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金燕
【摘 要】本文論述通過“讀、寫、考”三個價值維度建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提出將課外與課內聯系,結合語文教材中的單元知識說明、單元知識要求,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文本的方法,學會寫作文,學會考試,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關鍵詞】高中語文 高效課堂 讀 寫 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1B-0103-02
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專家組核心成員崔巒教授說過:“語文教學應以教科書為主,用好教科書,緊扣文本,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同時又不能視教科書為主宰,應適當地拓展和引領?!彼赋稣Z文教學課內與課外拓展的辯證關系:“課內時間有限,知識有限,母語學習應課內學方法,課外學知識?!毙抡n標人教版高中語文的必修五冊教材使用時間到目前為止,不超過十年。這套教材從編寫到內容的設置都獨具匠心,五冊書在知識鏈上形成了很好的聯系。特別是每一個單元的單元說明,既體現了文體知識又明確了學習的方向。不過,許多老師在備課時會忽略這個單元說明,直接就進入課文分析,以致失去了方向。筆者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對現行高考內容的把握,嘗試將課外與課內聯系,結合教材中的單元知識說明、單元知識要求,從“讀、寫、考”三個價值維度來建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一、讀:學會閱讀文本的方法
當前,高考對學生的寫作與閱讀能力考查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主要考查的文體為文言文閱讀、古詩詞鑒賞、散文鑒賞、小說鑒賞、人物傳記閱讀,考得較少的是新聞通訊。除了人物傳記在教材中收錄極少,其他文體可以說是構成了人教版高中必修五冊教材的主要內容。所謂閱讀鑒賞,是以理解為基礎,在讀懂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更進一步的鑒賞。所以,通過教材課文落實閱讀方法是最基本的價值維度。
例如,散文閱讀的方法。散文閱讀鑒賞其實是幾種文本里考得最難的,雖然它是現代文,但文章思路天馬行空,作者往往思接千載意在言外。學生在閱讀散文時往往抓不住要點,對主旨總是把握不定。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 2,第一單元就是散文單元,在單元知識目標中明確寫有:要展開想象的翅膀,力求身臨其境,感受作者心里的搏動,體會作者所描述的美景,由此進入一種審美的境界。據此,筆者制定了散文閱讀的方法目標——“片段閱讀法”:整理散文中的寫景片段,尋找各片段描寫上的共同點,進而找出對這些共同點的評價抒情句子,從而總結出文章主旨。這一方法是從散文的本質特點入手。
縱觀這一單元的所有課文,筆者以《故都的秋》為范例,落實“片段閱讀法”的教授。在講課中,筆者首先明確了第一、二個場景:庭院秋草、北國秋蕊。然后讓學生據此進行歸納,得出其他的幾個場景片段:北國秋聲,北方秋雨,北方秋果。在幾個場景中發現共同點,都是秋天的代表景物,景物都是清、靜、凄涼的顏色,結合最后兩段的評論,發現文章的主旨是對深遠蕭瑟的秋的懷念與喜愛。因為散文的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在其內容的跳躍,無法尋找時間或空間上的顯性聯系。但我們在閱讀中會發現,寫景狀物類散文必然是以一個核心事物為線索串起全文的,作者往往以這一事物為寫作的核心展開聯想描繪出一個個景象畫面。既然無法做到找出寫作的順序,干脆“倒過來”讀,直接拆解出一個個畫面鑒賞再合并,展開聯想與想象,尋找共同點。
通過精讀《故都的秋》,根據散文文體的根本特征,完成了散文“片段閱讀法”的教授。這就是筆者結合單元知識目標與教學目標做出的第一個價值維度“讀”。以此為范例,達到讓學生舉一反三的效果,用這方法去解讀其他課外的散文。
二、寫:學會寫作文
語文的能力就是兩個基本:讀與寫。在高考當中,寫作占了 60 分,幾乎半壁江山。因此作文在語文考查中十分重要。按照現在的高中教學安排,基本上最多能做到每周一篇大作文。許多老師對作文寫作的指導僅僅停留在作文講評中,或只是在高三時作為專題講授。筆者認為,作文不僅是寫作的訓練,更是思維的訓練,作文訓練不僅是作為獨立存在的專題,更是與課文教學息息相關的?;蛘呖梢哉f,通過課文教寫作應該是教師備課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教學的進階內容,而不應該只是單純、膚淺地分析課文。因此,筆者在備課時會結合單元知識目標,結合課文本身的寫作特點,實現教學上的第二個價值維度“寫”。
比如必修 4 中的第三單元全是隨筆雜文,在單元知識目標中明確提出:閱讀時不妨從文章結構入手,沿著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所以,筆者在備課時明確精讀《拿來主義》,教學目標是學習文章的論證手法。在課文的學習中,筆者突出作者論證上的兩種手法:對比論證與比喻論證。開篇提出問題是以拿去、送去、送來三種主義與文章的核心“拿來主義”相比較,明確論點“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然后用比喻論證來分析解決問題。通過課文學習,筆者讓學生學以致用,在平時的寫作中,先用近義組詞法分析觀點進行對比論證,然后用比喻論證來尋找事例進行觀點的闡述分析。多種寫作技巧的運用,讓學生的作文有了一縷亮色。
高中階段的寫作,以議論文為主,如何讓學生寫得生動論得深刻,是我們在備課中最關注的問題。其實,(下轉第105頁)(上接第103頁)只要有心,筆者發現,許多課文都能作為寫作的范本。本來能選入教材的都是經典,寫作的經典、閱讀的經典,可是許多時候,大家都忘了這最基本的一點,而去找高考優秀作文為寫作范例,舍近求遠。發掘課本資源,分析大師的寫作方法,學習前人先賢的寫作技巧,這是提升寫作技能最便捷的途徑。
三、考:學會考試
面對高考,我們在教材教學中往往要考慮考點的落實,除了教會學生分析“這一課”,還要能歸納出普遍規律,做到教會學生分析“這一類”。教材所選的篇章都是文體類型中的經典篇目,具有鮮明的文體特點,若能以此類課文為閱讀范本,便能結合高考考點,實現閱讀方法的教授。
例如目前高考的大閱讀文體是小說與散文,筆者在教材教學中就注意分析五冊書的小說與散文單元,按文體的特征,結合每個單元的單元說明提示,逐步落實閱讀方法與答題模式。以小說為例,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環境”,必修教材的編寫就是按照這樣的要素落實三個知識點。必修3第一單元是小說單元,這也是高語文教材第一次出現小說這一文體。在第一單元的單元說明中明確指出:“學習這個單元,要著重欣賞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欣賞人物形象,要注意情節、環境與人物的關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品味小說語言,要注意把握敘述語言與人物語言的不同特點,體會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體會不同作者的不同創作風格?!苯Y合考點解讀,其實就是小說閱讀考查當中的關于人物的兩個基本題型:人物形象分析,情節與環境對人物刻畫的作用。有鑒于此,筆者在備課時以《祝?!窞榫x課文,以“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為總綱設計教學。
首先,著重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設計兩個思考題: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點;概括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在閱讀分析中,通過比較,明確這兩個題型的答題差異。其次,結合課后練習,收集《祥林嫂》的舊版電影,思考:電影中設計了“砍門檻”的情節,你覺得合適嗎?在爭論中,落實情節的作用,歸納答題的思路與模式。最后,圍繞“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分析文中的幾次下雪場景描寫,從而落實環境描寫的作用。
《祥林嫂》作為一篇經典的小說,無論是人物、情節還是環境描寫都極具代表性,以此為范本,與高考的小說鑒賞題型相結合,實現了單元知識目標與考試目標的完美對接。這就是筆者在教材教學中的第三個價值維度“考”。
任何一科高效課堂,都是要求在 40 分鐘里盡可能地完成能力與知識的傳遞。語文,因為其外延與生活相交,以及考查的內容廣度,往往使得教師忽略了教材而只注重課外知識的補充。所謂高效,若能扎根于教材,就能使課堂教學取得實效。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