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智 徐高榮 孫艷玲
摘 要:當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關鍵之一。文章通過對江西科技學院大學生創業意愿和創新能力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了大學生創業意愿和創新能力存在的問題,以期探究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和創新能力的因素,為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效能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意愿;創新能力;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12-25
一、調查方式
本文選擇大學生群體為研究對象,主要采用實地調研的方式對江西科技學院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為避免他人意見對問卷回答造成的影響,在問卷調查的過程中采取匿名填寫的方式,以保證問卷的機密性和內容的真實性。問卷發放和回收時間為2017年9月至11月,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0份,回收率90%,針對性別、年級、專業類別、創業想法和態度等17個問題,在江西科技學院的十二個學院中采用隨機發放問卷形式展開調查。
二、調查結果
1.創業意愿方面
第一,通過調查發現,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有39%的被調查者屬于創業堅定者,他們往往具有強烈的創業愿望。有31%的被調查者有創業的打算,但暫時沒有創業。20%的被調查者屬于創業夢想者,對創業的態度比較迷茫。10%的被調查者目前沒有創業的打算,屬于創業排斥者。
第二,通過調查發現,在學校開展的各種創業教育中,創業競賽對學生的創業意愿影響最為明顯。這一結果說明學校組織的創業競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利用創業競賽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創業技巧,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業能力和創業素質。
第三,通過調查發現,學校開設的創業教育課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創業意愿。學校開設的創業教育課程可以使學生接觸并學習到基本的創業知識和創業技巧,為學生今后的創業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2.創新創業能力方面
對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調查,有56%的學生認為要具備強烈的驅動力,84%的學生認為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69%的學生認為要有卓越的決斷力,48%的學生認為要有流暢的應變力,90%的學生認為要有高效的執行力。
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調查后發現,有34%的學生認為是自主學習能力,76%的學生認為是科研能力,30%的學生認為是組織管理能力,60%的學生認為是社會活動能力。
對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活動的調查,有22%的學生參加了大學生“互聯網+”活動,61%的學生參加了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設計大賽,8%的學生參加了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業”挑戰杯,9%的學生參加了科研創新活動。
三、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通過本次問卷調查,從總體上看,江西科技學院學生對創新創業是持積極、肯定、理性的態度,但也有些不足之處,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創新創業意愿較為強烈,對創新創業的方式、領域和地區的選擇較為理性,但在創業過程中往往是與所學專業背道而馳,創業啟動資金不夠,并且大多數學生并不了解學校所擁有的創業項目、創業基金。
第二,創新創業意愿動機雖好,但對自身能力太過高估,缺乏基本概念技能、人事技能、技術技能。對于大學生來說,其創新創業能力主要來自于教學內容和教師的言傳身教,這也就更加要求教學模式的轉化和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
第三,創新創業困難主要是缺乏創新創業資金,這也是廣大創業者創業前期面臨的最大難題。再好的想法,再好的科技,都需要資金的注入,再去研發,去實踐。這對在校大學生而言,學校的支持更是不可或缺。
四、優化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議
1.不斷拓寬創業競賽平臺,提升學生的創業意愿
創業競賽可以不斷強化學生的創業意愿,提高學生創業意愿和創新能力。因此,高等院校應當不斷拓寬創業競賽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創業競賽的機會,讓學生在參與創業競賽的過程掌握創業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進一步完善創業課程教育,增強學生的創業熱情
本次調查發現,高校開設創業課程教育對學生的創業意愿也有著較強的促進作用。因此,高校應當進一步完善創業課程教育,建立健全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斷豐富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改變以往陳舊的創業教育課程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創業教育課程教學效率和效果,進而增強學生的創業熱情。
同時,還要加快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要開設相關專業課和選修課,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學習到創新創業相關的內容。要由學校帶動,學院領導,教師指導,讓學生了解國家政府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明確方向。此外,要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成功創業校友的講座,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加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可度、歸屬感,開展相關領域專業知識的教學。
3.加強對創新創業的宣傳
通過學校官方網站、海報、講座、貼吧、微博、微信公眾等進行宣傳。尤其是利用建立關于創新創業的微博、微信公眾號,快速、有效地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信息,成立創新創業宣傳機構。
4.優化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要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和深度,每學期派相關課程教師參加國內、國際創新創業指導教育培訓,取得相應的導師資格。
其次,要組建跨專業的校企合作、專兼職配合的師資隊伍。聘請大型企業和政府部門相關專家,提供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知識和政策。
最后,學校成立關于創新創業的專門機構,牽頭負責,整合資源與學生專業相結合,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制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增強實踐指導能力。
5.加大對創新創業基金的投入
第一,要理論聯系實踐,指導實踐,從實踐中尋求經驗形成理論,探索創新創業。開辦關于創新創業相關的競賽,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和行業知識、市場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給予相應獎勵,給予相應的創新創業基金。同時,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培訓,為有創業意愿和創新能力的學生免費提供相關公益性服務和資金支持,為進入學校創新創業園的大學生敞開免費大門。
第二,要以創業帶動就業,形成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氛圍,激發大學生的新時代精神。打造時代新青年,激發創新創業意愿,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支持創新創業實踐。
參考文獻:
[1]李 磊.基于職業素質培養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6(7):97-99.
[2]李時椿,常建坤.創業學:理論、過程與實務[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趙良君,孟 趙,鄭 錚.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問題[J].教育與職業,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