,更容易向家長展示。其實,幼兒教師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們的學習能力、道德品質、身心發展。
1.3科研知識缺乏
目前,我國幼師的培養逐漸向高層次發展,由原來的中專,逐漸向大專、本科,甚至是碩士過渡,但是介于客觀、歷史等原因,還有很大一部分幼師知識結構單一,能力水平有限,導致科研能力薄弱[2]。很多幼師對幼兒教育的科研工作意識淡薄,對科研課題的設計規范與流程、幼兒教育論文撰寫規范等問題不甚了解,研究課題的方法手段單一,毫無創新可言,由此導致論文應用型不強,失去實際應用的意義。
2.復合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途徑
2.1為人師表——以良好的道德觀為孩子做好表率
近年來,虐童事件頻發,幼教機構一次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有人指責學校管理漏洞,有人說是勞資矛盾,工作重,工資低,虐童幼師需要找一個宣泄口,其實,歸根結底是愛與責任的缺乏,是缺乏職業道德的表現。
孩子不是天生要搗亂、要淘氣的,這是他們的學習方式,也是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們的語言和交流方式都是和成年人不一樣的。一個有職業道德的幼師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去了解他們的心理,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而不是棍棒教育。
愛是一種情感,責任是一種信念,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就是愛心與責任心,這也是良好職業道德的基礎。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要熱愛自己的職業,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所謂“為人師表”,一個道德高尚的教師,才能為孩子們做好示范和表率作用,培養孩子正確的道德觀。
2.2與時俱進——提升專業理論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
現代幼兒教育科學理論的發展日新月異,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與時俱進,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通過不斷學習,實現自我更新、自我超越。
首先,提升專業理論能力。通過進修、閱讀幼教書刊、外出觀摩等形式,增強自己的知識儲備。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也應養成反思學習的好習慣[3]。堅持寫教學日記,把工作和學習中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關注學前教育發展最新動向,了解學前教育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掌握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時,幼兒教師還要注重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即在幼兒的學習與生活中注意觀察和了解幼兒興趣、性格等方面的能力,組織管理班級的能力,與幼兒甚至是與家長溝通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等。
2.3轉變理念——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國的教育改革已經穩步推進了很多年,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形成嶄新的現代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是每個幼教工作者都應探究的問題。
傳統的教育中,教育者片面地追求知識技能的傳播,而忽視了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新的觀念下,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不再是教師要教會孩子認識多少漢字,背會多少古詩,唱會多少兒歌,而是通過開展幼兒教育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去探索世界、接受新知識。瑞吉歐教育體系認為,教師是幼兒活動材料的提供者,兒童活動的參與者和協作者,兒童行為的記錄者和研究者。這與當前社會所提倡的,教育應“以人為本”,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轉為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的理念相一致。幼兒教師在課堂中要與孩子們一起共建一種探索型的教學模式,教學主題貼近生活,能夠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且操作性強。比如,中秋節過后,教師可組織孩子們進行談話活動,以引起有關“月餅”的主題,之后可引導孩子們回家后在父母的幫助下查找有關“月餅”資料,再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幼兒通過自己的主動活動,獲取了關于“月餅”的許多知識和信息,調整和豐富了原有的對“月餅” 的認識,拓展了自身的思路。而后,教師又可以通過設置展覽資料、手工制作等教學活動,深化教學內容,引導孩子拓寬探索思路。現代幼兒教育,應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和時間,著重強調孩子的自主選擇性,以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2.4注重科研——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教育科研水平是衡量一個教師的基本素質的重要指標,另外,科研也是快速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幼兒教師應該積極參與、承擔教科研任務。
幼兒教師應根據個人教學專長和優勢,選擇不同的教研任務,個性化且富有創造性地開展教研工作。一些教學經驗豐富,教研能力強的教師,要充分發揮教研工作主力軍的作用,挑起重擔,盡可能多地探討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研究成果。對于那些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教師,或者研究能力較弱的教師要積極參與一些教研活動。總之,幼兒教師要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為幼兒教育積極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總結
針對目前幼教師資隊伍出現的諸多問題,培養幼師向“復合型”轉變,無疑會成為一劑良藥。復合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是社會發展的要求,是現代教育的要求,也是行業進步的要求,任重而道遠,需要所有幼教工作者踏踏實實走下去。
參考文獻:
[1]程沿彤.對幼兒教育復合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鴨綠江月刊,2015(11).
[2]張玉.關于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調研與思考[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299-300.
[3]陳迎春.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6(1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