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小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從硬件、資源、經費乃至教學管理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為農村學校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支點”,為農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fā)展搭建起一個廣闊的實踐平臺。農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相對低下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大力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使他們成為一支掌握先進教育思想和理論,掌握信息化教學基本技能,并能在教育教學中自如地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勢在必行。
關鍵詞:課堂教學;課程改革;信息化
小學課程改革已經向更深層次開展多年,可是地處偏遠農村的小學教學改革還是停滯不前,也就是說只在有了上邊的輔助和輔導的時候,才會前進一步,否則,只能是跟著縣城學校的后面亦步亦趨地挪動。這當然有諸多因素在里邊,但更多的原因是配套設備跟不上去,老師雖然學會了信息技術,可是不能在課堂實踐,所學的東西久而久之就都忘掉了。那么,如何才能夠使農村小學真正自主走上課堂教學改革之路,進而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之中呢?這就要求農村教師有笨鳥先飛的精神,正確面對當前的實際狀況,把小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
首先,作為農村教師,要利用好課余時間發(fā)奮學習電腦網絡技術。我看到有的老師借錢買了一臺電腦,放到辦公室。學校在課間,組織教師從事電腦網絡技術學習和訓練。可喜的是最近這些年,農村學校不斷分來師范畢業(yè)的大學生,這些青年教師好像是催化劑一樣,他們的電腦網絡技術相當完整,操作電腦熟練。所以,老教師就向他們學習電腦技術,青年教師也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老教師也出手相幫,把常規(guī)教學可信底蘊性體現(xiàn)出來,新老教師彼此幫忙,取長補短,能夠共同長進。
我們就農村鄉(xiāng)鎮(zhèn)小學教學以實現(xiàn)我中國夢為輔導革新普遍展現(xiàn)的問題,就這些問題發(fā)表一下淺見:
一是學校電腦少,而且農村教師缺少技能怎么辦?農村小學條件差,雖然遠程培訓時,教師們學了好多與教學相關的知識技能,由于缺少電腦設備,卻不能健全的用于教師面前。造成了教師電腦網絡技術培訓學無所用,先進的教學技能無所施展的阻力局勢。我們采取間周聚攏搞鎮(zhèn)級教研,骨干教師輪流作課的手段從事練兵,增強全員信息化教學能力和程度。
二是農村教師眼界小,對深入課改了解少怎么應對?我們從事城鄉(xiāng)聯(lián)誼,校際溝通,教師們邊學邊改。布置教師到外地看觀摩課學習,回到學校模擬外地的先進的教學實踐模式搞課改。很多的教師的知識程度、認知辦法和實踐能力比較差,與城里的課改差距很大,有跟不上的感覺。我們就進行校際溝通,和創(chuàng)立學校結對聯(lián)誼,送課下鄉(xiāng)和如名校學習組合好。回到本校和鄉(xiāng)鎮(zhèn)作觀摩課,講鎮(zhèn)級公開課,使先進的教學體驗產生輻射效應。
三是農村教師習慣了常規(guī)教學方式,課堂以實現(xiàn)中國夢為輔導革新困難大怎么辦?農村教師多數(shù)都是民辦轉正的,尤其是老教師對新的電腦網絡技術從心里不認可,部分教師甚至有自甘落后、不求進取的心理。老師讀書少,知識儲藏少,對新知識、新事物交往起來很不容易。我們最近這些年新聘來十幾名大學生老師,展開新老教師結對手段,每次教研作課,搞新老教師同課異構,彼此學習,共同長進。
四是存在逼迫的學習,逼迫的課改表象。農村大多教師只注重利用多媒體方式的過程,而不注重效果,疏忽了電腦網絡技術與課程融合利用的開創(chuàng),不會利用電腦網絡技術創(chuàng)建好的新的教學實踐模式,有些教師對全新的學習過程與措施不認可,也不會根據(jù)同學們的表現(xiàn),去變遷現(xiàn)今落后的教學式措施。
我們主動利用有限的電腦信息資源,共同研討探討電腦網絡技術與小學教學有效融合利用的措施,實現(xiàn)了多樣化、多層面的融合利用教學,以便使小學教學與電腦網絡技術融合利用起來。
為了優(yōu)化教學,我們在工作中嘗試了以下做法很有成效:
1. 學習了解電腦的動用技術;
2. 怎樣動用電腦做課件;
3. 電腦網絡技術的生動活躍的在校培育應用技術;
4. 幻燈制作等以及powerpoint flash;
5. 利用電腦搞好微課、課件制作。
信息及時與學科教學青年教師起帶頭作用,每人帶一位老教師學習進步,學校展開一帶一互助結對活動。在結對活動中,青年教師尤其是剛畢業(yè)新上崗的大學生教師能夠主動地與老教師互動學習,共同增強。把電腦網絡技術與學科教學健全的融合利用起來。例如,我們學校今年新聘來八名剛畢業(yè)的大學生老師,他們剛上崗,對小學學科教學了解得不多,這時候,老教師就主動地去和他們備課、上課和熱心地幫忙。老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利用上面遇到了難題,新教師又成了他們的輔導教師。老教師常規(guī)教學功夫扎實,新教師在“四基”教學上面展現(xiàn)了問題,老教師就有了用武之地,結對互助活動收到了實效。
加之學校領導主動勉勵教師學習長進,把變遷生動活躍的在校教育模式作為考核項目之一。我們勉勵教師奮勇動手操作電腦,從學習打字開始,慢慢地讓農村教師喜歡上電腦,教電腦網絡技術,同時運用充分資源從事教學設計、備課、上課、指導學生等。這樣,使相當一部分老師動用電腦網絡技術于生動活躍的在校教育,再讓另一部分承受慢的教師跟上步調。這樣采取按部就班和慢慢滲透的手段從事課改。當前,我們鎮(zhèn)的全部分教師已學會了電腦網絡技術,并把它運用到生動活躍的在校教育中。
參考文獻:
[1]王誠,李璐,唐治中.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探索[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4(23).
[2]蔣紅梅,陳雪梅.教育信息化視域下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10).
[3]白春章,關松林.信息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3(06).
作者簡介:
王冬雪,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三興鎮(zhè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