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樂 湛文樂
摘要:主體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它強調的是在教育過程中促進人的發展。反映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就是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和發展其主體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學生;主體作用
初中教育屬于義務教育階段,應該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學習初中數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非常重要。
數學這門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從學前教育開始我們就不曾間斷的學習數學,無論是小學升初中、中考還是高考,數學這門學科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數學這門學科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運算能力等基本能力。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數學更注重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想象力,也就是說在學習這門學科的時候要特別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才能主動地配合老師的教學,達到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
另外,數學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尤其對于學習物理化學等學科的時候,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計算,還有物理中的邏輯思維能力,化學中的化學鍵的空間想象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與學好數學是分不開的。那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將在數學中學到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對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那么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應注意哪些方法呢?
一、 備課中體現和保障學生為主體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應是教學活動中心,教師、教材和一切教學手段,都應該為學生的“學”服務,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積極的參與。數學教學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教師提出如下問題“三根木棒能組成一個三角形嗎?”大多數學生回答是肯定的,這時,教師拿出三根木棒進行演示,當學生看到居然不能組成一個三角形時,感到很驚奇。這時教師再演示把最長的木棒適當截去一段后,與另兩根組成了一個三角形,然后教師啟發學生自己動手用木棒去尋找三角形三邊長應滿足怎樣的關系才能構成一個三角形,這樣的教法既能促使學生探索,又能將思維引向深入,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學生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點。活動設計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給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的活動和發展創造條件。學生活動并不是單指學生形體上的運動,而是學生作為主體對課堂教學的參與。
在設計活動時,教師應注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即讓學生動眼看教師的板書和演示;動耳聽教師的講授和同學的回答;動腦思考課堂上的問題;動口回答教師的提問;動手演算例題、習題和作圖。只有讓“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才能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終實現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會思維。
例如:在講《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線》一節中有這樣一道例題:
求證:順次連結任意四邊形的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筆者在教學時將學生活動設計如下:
1. 讓學生畫一個任意四邊形,并連結四邊的中點。(學生動手作圖)
2. 讓學生猜想連結四邊中點所得圖形是一個什么樣的四邊形。(學生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說出所猜結果)
3. 學生驗證猜想結果,思考證明的方法。(動腦思考方法、動口敘述思維推理過程)
4. 學生板演解題內容。(學生動手書寫)
5. 推廣結論:
A. 什么情況下,四邊形是菱形?
B. 什么情況下,四邊形是矩形?
C. 什么情況下,四邊形是正方形?
(學生思維發散思考并總結歸納)
通過活動,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 多媒體及計算機輔助教學
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不但可以讓學生很直觀地了解所有學習的內容,而且可以更大地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既節省了老師板書的時間和老師課外準備教具和教案的繁瑣,有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覺自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作用。特別是在幾何的學習中,幾何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如果有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夠讓學生很直觀地觀察到圖形的空間效果,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教學效果,使自己的課生動有趣是教師最基本的策略。
四、 因人施教,充分地發揮學生個性
教學本身就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個性差異,也是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不同氣質的學生因人施教,對“興奮型”學生可采用“以忙制動”“以動制動”等方法,根據他們反應快,愿意表達自己看法的特點,多提問,多讓他們發表意見,多讓他們操作、演示,讓善于思考又不愛發言的“抑郁型”的學生發表不同看法;讓積極發言又常丟三落四的“活潑型”學生講清條理,分析算式;讓機靈沉著又穩重內向的“安靜型”學生說一說別人講得對不對,并加以補充等等。這樣圍繞教學內容和要求,根據學生氣質差異因人施教,既有統一要求,又能發展學生的個性,使他們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
總之,學生是正在成熟和發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能力相對較弱,再加上學生主體意識受地理環境、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傳統習慣的制約,這就導致目前農村學校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不夠強。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多作表揚、少作批評,保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滿足學生擺脫過失的需要、克服膽怯的需要,要讓學生明確目標,強化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明確學生對課堂教學應承擔的責任,深化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最終讓學生明白他們是自我發展的主體。培養學生主體意識要持之以恒,要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
參考文獻:
[1]趙珍聯.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4).
作者簡介:
彭樂,湖南省岳陽市,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川山坪鎮萬家學校;
湛文樂,湖南省岳陽市,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川山坪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