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天珍 張瑞亭
這幾年,在金融危機之后,隨著各國一系列寬松政策的刺激,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歷了一輪明顯修復,世界經濟勢必進一步發展。而中國的經濟發展相對較為迅速。經濟的全面復蘇和發展,作為現代經濟核心的金融業,需要為全社會提供更為完美的服務。
金融業的混業化發展趨勢在近幾年表現得尤為明顯,隨著銀行、保險、證券、擔保、信托、租賃、財務、投資理財等領域的全面興起和融合,可以預見整個社會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多元化的,金融業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和市場營銷人員,市場營銷必然廣泛深層次地嵌入金融行業。
根據高職高專的教學質量要求和人才市場需求,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展產學研結合,優化專業建設。
學生學習與今后要從事的工作掛鉤,學習具有目的性,學生學習起來就有主動性。
就目前的就業形勢和本專業往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學生主要從事的是銷售和會計工作,銷售類的工作,又以金融類產品的銷售為主,因此,可以以這兩類工作的要求為依據來安排產學研的教學。
學生今后可能從事的主要的銷售工作有:
理財師或理財顧問:從業者需要為潛在客戶和服務對象提供專業的,全方位的理財建議,通過對存款、保險、債券、基金、股票、動產、不動產等各種金融產品組成的投資組合不斷進行調整,設計合理的財務組合。從業人員的月薪能夠達到萬元以上。
投資顧問:從業者主要為客戶和潛在客戶提供顧問式投資咨詢服務,為高端客戶群體提供一對一的服務,制定特定的財務解決方案。職位年薪通常能達到20萬。
證券期貨銷售:從業者要同時熟悉金融行業、互聯網信息產品和服務,主要工作職責是向行業客戶及大客戶介紹公司產品以及提供相關服務,從業人員的月薪能夠達到萬元以上。
網絡銷售:從業者利用網絡,電話等渠道對公司的產品進行銷售和推廣,同時對公司網上訂貨平臺進行操作管理,負責產品信息的發布,了解和搜集網絡上競爭對手產品的動態信息,通過網絡進行渠道開發和業務拓展,主要包括市場開拓、客戶開發、網點布局及新客戶的前期服務及跟進,詳細介紹和推廣公司的產品。從業人員的平均月薪能夠達到8000元以上。
證券期貨分析師:證券期貨分析師的從業要求相對較高,一般情況下從業人員必須是金融專業出身、具有5年左右的工作經驗,因此導致了這個職位的人才缺口比較大,所以其發展前景和薪金待遇也非常的誘人。
會計:從2017年11月5日開始,會計從業人員不再要求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一般單位要求具有初級會計職稱。這一領域,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職位和薪酬上升空間很大。
以上工作,專業性都很強,同時也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可以根據這兩點來安排教學。
1、制定符合高職金融專業特點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根據高職金融專業培養具有高級技能和職業素養的應用性人才的要求,體現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制定符合高職金融專業特點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教學課程體系總的設置思路如下:課程體系承襲傳統的課程模塊,仍然設計為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兩大課程類別,著重突出專業實踐課程的設置。公共基礎課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礎、素質拓展訓練、計算機操作能力訓練、外語能力訓練等課程。專業課包括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訓練。在設置公共基礎課時,適當減少課時安排,加強綜合能力的訓練,注重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
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訓練課程的設置,按照職業技能的培養要求,不要求完整、系統的知識學科體系,但是理論知識必須以“夠用”為標準,課時安排上增加金融行業如證券、保險、期貨,專業營銷等有關課程的專業基礎知識,為學生奠定持續發展的職業能力基礎。專業技能訓練課程應按照職業化、技能化的培養目標,增加實訓課時的數量,并豐富實訓內容。
根據課程設計思路,我構建了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并據此確定了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同時兼顧商業銀行崗位與中小企業、保險與證券崗位。專業課課程模塊設計如表1所示。[2]

因為上述大部分崗位都涉及營銷,可以在課程體系中增加兩門課程:金融營銷和網絡營銷。
因為課程是按照模塊來進行的,而且根據職業要求分成了具體的課程模塊,因此可將上述課程緊湊安排在大學前兩學年進行。
2、課程創新,將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掛鉤
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中,可以開設證券從業資格考證、保險代理人考證等課程。要求課程教學內容與崗位標準相符合,鼓勵學生一專多能,通過職業資格考證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3]
現以證券從業資格考證為例來對課程創新進行說明。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分為“一般從業資格考試”和“專項業務類資格考試”4個科目的考試。
考試報名條件:
(一)一般從業資格考試
1、報名截止日年滿18周歲;
2、具有高中或國家承認相當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3、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專項業務類資格考試
一般從業資格考試合格的人員,均可參加專項業務類考試。
“一般從業資格考試”的考試科目是《證券市場基本法律法規》、《金融市場基礎知識》,“專項業務類資格考試”的考試科目是《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證券分析師勝任能力考試)、《證券投資顧問業務》(證券投資顧問勝任能力考試)。[4]
考試成績合格可取得成績合格證書,考試成績長年有效。
高職學生均符合參加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的條件,要進入證券機構,學生必須有證券從業資格證書,因此大多數金融專業的學生會選擇參加考試。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不高,總體一次能通過一般從業資格考試兩門考試的只有40%左右的考生,而考生報名參加培訓班學習后,通過率能達到80%?,F在的課程體系里的《證券基礎知識》這門課,就可以按證券從業資格考證的要求來設置,在大二下半學年開設,在原來知識的基礎上增加相應的法律法規內容,這樣學生經過一年半的學習,已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再以備考的目的進行學習,上課積極性會有很大的提高,有助于學生考證。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實訓水平
可對教學人員提出“雙師型”教師的要求,要求各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獲得相應的職業證書,實現教學相長。
教師可取得的相關證書有經濟師、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審計師等。
還可以要求教學人員參加相應專業的一些協會,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兼職,這樣教學人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參加本專業的一些學術會議和培訓,獲取本領域的最新資訊,并融入教學中。[5]
4、畢業論文與實習相結合
最后一學年,學生可以自己找實習單位,也可由教師利用自己的人脈,協助安排學生到一些單位實習,實習可與畢業論文結合進行。實習結束以后,校內指導老師與實習單位一起對學生的實習情況做出總的評價,作為學生實習的成績。
高職學生到了大三,會陸續尋求實習機會,一般能對接的實習單位有:證券公司,金融咨詢公司,進出口公司等,能對接的崗位有:證券銷售,投資咨詢,電話銷售,會計等,學生們在工作中都很認真,在工作崗位上會對從事的工作有自己獨到的看法,比如怎么提高工作效率,怎么增加銷售額,怎么留住老客戶、吸引新客戶,以前學過的哪些知識用得上,哪部分知識自己沒有掌握,還需要再哪些知識上下功夫等等。
可將畢業論文設計結合實習崗位來進行。畢業論文主要針對實習崗位存在的相關問題,提出學生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對實習工作的認真投入,讓學生從實習崗位上獲得了將來從事專業工作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還從根本上真正實現了教學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有利于教學的有效開展和學生的就業。
學生在實習期間,可由用人單位對其進行考核,這樣學生在得到相應報酬的同時還增加了就業機會,甚至還能為企業出謀劃策,提出寶貴的意見,實現學生、學校、企業的“三贏”。[6]
就業難的問題是目前高校畢業生面臨的普遍問題,而高職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更為嚴峻。
金融行業的工作具有對學歷和資格等要求比較多,專業性比較強,就業門檻比較高的特點,通過有目的性的教學,因為教學內容更實用,更有針對性,教學方法更有效率,即便是學歷層次稍低一些,學生只要認真學習和訓練,一般都能達到用人單位要求的考核標準,因此畢業時可以直接被優先錄用。[7]
這樣一方面可以相對降低學生的就業門檻,保證學生就業渠道的穩定性,避免學生畢業時拿著文憑到處找工作的就業難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決學生在金融行業求職困難,找到的工作常常與專業不對口的普遍問題。
我認為,通過上述有目的性的教學和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安排,高職金融專業的學生學習會更有目的性,會將更多的專業知識內化為能力,一方面,提高了專業素養,另一方面,利于學生找到更中意的工作,學校因為學生就業好而能獲得更多的生源,而用人單位在錄用應屆生以后,降低了培訓成本,真正實現了多贏。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 101101)
參考文獻:
[1]劉欣.高職產學研結合特色定位與運作模式[J].中國職業教育,2005(2).
[2]杜利文.高職金融專業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價值工程,2010(28).
[3]吳夕暉.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實踐與探索[J].中國證券期貨,2010(10).
[4]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
[5]孫曉宇.高職金融證券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
[6]程斌.構建高職產學研合作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10(11).
[7]陳時高.地方高師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研究——以鹽城師范學院為例[J].時代經貿,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