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學習方面,中學生普遍反映有兩難:一是文言文,二是作文,大多數學生寫作文是在老師的布置下被動完成,很少有學生主動寫作文,交上來的作文,有的是言之無物,有的是湊字數,有的是前言不搭后語,優秀的作文很少,這樣,沒有了寫作的興趣,學生越來越怕寫作文,而老師更怕改作文。那么,面對中考語文卷中的五十分作文,可以放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我校開展少教多學課題研究以來,我在作文教學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也收到了一些成效,下面我就談談我在這方面的實踐。
關鍵詞:時間;提高;寫作效率
一、 在激勵中培養寫作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做好一件事的關鍵性的因素,而我們不少學生見到作文就感到“頭疼”,叫苦連天。他們害怕、討厭寫作文,甚至談作文色變,更談不上興趣了。寫出來的作文盡是毛病,結結巴巴,語句不通順,重點不鮮明等,寫好作文的同學已經微乎其微了,對作文感興趣的更是罕見。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一關鍵性問題。人常說興趣是第一位老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寫作方面這個“器”便是寫作興趣。在我們教室的書架上,優秀作文書是必不可少的,平時課間,學生三三兩兩,有選擇的閱讀,這就給了學生寫作的第一手借鑒材料。每次寫作后,對于優秀作文,我要么會推薦給校刊,要么會在班內張貼,特別是作文競賽中,我會認真指導學生寫作,并爭取獲獎。通過這些方法,激勵學生,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慢慢學生對寫作產生了興趣,也就愛上了寫作。
二、 在生活中尋找素材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作文是感情淡漠,連自己都感動不了,更不用說其他人了,主要原因是不會選擇素材。因此,我常常教育學生要善于積累,在生活中尋找素材。每次布置了作文,我會讓學生根據寫作主題列素材,一般不少于三則材料,然后對比找出最有亮點最有寫頭的素材寫作,加入自己的再加工,就可以寫一篇很好的作文了。比如有次作文是以“陌生人之間的關愛”為主題,張家瑞同學在列素材時,想到了自己周五放學回家買了一個烤紅薯,走在路上,不想吃了,就放在垃圾箱上,想著撿破爛的可以拿去吃(那條路上經常有拾荒者翻垃圾箱尋找食物),果不其然沒走多遠,一位拾荒者拿走了烤紅薯,我看到這個素材時,建議把不想吃改成看見可憐的拾荒者就故意放在那,不直接給他是怕傷他的自尊。這樣,通過提點,他的思路打開,下面的寫作如同打開龍頭的自來水,嘩嘩直流。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葉圣陶說過:“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于整個生活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豐富作文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嘗試,去實踐,讓他們體驗生活,觀察事物,搜集材料,力爭寫出真實、自然、清新的文章。
三、 在課堂上完成作文
以前,每次布置了作文,學生磨磨蹭蹭,總要等回去看了作文書,有了借鑒后才寫,我就告訴學生,中考語文考試時間是兩個半小時,不可能允許你拿回去寫,一般寫作文是四十分鐘時間,修改五到十分鐘時間就夠了。因此,我安排作文都在課內完成,布置作文、寫作指導和展開寫作安排一節半課,剩余半節課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互評作文。八人大組又分成四人小組,一般每位學生要看三篇作文,首先修改錯別字和病句,然后尋找文中的亮點予以點評,接著四人協商完成評語并打上分數,最后八人大組就得分最高的兩篇再進行合議,最終確定在班內交流的優秀作文。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心里的詩的琴弦響起來,要打開他的創作的泉源,就必須教給他觀察和發覺各種事物之間的眾多的關系。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去體驗;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賞,在玩賞中觀察,玩中感悟,賞中習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四帶:帶好自己的眼仔細看;帶好自己的耳認真聽;帶好自己的腦邊想邊體驗;帶好自己的筆做必要的記錄。我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寫日記,要學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發現生活中的精彩鏡頭,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剎那,盡量拓寬學生的活動場所。我往往利用課前五分鐘及課外活動課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的日記,師生共同評比,評出具有獨特發現、獨特體驗的好日記。這樣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寫日記不再流于形式,日記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了。學生也日漸養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促使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為習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四、 在班內進行展示
學生完成作文并不等于這次寫作任務完成了,各組評議的優秀作文很有必要在班內展評,這樣做,既是對寫作好的同學的一個肯定和鼓勵,又是對其他同學的一個“刺激”,刺激他們也能寫出好作文在全班展示。而展評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比如學生代表在班內朗讀,朗讀結束后,全班范圍內可對這篇作文的優點進行點評,也可以提出改進的建議等等。此外,如果時間倉促,我會安排學生將優秀作文抄一遍并張貼在教室,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仔細拜讀,還可以在文后寫上自己的感受。
總之,按照“布置作文——寫作指導——展開寫作——組內互評——班內交流”這個流程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寫作中來,學生慢慢會形成習慣,不把寫作當做一件差事來應付,而是當做一件快樂的事來干。這樣,提高了單位時間的效率,學到了別人作文中的長處,也為中考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海丹.淺談創新作文評改策略[J].中文信息,2015(9).
[2]董軼偉.在教學中如何對創新作文評改[J].科技信息,2012(19):349.
[3]董軼偉.在教學中如何對創新作文評改[J].科技信息,2012(19),349.
作者簡介:
張娟,陜西省寶雞市,陜西省寶雞市千陽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