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有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進行重點培養,學生才會自主自覺地進行有效的創造性學習,在英語學習中才能形成獨立克服困難的意志,對學習英語的綜合能力不斷加強。對于英語學習中的情感教育的應用,就是希望學生可以終身對于英語的學習和發展,還有健全人格的培養奠定基礎,從而獲得在英語學習上的成功。
關鍵詞:英語教學;情感教育;情感因素
新課程標準要求現代教育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語言知識,還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發展。高中階段學生正處在情感變化的關鍵時期,情感因素會對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產生一定影響,要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就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學習習慣、語言技能的全面發展。
一、 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 情感影響語言接受能力
情感態度與學生接受語言能力的大小密切相關。我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大膽實踐精神的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各項語言學習活動的訓練;具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堅強的意志力的學生對外語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能夠游刃有余。相反,消極的情感態度則影響學生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和生理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情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充分運用情感教育,多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二) 情感影響記憶能力
記憶作為人儲存信息的心理過程,也會受到情感的影響。眾所周知,英語語言的學習需要記憶大量的詞匯和語法。學生如果精神狀態不佳,消極被動地學習教材時,那么記憶的效果就不如意;當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項任務,精神活躍活躍時,對教材的記憶效果自然好得多。
(三) 情感影響認知能力
英語學習的過程就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結合的過程,也就是語言能力從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動應用的過程。而這種結合轉化都必須通過學生自身活動才能得以實現。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語言習得的主體是人,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動物。因此,忽視情感在語言認知中的作用是不明智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是同時并存、交互作用的。
(四) 情感影響創新能力
在《新課標》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創新思維能力成為英語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問題。課堂教學中,要堅持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原則。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地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地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跳出書本的知識框架,學活書本知識。教師要努力創設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開放的舞臺,讓他們在這個舞臺上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運用英語能自主熟練地進行交際,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二、 情感教育在提高中學英語課教學的途徑
(一)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情感交流的主陣地
英語課堂活動大部分是在一個特定情境條件下進行的語言實踐活動。生動的情境設置若能加上英語教師感情豐富的語言,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求欲,從而驅動其對語言知識的進一步追求和掌握。單一、呆板的教學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厭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親切感、興奮感、成就感、受關注感。一篇篇形式相連的教學材料經過教師的指導,可轉變成短劇表演、看圖說話、連鎖操練、角色對話、采訪、辯論、討論等多種形式的練習,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教學情境更易讓學生進入。
(二) 課余英語活動的適當開展能進一步增進師生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課余英語活動,是對課堂的進一步跟進,如果能在課余指導學生開展有趣的課余活動,能進一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腦筋急轉彎、猜謎、表演、猜字、游戲等都是學生喜愛的英語活動。對于一些名家名著和明星,學生都比較感興趣,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興趣介紹一些英語閱讀材料,在培養閱讀能力的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課余活動的進一步交流也為課堂融洽的氣氛做了良好的鋪墊。
(三) 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英語教學的情感化首先應建立一種合作、和諧、互動、融洽的師生關系,重視學生與教師的情感交流。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人格,發揚民主教學,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堅持用微笑來面對學生,增強自身的親和力。教師要放下架子,真誠地深入學生生活底層,去關愛每一個學生。教師在對待不同的學生時,態度要保持一致,不能厚此薄彼,要充分發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四) 根據學生興趣,設計能使學生進行體驗和實踐的教學活動
英語教師要注意發現和收集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作為設計教學活動的素材。如在教數字的時候,有一位教師請學生收集自己家里所有的數字。結果,學生除了收集家里的電話號碼、手機號碼、郵編、自行車牌照、小汽車牌照等以外,還收集了全家人穿的鞋子的尺碼、衣服的尺碼、父母的身高、家里的藏書數目、自己的零用錢、過年得到的壓歲錢等等。
(五) 區別對待性格不同的學生,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多數英語學習者的學習效果與他們的性格有關。一般說來性格開朗、自信心強、認真負責的學生學習進步快;而那些具有消極、悲觀、恐懼、自卑等不良性格的學生英語學習就很難取得良好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應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對那些性格內向、消極、悲觀的學生要給予特別的關注,研究他們的個體學習方式,努力使自己的教學能適應他們的需求。不同的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和表現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高中英語教學中情感教學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情感教學的開展不僅能夠提高高中英語教學效果,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更加重視情感教學,并結合學生特點積極探索研究情感教學方法,提高情感教學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哲.英語教育滲透情感教育方法研究[J].才智,2011(28).
[2]張澎.高中生移情與英語課堂沉默的相關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張元慶,貴州省盤州市,貴州省盤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