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清
摘 要:伴隨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學校要將更多的關注點落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學管理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和教師形成有效的互動。文章對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闡釋了小學生紙模繪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最后針對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展開了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紙模具;創新能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6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1-05
一、小學生創新能力現狀
目前,我國多數小學已經意識到了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且也相繼開設了部分核心素養教育培訓課程,但是依舊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無論是創新意識還是教學內容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且家長教育方式多數還是沿襲傳統的教學理念,造成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工作受到限制。
二、小學生紙模繪制資源的開發
在小學教學資源研發的過程中,紙模繪制成為近幾年較為新興的教育熱點,主要是紙模涂鴉或者卡片模型,基礎材料是厚紙或卡片,借助外界因素將其制造成模型。若是追溯紙模繪制的根源,我國古代的油紙傘、油紙扇等都是紙模的先驅,也成為中國傳統工藝品[1]。在現代制作工藝中,不同種類的紙模陸續脫穎而出,包括紙碟、紙杯、紙瓢、紙帽、紙碗、紙盤、紙衣、紙褲等,不僅造型流暢性較好,且操作過程十分簡單,十分適宜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推廣應用。最重要的是,紙模體系不僅具備結構嚴謹的優勢,也以其逼真的造型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在小學課堂中應用紙模繪制教學,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可鍛煉小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磨練耐性,陶冶情操。不同于塑模和金屬模型復雜的澆鑄過程,紙模只要通過圖紙設計就可以自由地制作出任何類型材料的結合體,這一巨大的自由度是紙模魅力的來源[2]。
三、利用紙模繪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教學策略
1.優化科學引導機制
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綜合水平建立健全更加系統化的教學引導機制,從根本上轉變教學理念,融合心理學知識,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并且抓住創新意識的關鍵,鼓勵學生多參與相關活動。教師可以借助研究性教學活動和探究小組等引導學生參入課堂教學中,主要是指導學生形成小組,在統一主題任務下,進行發散思維的創作,利用紙模繪制的教學機制促進學生實現知識和能力的全面進步,也能發揮研究性學習和課外興趣小組的優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創新水平。
2.推廣科技活動
在小學教學工作開展后,教師要將紙模作為基本的教學媒介體,著重優化并且全面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師利用不同的科技活動和多種方法保證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也就是說,教師在實際教學機制中,要想提高學生對創新意識的認知水平,實現學生的綜合性發展。在小學教學結構中利用創新能力培養機制,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
教師要保證教學流程和科技活動的新穎程度,借助紙模創作可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才能和美術潛能,提高他們勤于動手、勇于創新的積極性,這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非常有利,進而發展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3.教師要完善教學評價
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要建構系統化教學評價,從多元化角度分析學生的基本水平和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利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教師要對學生的差異化學習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借助紙模繪制的成果展示對學生的綜合表現予以判定和分析,同時給予學生中肯的建議,保證學生綜合學習水平得以優化。另外,教師還可通過將學生的紙模作品進行展示,利用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形成更加系統化的評價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確保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氛圍,一定程度上為獨立人格培養工作的全面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和教師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充分發揮紙模繪制的教學優勢,提高學生的創新水平,達到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工作的目標,完善創新教學工作效果,也為教學效果的統籌優化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潘 麗.“模具制作”引發的思考--淺談素質教育中創造力的培養[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4(2):51-52.
[2]鄧麗萍.小學體育課堂參與式教學模具菜單化研究[J].運動,2014(22):112-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