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巖
摘 要:森林資源是寶貴財富,國家林業建設的發展與人們生活以及經濟發展有著必然聯系,林業作為國家重要資源,不僅能夠維護生態和諧發展,也為構建諧社會提供物質保證,在此過程中,作為相關工作人員,有必要深入分析,明確如何建設林業產業。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保護林業資源的必要性,隨后簡明提出幾點發展策略,旨在提高認識,為國家林業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提出科學建議。
關鍵詞:生態和諧;森林保護工程;實施策略
引言
森林在緩解全球氣候變化的過程中起到了特殊的功能,森林大大改善了人類居住的生活環境。如何提高森林資源保護水平,一直是相關工作人員研究的重點內容,在此過程中,需要深入實踐,結合區域性林業發展實際,明確找到發展過程遇到的問題,從而積極實施有效策略,發揮工作優勢,以創新為基礎,不斷深化發展,以完善管理方法,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態和諧社會。具體分析如下:
1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性
林業是重要的綠色產業,兼有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保障,因此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也具有特殊地位,這是由于森林是陸地上面積最大、結構最復雜、生物量最大、初級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其在維持生態安全、維護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林業的發展可以提高生態環境的質量,形成一個天然綠色的生態屏障,可以很好的防治水土流失、沙塵暴等極端天氣的發生,同時也可以改善空氣質量,形成天然的氧吧,消除空氣污染的危害。總之林業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障農牧業生產、防治污染、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等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保護森林資源的必要性
森林資源在我國自然資源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來,人們對森林資源的關注增加,保護生態環境,特別是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逐步提高,同時,國家也在加緊完善林業相關法律體系的步伐,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加大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措施。森林資源作為我國自然資源的首位,構成了陸地資源的重要部分,保護好森林資源,對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遏制大氣污染、調節氣候變化、促進生物物種的繁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資源將對涉及整個資源環境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在最近幾年,我國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等生態惡化的現象經常出現,因此,進一步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措施,將有效改善生態環境的惡化,這樣才可以凈化生活生態環境。應該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逐步完善管理體制,促進生態和諧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在我國自然經濟中,林業資源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林業資源的健康發展決定了自然經濟向健康的方向發展。目前,我國進入到了工業化發展的中期,經濟社會發展對林業發展的需求也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社會對林業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往依靠粗放式的掠奪森林資源以及進行的木材生產,滿足了社會當時的需求。可是,當前人們對生態保護的意識加強,逐漸認識到森林在維護生態平衡,建設生態和諧社會,特別是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治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已逐步取代了傳統的林業發展模式。
3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促進生態環境建設
3.1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態補償體系
森林生態補償體系是指一種為了使森林的生態效益市場化產生更大收益進行的嘗試,如果成功,會對林業生產建設帶來許多好處。為了達成,應當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對管理體制進行完善,推崇大家使用綠色GDP核算。其次,完善綠色稅收制度。第三,對生態效益的受益者收取一定的合理的補償基金。第四,對林業中的砍伐行為建立一些合理的獎懲政策。第五,財產轉移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第六,力爭國際上的合理補助。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合理的生態補償體系,對林業建設提供助力。
3.2轉變林業經濟發展模式
就目前的狀況而言,發展林業必須依據合理的科學規劃,不能再只追求林業資源去尋求利益,一味的進行采伐而不防護,這樣勢必會造成資源浪費進而導致林業資源短缺。在林業的發展中,應當追求可持續發展,這樣才能在供需之間尋求到一個平衡點,將林業資源變化為經濟效益,并通過收獲的經濟提升資源的需求量,這樣能夠讓林業資源的發展更為快速。
3.3轉提高育林技術水平,重建經營管理體系
對于育林區而言,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以生態建設為主,著重提升林木本身的質量,運用先進的技術對林木進行育種,這樣才能在提升利益的同時提升林木的水平,創造效益的同時保證可持續發展,為生態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開展好經營管理體系,是保障森林資源得以更好保護和二次開發的最佳方式,也是一類更符合科學發展要求、各項運營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目前我國的森林資源,很大一部分需要進一步改善和維護。除了需要對森林資源的經濟轉型改變以外,還應當加強其科技水平,建設資源節約科學性森林資源。只有切實提升森林資源的水平與集約化能力,才能建設目前符合我國標準的可重復發展利用新型綠色資源。最后,各森林資源需要不斷創新資源的經濟利益點,以多樣化的形式擴充生態經濟與社會經濟,保障我國環境安全的同時推進生態經濟。
3.4完善生態評價體系
任何缺乏完善評價體系的工作,都不能形成可反復利用的良性循環。因此,為保障我國綠色生態能源的持續使用,各職能單位需要進一步完善好自身的評價體系。無論從實際情況還是森林資源的長遠發展而論,對森林綠色資源進行合理的分析、長期的監管以及合理的評價都極具價值。各政府職能單位首先應當積極向專業的科研部門尋求幫助,提高對森林資源的保護與使用合理的監管方法,以此保障各生態資源被長時間可持續化取用。同時,需要增派一定的技術人員,對森林資源進行長期的動態監控,及時分析歸納整理森林資源使用過程中的不足,并及時提出相應改進的措施。其次,技術人員還需要為森林資源保護的方案進行實時的修改,結合實際根據其不足進行調整。最后,森林資源的保護職能部門還應當積極與當地高校聯絡,使其培養專項性的人才,以便可持續性地為林業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提供高質量人才。
結束語:
隨著我國生態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態建設的重要性,森林資源作為生態環境的主體,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工作至關重要。因此應當加快森林資源建設步伐,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提高林業資源的質量,充分發揮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楊漢彬.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對生態環境建設的積極影響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36(22):178.
[2]季洪鳳.加強森林防火的管理,確保林業生態安全[J].科技傳播,2012(08):74+67.
[3]努爾買買提·艾山江,邢啟.森林管護所的八項基礎工作[J].新疆林業,2012(01):39-40.
[4]沈必洪.淺析建設生態和諧社會的水資源保護探討[J].中國水運(下半月刊),2010,10(11):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