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蕊 劉洪鋒
[摘要]大數據給高校教育管理帶來深刻影響,教育大數據是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科學力量。通過對大數據教育管理相關概念梳理,總結大數據教育管理特點,并剖析大數據時代高校教育管理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期對大數據時代的高校教育管理創新提出針對性建議,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教育管理;機遇與挑戰;數據挖掘;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C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8)05-0010-02
一、引言
大數據時代,數據的作用前所未有地凸顯,成為國家競爭的前沿,受到各個行業領域的重視與青睞。2012年,美國正式啟動“大數據研究與開發計劃”,將大數據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提出通過大數據轉變教育與學習模式。2015年,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提出要建設教育文化大數據。教育大數據的地位越來越高,對教育行業將產生深刻影響。教育大數據是發展智慧教育的基石,以大數據思維為導向,建構智慧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的最佳目標。本文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剖析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教育管理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創新高校教育管理措施及實現高校教育管理目標提供建議。
二、大數據及大數據教育管理
在中國知網上以“大數據&教育管理”為主題檢索,時間截止到2017年10月,共得到181篇期刊。通過計量可視化分析可知,關鍵詞共現網絡以“教育管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信息技術、學習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模式”等關鍵詞為核心;其中國家社科基金文章有2篇,國家自然基金文章有1篇,說明大數據教育管理的研究層次較高,也體現出教育大數據的教育戰略資產地位。
大數據的發源地在美國,其概念最早由麥肯錫公司提出,定義為:大數據指數據量極大,以至于無法使用常規數據軟件進行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大數據具有容量大、種類多、速度快和價值高的特點。在大數據時代,國際上各個國家對教育大數據作為教育戰略資產的地位越來越認可和重視,教育數據的全面化采集與深度挖掘分析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教育管理涉及的大數據非常廣泛,主要包括教育管理系統、在線學習平臺和課程管理平臺等方面管理者、施教者、學習者的行為數據。大數據教育管理綜合應用各種大數據技術和方法,對構建的教育大數據模型進行分析預測,發現問題、科學決策,使教育管理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大數據教育管理具有前瞻性、個性化和權變性等特征。前瞻性特征是指分析教育大數據能提前了解學生情況,通過記錄他們的學習活動等相關數據,可預測學生的活動軌跡與規律,對學生教育管理等方面體現出較強的洞察性和預見性。個性化特征是指依據教育大數據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思想動態等,通過數據分析,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情境,從而進行個性化教育管理。權變性特征是指管理者依據不斷變化的情況分析教育大數據中各因素間的關系與發展趨勢,適時凋整策略,采取適宜的管理方法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三、大數據時代高校教育管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于2017年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 51億,學生群體占比最高,為24.8%。互聯網普及率為54.3%,在線教育市場迅速發展。大數據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越來越成為促進教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使高校教育管理面臨著機遇與挑戰。
(一)大數據時代高校教育管理面臨的機遇。第一,大數據能夠反映校園輿情,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很多大學生通過在線學習與管理平臺、校園一卡通、移動智能終端(手機、平板等)、互聯網行為記錄(微信、微博、網絡使用等)、大數據存儲管理和云計算平臺等產生記錄他們思想、行為和情感的數據。通過分析收集到的教育大數據,可挖掘學生思想行為與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學習輔導等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
第二,高校智慧校園平臺產生大量可利用數據,有助于教育管理的科學決策。大數據既能把握整體方向又能發現細小事件,構建教育發展模型可推動教育管理決策科學化。美國教育部曾采用教育數據挖掘、學習分析等大數據技術,總結出最佳教學方法和教學順序,為學生提供有效學習服務。在大數據時代,通過搭建共享的大數據平臺以有效連接信息渠道,有助于消除“數字鴻溝”和“信息孤島”,從而實現多渠道信息集成、跨部門分工協作,促進教育決策轉向基于數據的科學決策。
第三,借助大數據技術服務于學生成長成才,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中國基礎教育大數據發展藍皮書2015》中提出決策支持模型、校情檢測模型、適應性學習模型、學業評價模型、學習預警模型、深度學習行為診斷模型和學生畫像模型等七大常用的教育數據分析模型,利用這些模型進行數據挖掘算法、預測性分析、可視化分析、語義引擎、數據質量和數據管理五個方面的大數據分析,可以深度挖掘學生思想動態與學習中有價值的數據,可以更好的關注學生成長軌跡,及時發現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在教育方面力求精準制導,在管理方面不斷進行動態凋整。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教育管理面臨的挑戰。第一,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接收大量數據,而大數據中正能量與負情緒并存,受到來自各方的影響與沖擊,在大數據環境中保持頭腦清醒,去偽存真,利用有效的數據促進個人學習與發展對實現自身教育價值越來越重要。第二,繁雜的教育管理工作越來越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快速度、高質量地完成,我國高校教育管理智能化水平不高,管理的精準性有待提高,在大數據中獲取有用信息以及時有效地服務學生,成為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必備能力之一。第三,足夠的大數據能體現出個體的生活習性、行為規律等特點,存在暴露個人隱私與信息安全的風險,學生的在校安全管理面臨著挑戰。
四、大數據時代高校教育管理創新舉措
(一)增強全民數據化意識,強化安全與隱私保護。增強全民數據化意識,充分發揮數據在教育發展中的作用,運用教育大數據高效地完成教育管理工作。抓緊教育數據安全管理隊伍建設,注意個人信息的隱私問題,強化安全意識,通過法律法規、職業道德規范與個人操守等保護自身數據安全。
(二)加強國家教育數據網絡建設,全力搭建共用的大數據教育管理載體。加強國家教育數據網絡建設,以兩大國家教育云平臺為核心,打通各層、各類教育數據系統,形成全國一體化的教育數據持續、動態、標準化的采集體系與管理機制。充分整合利用到教育機構、學校、院系和班級等大數據資源,構建教育數據方面的共享平臺,實現教育內部資源的信息互聯與數據共用。
(三)探索高校大數據教育管理方法,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與引導。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高校教育管理大數據建立大數據教育決策、管理和評估優化等模型,研究大數據管理機制和科學路徑。應對大數據沖擊,相關管理部門老師應關注學生成才發展,加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加強對學生自我認知、人際交往、健康心理、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做到與大學生文化建設、與培育大學精神、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
(四)加強大數據技術應用與管理,培養下一代“數據科學家”。大數據時代對數據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尤為迫切,作為人才大國的中國應隨時代發展需求,培養專門的大數據人才。高校應創新教育管理模式,注重營造大數據發展環境,專門開設大數據技術應用與管理相關課程,培養能理解并應用大數據的數據創新型人才,培養能夠開發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和系統平臺的大數據人才。
參考文獻:
[1]徐鵬,王以寧,劉艷華,張海.大數據視角分析學習變革:美國《通過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促進教與學》報告解讀及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6):11-17.
[2]楊現民,王榴卉,唐斯斯.教育大數據的應用模式與政策建議[J].電化教育研究,2015(9):54-61,69.
[3]周湘林.大數據時代的教育管理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4(10):25-30.
[4]中國網民規模達7.51億,人數最多的是這群人[EB/OL].http://cj.sina.com.cn/article/detail/59935 31560/346932.
[5]蒲清平,朱麗萍,趙楠,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6(3):132-139.
[6]陳文,蒲清平,鄒放鳴,大數據時代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轉變與應對策略[J].江蘇高教,2017(1):67-69.
[7]秦曉鐘,高建廣,劉洪鋒.加強高校思想工作芻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