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姝美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創新學術話語體系提出明確要求。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面臨著危機,出現了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脫離現實的情況。本文主要從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內涵、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及其構建路徑三個方面來談了如何重塑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
[關鍵詞]網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8)01-0074-03
一、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內涵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隨著網絡日漸融入到生活的各個領域,網絡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社會輿論導向,在此情況下,抓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加強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建設就成為了亟待解決的話題話語權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
“話語權”是近幾年社會各界討論比較熱的一個話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那么,什么是話語權呢?要想了解話語權,首先要從“權”字展開,“權”既是“權利”,也是“權力”,即話語權是話語權利和話語權力的有機統一。話語權利,是人生來就有的、自然的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如選舉權,被選舉權,人身自由權等,話語權利,即說話的權利;話語權力則是指人們在傳播話語的過程中,話語對他人的思想、行為所產生的潛在影響力,決定了話語表達的效果和力量。因此,話語權可以理解為:在行使話語權利的前提下,其話語的有力量和控制性。話語,雖然是一個符號系統,卻是人們日常生活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因素。話語權就是控制輿論的權利,話語權掌握在誰的手里,誰就決定了社會的輿論走向,在當代社會思潮中,話語權指影響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殊性,“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職責,教育者幫助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概括地說,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具有說服力的活動,它通過語言的傳播來達到教育目標、實現教育效果,引領人們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因此,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便有了話語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簡單地說,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言說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所產生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二是該門學科在與其他學科比較中的優勢,優勢越大,話語權越大。本文所提到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主要是指前者,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話語在網絡中所產生的影響力,這種影響決定著社會輿論的走向,調控、引導著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二、網絡給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帶來的影響
網絡的迅速崛起,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場域,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在新的領域創新發展,但在另一方面也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發展帶來了諸多挑戰,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一)網絡給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帶來的機遇
1.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平臺
話語只有通過傳播才能被更多的人廣為熟知,產生影響力,正是由于網絡的發展,使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傳播方式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而是擴展到網絡空間,網絡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交互平臺,微博、微信、博客、論壇、貼吧等平臺的構建,豐富了人們交往的內容和方式,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大學生自由發表見解、討論交流,并且能夠獲取各種平臺提供的豐富的信息資源,可以超越國界、文化和語言的界限,使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得到充分傳播,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的途徑和方式多樣化,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傳播平臺更為廣泛,使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向更廣更深的空間進發,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影響力。
2.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時效性
時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在言說的過程中產生的效用。由于網絡快速地融入人們的生活,現代大學生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網絡中,在網絡世界自由化的世界中,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瀏覽到各種信息,這些信息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而這種影響是他們在網絡世界中自愿接受的,并內化于心,而不是教育者強迫施加給他們,這會使受教育者更容易產生情感認同,并利用網絡方便快捷的特點,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效用和認同感,網絡的這種優勢彌補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慢、范圍小的缺陷,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時效性。
(二)網絡給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帶來的挑戰
1.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主導性和權威性受到沖擊
傳統課堂上,思想政治教育者是課堂的主角,是課堂的組織者和支配者,話語的內容和形式的支配者,是受教育者獲取信息的唯一來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受教育者作為“聽眾”,自覺地接收知識,并對話語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深信不疑。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受教育的信息來源不僅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他們在可以在QQ、微博、微信等各種媒介上隨時隨地搜取海量信息,并繼而將這些信息傳播給他人,影響他人。據最新統計,中國的網民規模達7.10億,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51.7%,超過全球水平的3.1個百分點,這其中青年人居多,他們獲取信息的速度比教育者更快,獲取信息的內容比教育者更新,新媒體信息的這種快速性與時效性,無疑是與教育者形成了對峙,思想政治教育者失去了主宰話語的權利。
2.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失語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自動過濾掉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念,傳播主流社會意識形態,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核心思想,網絡環境下海量網絡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并有可能肆意傳播,使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到誤導,各種東西方文化相互沖擊碰撞,對于一些錯誤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者又不能及時站出來批判反駁,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失語。比較明顯的是,近幾年來,普世價值開始廣泛擴散傳播,西方國家的普世價值不過是他們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幌子,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尤其是對我國當代大學生產生了諸多消極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者若不及時采取措施,改變教育教學方法,必然會進一步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
3.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輸出方式受到沖擊
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網絡已經成為人們之間交流的一種重要載體,我們不得不承認,現代人每天都離不開網絡,每個人是網絡的使用者的同時,也是網絡信息的發布者,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動成為網絡社交中的一員,成為網絡主體中的“意見領袖”,善于網絡溝通,矯正錯誤思想,傳播主流意識形態,使自己的思想和觀念為受教育者所自覺接受并自愿追隨,再經受教育者對正確信息的傳播擴散,必然會有益于形成社會的一股清流。然而,目前相當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時代脫軌,并沒有開通微博微信等上網媒體,另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由于工作繁忙,科研任務重還有家庭等方面的原因,雖然開通了上網媒介,卻缺少與受教育者的溝通,對一些錯誤觀點視而不見,由于這種政治自覺的缺失,造成了與大學的疏離。還有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網絡溝通方式存在問題,在網絡中扮演著監管者的角色,在網絡中經常使用學術語言或官方語言,晦澀難懂,很難引起大學生的共識,難以融入討論。凡此種種,都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話語輸出方式受到阻礙。
三、網絡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構建的路徑
針對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建設出現的問題,我們必須因式而化,因時而進,增強針對性,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化挑戰為機遇,利用網絡的優勢,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新平臺
現代環境下,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生活的必需品,網絡信息的方便、快捷、多樣化等獨特功能深深吸引著大學生,要利用網絡的獨特優勢和大學生廣泛使用的微博、微信等網絡工具,創建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有關的微博、微信權威公眾號,并實時更新內容,涉及的內容應該是高質量、有趣味、時代性、有內涵、有利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構建,充分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豐富的信息資源。營造網絡下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的氛圍。微信公眾號“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和“思想教育研究”兩個平臺在傳播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方面就做得很好,其涉及的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方面面,內容豐富,正確引導大學生區分各種社會思潮,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其權威性和專業性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認可。網絡環境下,我們要借此機遇,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陣地宣揚主流意識形態,展現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時代氣息。
(二)利用網絡優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影響力
雖然網絡的發展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構建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辯證地看,二者之間并不是矛盾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借助于網絡有了新的發展契機和傳播渠道,其思想可以影響到更多的人,為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深入到網絡世界之中,學會使用“網言網語”,參與網上評論,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展開親密的互動,這有利于大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接受教育內容,并將其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話語內容應該符合學生生活關切,“回歸生活世界是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的基礎。”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內容不能空洞乏味,政策性太強,對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和有爭議的問題,要大膽討論,并給出正確引導,注重培養學生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共鳴,以此才會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自覺贊同,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傳播,提升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影響力。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網絡話語駕馭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當前背景下迅速融入到網絡環境中,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首先要適應大環境,,主動開通微博、微信等網絡交流平臺,并能熟練地掌握各種交流平臺的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特點,積極上網瀏覽最新信息和學術動態,緊跟時代潮流,了解大眾心理和時代訴求,積極發言,以便與學生展開互動,增進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聯系。其次,教育者要深入到“人民群眾”內部,實時關注大學生論壇、貼吧等大學生交流軟件,了解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真實關切,及時發現問題,有效辨別網絡信息,對于學生正確的話語給予鼓勵,增強其話語信心,對有些大學生的錯誤言論及時糾錯并給予正確引導,盡最大可能降低網絡負面話語所帶來的影響,使大學生的主要交流陣地風清氣正,正如江澤民所說:“意識形態領域,社會主義思想不去占領,資本主義思想就必然占領?!弊詈螅罅嫿ňW絡“意見領袖”,培養教育者的學術能力和理論水平,時時在網上更新權威文章或論斷,著力培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網絡評論員水平,使用正確的表達方式,采用幽默詼諧的話語來增強受教育者的理解和認同。
(四)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輿論導向
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輿論導向,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汲取營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等,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把這些中國特色社會理論話語運用到網絡中,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刻了解和堅定信仰,增強馬克思主義在各個領域的領導地位。習近平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毙聲r代下,更要旗幟鮮明的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融入到網絡環境中,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傳播,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旋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升自身學科知識水平,牢牢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輿論導向,用自身的實際行動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孫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建設的基本內涵與根本要求[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10).
[2]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3]于光.思想政治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視域探析[J].J教育評論,2014(1):87-89.
[4]江澤民.江澤民論有社會主義(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