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堅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情感介入、有效提問、信息技術三種策略在中職智慧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論述,即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教師快速地對學生的學習全過程進行動態、實時的診斷評價和反饋,并通過情感介入和有效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學生頭腦風暴,從而生成智慧課堂。
【關鍵詞】中職專業課程 智慧課堂 有效提問 情感介入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1B-0051-02
21 世紀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不僅是具有合格的技術與業務能力的人才,更應是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智慧型人才,這樣才能在現代化發展的浪潮中與時俱進、成功應對挑戰。但多年來,中職專業課程教學一直都是白板上的幾張 PPT 和教師在講臺上聲嘶力竭的四十分鐘講授,學生感到味如嚼蠟,毫無興趣,對知識的掌握僅僅停留在基本的記憶上。本文提倡的智慧課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以問題去引導教學活動的持續展開和不斷優化,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筆者認為,教師要創立一個智慧課堂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情感介入、有效提問、信息技術。
一、情感介入
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情感具有強大的正能量,它能激發學生懂得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動植物以及與世界萬物之間的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甚至能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但是,在現實的學科教學中,重知識輕情感的失衡現象普遍存在,即使在新課程理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情感因素的實施與應用情況仍不容樂觀。課堂實踐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情感介入是智慧課堂的基石。學生如果不喜歡這門專業課,不喜歡上課的教師,學習興趣的培養將何從談起?我們藥理課程采取了以下三個措施來進行學生專業課程的情感教育:
(一)激情導入。根據最近發展區原理,我們采用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社會的視頻案例或故事導入這節課的內容,引起大家共鳴,然后提出相關專業的問題,讓學生能夠踮踮腳、伸伸手就夠著這節課的重點,并置身于職業情境中,感受職業氛圍。比如學習對癥治療和對因治療的課程時,我們以吃麻辣串引發寄生蟲病的視頻導入,學生看后唏噓不已,討論良久,很多人都明白了蕁麻疹只是癥、寄生蟲才是因。又比如課前講述醫學院教授服藥后夢游啃尸案的故事,在學生中引起軒然大波,大家對藥品不良反應更是心有余悸,印象深刻。
(二)教學急智。課堂不是舞臺,學生不是道具,教案不是劇本,教學也不是表演。課堂是動態生成的開放課堂,在教學中經常會有與課前預設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情況發生,教學不再按照預設的路線前進,教師要善于用教學智慧捕捉非預設性生成資源,并加以合理的利用,有效達到教學目標并激發課堂生命活力,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精彩紛呈。比如有一次,筆者在課堂上播放了一個頭孢過敏急救的視頻,隨口問了一句:“班上有沒有青霉素過敏的同學???”本來想一筆帶過,講述一下過敏急救的重點內容。沒想到居然有一個學生怯生生地說她青霉素過敏。筆者的教學急智一下展開了:讓她口述一下過敏時的表現,醫生采取的搶救措施。她講述完后,筆者還讓所有學生鼓掌,對她的分享表示肯定。這位學生后來說最喜歡上筆者的課,并成為期考唯一一位滿分者。
(三)記住學生。教師要記住的不只是學生的姓名,還有他們的外形相貌,甚至是一些小毛病、小習慣,這比你四十分鐘滿堂灌有效得多。教師只有尋找完善的情感提升策略,才能真正做到轉識成智,利用情感教育開啟智慧課堂之門。比如有一次,筆者看見一位學生上課老在抓癢,下課筆者就找她談話,她把手伸給我看,筆者判斷是癬,就推薦了一些藥物,講了些注意事項和衛生習慣。這位學生很感動,對學藥理學課程的興趣變濃了,期末考試也由以前的不及格提高了九十多分。
二、有效提問
有效提問是智慧課堂的靈魂。根據中職教學內容和學生個性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探索實踐探究型理答:即以完成任務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手段,學生圍繞問題收集、加工、處理信息。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或獨立探索,或做討論,或在教師指導下,最終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比如我們在每節課課前有個輪流說的任務,教師在上節課結束后給每個小組安排一個問題,學生下課后組織討論,歸納總結,然后這節課上課前講述自己的觀點。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表達能力,又創造了一種“高挑戰、低壓力”的教學氛圍。
其次,教師要提倡鼓勵型理答,因為愉快的情緒體驗和興趣激發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會產生積極影響。如我們提問:“度冷丁和嗎啡在藥理作用上有什么不同?”這個問題只要翻書就能答出,適合對基礎差的理解能力不足的學生提問。他們會發現自己居然也能答出問題,獲得同學的掌聲,從而樹立學習的自信,滿足學生對自尊和成功的需求。 (下轉第65頁)
(上接第51頁)
再次,教師要適當追求延展型理答。對于部分學生“吃不飽”的難題,要準備高挑戰、能力要求強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需要把學過的知識過濾、還原、重構,講究邏輯性,注重啟發性,富有節奏性,力求形象性。如“為什么度冷丁常用,而沒有成癮性的鎮痛新卻不常用?”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學生如果沒有強大的藥理學功底,沒有足夠的歸納理解能力,就不能把有用的知識過濾出來,就不能把逐個將藥的治療過程演繹出來,就不能再造出一個理性的認識。
最后,教師不僅在教學過程中要提專業有關的問題,還要向學生提出一些地方性生活現象和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斷;給學生一些機會,去體驗社會生活現象;給學生一些有典型性、啟發性的案例、資料,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帶著懵懂的新知識去分析、認識社會中的事物,讓所學有所用。這樣的課堂有思維的碰撞、知識的應用、理性的思考、快樂的傳遞,學習過程即是智慧的再造過程。如我們上課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出門通行證”,有讓全班學生登錄網上好藥師藥店調查最好賣的藥品的藥理特征,有讓學生根據自己手上的藥品說明書畫一張思維導圖等內容。學生發現學到的知識實實在在地得到應用,積極性都非常高。
三、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智慧課堂的保障。沒有信息技術的支持,智慧課堂就不會擁有普及性、即時性、延續性。
首先,信息化技術保證了智慧課堂的普及性。我們開發的 guilinwx.com 桂林市衛生學校藥理學平臺,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拓展知識,也可以讓基礎差的學生重新回爐課程提綱。讓學生登錄平臺,可以直接進入藥理實驗微課,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手機上學習實驗技能。
其次,信息化技術保證了智慧課堂的即時性。筆者使用 Kahoot 軟件理答,全班每個人 2 分鐘內可以馬上點擊手機作答,答完后師生可以立刻在白板大屏幕上看到全班學生的答案、作答時間以及即時評價,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信息技術保證了智慧課堂的高效。
最后,信息化技術保證了智慧課堂的延續性。筆者使用微信大屏幕理答某個案例,學生只要把二維碼拿回去,用手機掃一掃,想什么時候答案上墻都可以,覺得不對,可以撤回,重新上墻。
總的來說,中職學校培養的不僅是一雙雙勤勞能干的雙手,更需要培養一個個聰明智慧的頭腦。智慧課堂基于動態學習數據分析,教師能夠快速地對學生的學習全過程進行動態、實時的診斷評價和反饋,并通過情感介入和有效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頭腦風暴。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得到專業的提升,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練就本事、提高技能。
【參考文獻】
[1]史耀暉.轉識成智,情感教育開啟智慧課堂之門——基于對衛校師生調查基礎上的因素分析[J].新校園旬刊,2014(12)
[2]孟德全.慧眼識“意外”妙手促精彩——中職數學課堂生成性教學的實踐探究[J].科技視界,2014(4)
[3]周琴香.問題啟迪思維實踐增長智慧——芻議中職課堂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J].中國孵化器,2013(11)
[4]劉 斌.重視課堂理答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考試周刊,2014(22)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