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月紅
摘 要: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美術教學水平有升高的趨勢,在培養高中學生審美素養以及提升其綜合素質方面獲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對高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實施路徑進行了分析探討,希望為相關教師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美術教學;有效性;實施路徑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推進,高中逐漸摒棄了長期以來只注重高考科目教學的教育教學模式,開展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教育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審美素養及藝術修為為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也逐漸被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可和接受,而美術教學無疑是實現學生審美素養及藝術修為培養的最佳途徑。那么,如何提高高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
雖然美術教學是現代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傳統美術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審美素養及美術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敢于突破常規,創新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比如,在進行美術教學之前,教師可通過引用和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故事或音樂等引導學生進入主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更容易進入美術學習狀態中,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對美術的求知欲以及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同時,教師還應以學生為主體,應留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及時間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按照固定的標準去學習和模仿。比如,教師在教《巴爾扎克》這一內容時,可提問為什么作者羅丹會把巴爾扎克的手砍掉,之后讓學生對此進行討論交流,并鼓勵每一位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教師再從中加以適當的指導,讓學生充分理解羅丹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創作意圖,借此積極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術教學內容。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提高美術課堂效果
運用多媒體工具能將美術中多姿多彩的世界直觀呈現給學生,同時能將美術中所要表達的內容更形象、多角度地傳遞給學生。美術追求的是視覺的感受,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來提高教學效率及效果。比如,在學習《走進抽象藝術》這一內容時,學生很難理解以及想象什么是抽象美,這時,美術教師就可利用多媒體播放爵士樂或其他和內容相符合的音樂,讓學生通過音樂的滲透感受畫中的抽象,從而對作品產生聯想及感悟,提高審美能力。再比如,在教授《中國古代繪畫》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將所搜集的視頻、圖像、音頻等資料播放出來,使學生多個感官參與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在學生欣賞作品之后,對學生進行分組,談論交流自身的感受體會,使之不斷深化,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將文字、音樂、圖片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將學習美術的過程變成欣賞的過程,提高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積極性。
三、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科學進行教學評價
多元化評價要形成評價過程多元、評價方式多元、考試內容多元等全方位、全過程性的評價體系。美術教學評價應從整體著眼,應科學合理、易操作,旨在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以及有效約束教師的教學行為。目前,高中美術教學評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師應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從教學評價的過程以及評價方法應多樣化,根據不同的教學情況和學生實際的情況作出科學合理的選擇出發,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評價過程多元指對學生學習評價過程的多元化,建立形成性評價同總結性評價結合的全過程評價體系,將學生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結合,通過提問、測驗、寫小論文等來加強平時考核,明確平時考核在總成績中的比例。還可開展教評學活動,對學生作業、提問等學習情況進行總體、個體評價,將評價結果同平時成績、德育考核等相掛鉤。
評價方式多元指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師應針對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形式的評價,比如評語、學生作品展示等,并充分肯定和鼓勵學生的進步,通過教學評價使學生了解到自身的進步,增強他們學習美術的自信,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藝術修養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同時教師能從評價信息中獲取教學反饋信息,以便及時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及重視。要想提高高中美術教育的有效性,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等途徑來實現美術教學的有效性,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率及效果。
參考文獻:
[1]張 璇.新課標視域下高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組織實施路徑[J].新課程(下旬刊),2015(8):204-205.
[2]王春華.新課標視域下高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組織實施路徑[J].新課程(下旬刊),2016(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