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摘 要:就當前數學教材而言,普適性是最為突出的特點,其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理論和實踐的融合程度還需要進一步增強。因此,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尤為必要,是進一步整合和拓展教材的關鍵。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重視教材二次開發優化數學教學實踐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材;二次開發;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0-0078-01
在新課程改革的引領下,數學教師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徹底改變照本宣科的數學教材應用模式,除了將教材作為教學依據之外,還需要整合教學資源展開教材的二次開發,從而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教材資源體系,確保教材符合學生學習規律,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數學教師要積極投入到教材二次開發當中,提出數學教材開發的創新策略,讓數學教學更具活力。
一、教材開發注意引入生活資源
教材是數學教學實踐的根本依據,是課程教學的載體,同時也是教材編者理念的承載物。數學本身就和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當前的數學教材也特別注意這一點,所選擇的學科知識和數學素材都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有著一定的滯后性和局限性,在很多時候往往無法完全貼近學生生活。因此,在進行數學教材的二次開發時,教學內容可以與學生的生活同步發展,體現時代特征,從而保障教材開發的質量。教師在教材開發當中需要有所創新,避免照搬教材或直接對學生進行教材內容的灌輸,努力把生活和數學教材整合成一個整體。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當中尋找數學材料,用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和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生活現象與事物引出數學知識,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感,讓數學呈現更加真實。利用這樣的教材開發模式可以逐步消除學生的顧慮,能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研究之中。例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對循環小數概念的正確認知,教師可以站在生活的角度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二次開發,用學生常見的生活現象為學生解釋抽象的數學概念。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直觀展示紅綠燈的交替變化和四季的輪回,讓學生透過這些生活現象理解和把握循環小數的概念,將學生從機械地學習教材內容引向更加廣闊的生活空間,提高教材二次開發的效果。
二、教材開發注意尋找知識的生長點
數學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會受到篇幅的限制,因此不得不將數學知識定格在某一環節,難以在教材當中為學生呈現知識產生和發展的整個過程。所以,在有的時候會讓學生產生迷惑,影響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長此以往,會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與信心。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為學生展現知識產生過程,努力探尋知識生長點,帶領學生深入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教師要注意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和深度挖掘,找到知識生長點和教材開發的落腳點,引導學生體驗知識形成過程。例如,教材在統計內容的編排上就只給出了項目和統計表,沒有將分類過程呈現在學生面前,而分類過程卻是學生掌握統計知識的關鍵。教師如果采用講解教材內容的方式開展數學教學,就無法讓學生完全理解統計知識,因此可以在結合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探尋知識生長點,彌補統計分類知識的不足,消除學生的知識斷層,幫助學生全面掌握統計知識,為學生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教材開發注意滲透基本數學思想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數學教學目標和層次也需要不斷深化。教師除了為學生教授數學知識、鍛煉學生數學技能之外,還要帶領學生體驗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積累數學思想方法,并運用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指導自己的數學學習,形成完善的學習策略。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在數學知識當中,存在于教材內容當中,但并不是直接的附屬,是一種無形的滲透,具備一定的隱藏性。因此,教師在對數學教材進行二次開發的過程中,要注意開發數學思想方法,并有意識地將其滲透到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積極思考和自主感悟。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寶貴財富,是讓學生有效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開發教材中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并注重營造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自我感悟。例如,在圓的認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挖掘以及開發教材滲透極限思想。先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 n邊形,再到圓形,逐步為學生引入數學極限思想,讓學生了解圓形是n邊形演變的曲線圖形,幫助學生抓住知識本質與規律。
四、結束語
加強教材二次開發是優化數學教學實踐的關鍵措施,也是落實新課標提出的新型教材觀的重要體現,有助于發揮教材的應用價值,促進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因此,數學教師要徹底改變照本宣科和照抄照搬教材的教學現狀,將學生作為教材二次開發的立足點與核心,深入實施教材二次開發,使教材更加適應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綜合智能的開發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賴桂東.“微創”教材,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小學數學教材二次開發的思考[J].小學教學,2016(06).
[2]林泉.過程性、現實性、彈性:小學數學教材二次開發三要素[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