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林 田德勝
[摘要]在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運用現代學徒制可有效提升學生默會知識能力,并為其提供頂崗實習機會,盤活社會資源。而保障制度是現代學徒制運行的基礎。因此,本文從政府、學校、企業、學生等方面探究影響保障制度構建的因素,并得出需要構建持續發展的非正式制度、校企合作正式制度、教學組織管理制度、課程開發質量保障機制,促進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的順利運行,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學徒制;保障制度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8)01-0024-02
學徒制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隨著經濟的發展,學徒制也逐漸與職業教育相結合,傳統學徒制得以向現代學徒制轉變,并成為職業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大政策。就目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運行情況來看,學生學習水平得以有效提高,但在保障制度構建層面仍存在問題。政府、學校、企業與學生作為現代學徒制的四大主體,對其順利構建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探究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運行保障制度的構建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運行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默會知識能力。專業的技術人員、建筑工程師與專家是知識能力默會的主要載體,現代學徒制運行模式下,教師為學生提供建構知識的真實背景,從而向學生有效傳達知識,使學生從真實的體驗中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同時,現代學徒制是個性化教學,學生可以與指導教師或職業指導人員(以下代稱為師傅)進行多次溝通,并針對職業技能反復訓練,師傅也可有效知曉學生的情況,便于針對化指導,提高教學實效性。
(二)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機會。現代學徒制的教學形式采取指導師傅帶領學生的形式,且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針對性,工作過程體系也得以完善。師傅既可以參與課堂設計,也可結合自身特點主講專業課程,促使人才培養具有針對性。此外,現代學徒制還重視學生技能培養,形成基礎技能、實務技能、職業技能訓練體系,并為學生提供更多頂崗實習的機會,提升其實踐能力。
(三)盤活社會資源。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中涵蓋豐富多彩的實訓項目,并有大量專業人才參與教學中,增強教學隊伍的實力。也有部分實踐教學在建筑施工現場進行,即開拓了教學場地,也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師傅也會在教學中學習更系統的專業知識,并從學生培養中獲取成就感,從而激發其工作熱情。在一定程度上,現代學徒制也盤活了社會資源,緩解企業壓力,也為學生提供實踐場地。
二、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運行保障制度構建的影響因素
(一)政府。現代學徒制的運行,政府可以有效滿足崗位對勞動力的需求,并為勞動力流動的和諧與穩定提供保障。在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中,學生會逐步走向企業參與實踐教學。但學生作為實習生,勞動力與報酬易出現矛盾情況,且企業的最終目的是利益,難免會出現校園、企業不平衡現象。因此,政府需要出臺相關法律,為學校、學生、企業的利益提供保障。
(二)學校。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實施,學校或多或少會得到政府的資助,從而與企業共享辦學資源,拓寬生源渠道,從而推動學校內部建設并提升辦學質量。但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需要實現校企合作,真正促進學校與企業的溝通與合作,不僅需要專業的教學隊伍,還需為教學順利創造環境。
(三)企業。現代學徒制可讓企業獲取資助,并得到一批勞動力,解決自身問題并得到學校技術服務。但企業的盈利目標不會改變,因此,需要企業對現代學徒制的運行提供真正的積極支持。解決多名學生跟隨一名師傅學習的現狀,促進學生與師傅的交流,使學生的付出與回報可成正比。同時,企業還需改變教育看法,思考育人問題,將企業文化融入職業教育,從多角度去理解職業院校,并積極參與現代學徒制保障制度構建工作,將人才培養問題與企業發展相關聯。
(四)學生。現代學徒制可以使學生獲取技能培訓的條件,實現其個人價值。但部分學生對現代學徒制存在錯誤認識,認為進行現代學徒制培養就是去企業當工人。因此,很多學生不愿意參加實踐訓練。學生需要關注教育方針,轉變對現代學徒制的看法,積極的走出學校,參與正規的實訓學習,使自己得到鍛煉,并獲取專業技能知識。同時,學生還需放低姿態,虛心求教,與師傅多加交流,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最終提升職業水平。
三、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運行保障制度構建
(一)持續發展的非正式制度構建。非正式制度的構建與運行,可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學生、教師、社會、企業等對高職院校教育體系的偏見與認知。能使其認識到高職教育的優點,消除其對高職教育的誤解。在進行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時,企業人員與學校教師也能有效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提供更具專業、針對化的職業技能知識。同時,非正式制度的形成與建立、宣傳在于政府對其是否重視,只有政府對其感到重視并積極引導,才能構建完善的非正式制度,促進現代學徒制的持續發展。例如,政府相關部門可建立《高職院校質量檢查報告制度》、《高職院校實習生崗位安排與薪資制度》、《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管理制度》等,同時構建宣傳渠道,促使社會人士、學生、家長了解所學高職專業發展前沿,摒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向工人發展的思想,培養出具有高職業素養的建筑工程師。
(二)內容豐富的校企合作正式制度構建。加強校企合作,構建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形式之一,要想促進現代學徒制的發展與推進,需要建立內容豐富的校企合作正式制度。首先,政府部門需要制定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相配套的校企合作政策,明確建筑工程與施工工地之間的關系,并將工學結合作為培養目標實現的過程。其次,還需完善相關政策體系,使建筑工程技術的發展內容更具針對性與明確性,同時還需強調政策內容與高職院校發展的可執行性,并探尋校企雙方合作利益著力點。因此,還需在政府的監督下建立《校企合作補貼制度》、《建筑工程實訓保險制度》等政策性文件。并針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需求建設建筑實驗室,加大資金投入,鼓勵企業建設建筑實訓場地,配置相關設備。此外,還需積極構建校企合作制度,建立合作委員會、建筑事業管理委員會等機構,確保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的順利運行。
(三)教學組織管理制度構建。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現代學徒制教育,要求建筑教學組織過程嚴謹、教學環境活潑、教學內容豐富。因此要想順利運行現代學徒制,必須配備專業教學組織管理制度。首先,制定嚴格的《建筑類行業注意問題》文案,明確《工學交替的管理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順利運行。同時,還需制定《建筑工地管理制度》、《建筑工程技術就業準則》、,保障學生實訓安全。亦需制定《實訓管理辦法》,對學生應遵循的紀律、校企合作應結合的原則、學生可獲得的經驗與報酬進行明確的規定。此外,還需建立《成績管理規定》,結合建筑工程技術教學大綱與職業需求,解決成績管理亂象。建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就業制度》,為學生就業提供機會,并指明方向,防止學生畢業后迷茫期的出現。建立《學徒制師資管理策略》,提升師資教學水平。確保教學團隊總有工作責任心較強的師傅,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指導。也可為師傅提供培訓、學習與深造的機會,并為其提供薪資分配方案,從而為學徒制教育的發展提供保障。
(四)課程開發質量保障機制構建。課程開發質量保障機制的構建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從國家層面對課程內容框架進行確定,保障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模式的運行質量。為此,高職院校需與企業進行積極合作,成立聯合教育學院,并共同進行試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可將現代學徒制體系分為三個模塊,分別是建筑工程職業素質養成、建筑工程職業技術基礎提升、建筑工程職業崗位需求滿足。且整個培養體系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與就業方向,并圍繞其個體生涯的持續發展進行設計,從而培養學生職業技能,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其次,還需構建評價制度,構建質量保障體系,以確保學生不會被異化成為“工人”。基本政策制度作為質量保障的基礎,但評價制度則可稱為質量保障的決定性要素。從考核內容上看,學生將會被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優秀、良好及不合格。此外,還需結合建筑工程技術實習考核標準構建準人制度,通過自評、教師評、互評、企業評等方法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高職院校也需構建評價標準,為評價的合理性提供保障。從而通過評價改進教學、構建人才培養制度、促進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順利運行。
結語
通過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運行意義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可知政府、高職院校、學生本身、企業皆對現代學徒制有些誤區,例如將實習與“工人”混為一談。因此構建可持續發展非正式制度、校企合作正式制度、教學組織管理制度、教學開發質量保障制度,可有效規避對現代學徒制的誤會,真正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最終目標,保障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順利運行。
參考文獻:
[1]郭金洲,譚立群.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基本框架及運行機制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11):341-343.
[2]平先秉.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運行保障制度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7(1):1-5.
[3]周桂香,蔣鳳昌.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實訓項目開發研究[J].實習實訓,2015(24):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