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劍 袁夢
摘 要:按隨機分層取樣的原則抽取湖南1200名初中學生,采用青少年生活滿意度量表、網絡成癮量表對被試對象進行幸福感和網絡成癮的調查,探討初中生主觀幸福感特點及其與網絡成癮的關系。結果表明:初中生的主觀幸福感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初中生主觀幸福感與網絡成癮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負相關,網絡成癮是預測主觀幸福感的有效變量。
關鍵詞:初中生;主觀幸福感;網絡成癮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08
作者簡介:彭 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教師;
袁 夢,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教師。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指個人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做的總體評估, 包括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我國對SWB 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目前尚處于描述性和探索主、客觀預測因素階段,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 SWB水平反映了其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網絡成癮又稱網絡成癮綜合征(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指個體反復過度使用網絡導致的一種精神行為障礙,表現為對使用網絡產生強烈欲望,突然停止或減少使用時出現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現象。初中階段是人類個體生命全程中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個體身心發展整體加速又極不平衡,情感和意志相對脆弱,這樣的個體一旦在亦真亦幻的網絡世界中得不到適當的引導,很容易掉入網絡陷阱,對心理發展產生諸多負面影響。以往研究分別對主觀幸福感和網絡成癮進行探討的較多,把兩者聯系在一起的研究較少。有研究表明大學生網絡成癮和幸福感兩者間存在聯系,過度使用互聯網會導致社會參與的減少,網絡行為可能會影響對初中生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和消極情感。
目前國內還沒有研究說明初中生網絡成癮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本研究將通過調查初中生主觀幸福感和網絡成癮情況,探索兩者之間的關系,以期為提高初中生主觀幸福感提供科學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1. 研究對象
按隨機分層取樣的原則,從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長沙市開福區沄豐壩中學、常寧市板橋鎮中學、寧鄉市鐵沖中學、婁底市金星中學、長沙市鐵路第一中學這六所學校的初一至初三年級各隨機抽取一個班,共計1200人, 回收有效問卷880 份, 有效問卷回收率73.33%。其中男生452名, 女生428名;獨生子女410名,非獨生子女470名。
2. 研究工具
(1)青少年生活滿意度量表:該問卷是Huebner等人(1994)所編制,我國學者張興貴(2004)對該問卷進行了修訂,該問卷由36個項目組成,采用7點計分法,從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別評定為1~7分, 量表包含六個維度: 友誼滿意度、家庭滿意度、學校滿意度、環境滿意度、自由滿意度和學業滿意度,量表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在0.71~0.87之間, 穩定性系數在0.67~0.78之間。
(2)網絡成癮測驗問卷(IAT):該問卷是美國彼茲堡大學金伯利·揚(Kimber·S·Young)所編,我國學者張向陽對該問卷進行了修訂,同時進行了信效度的分析,克朗巴哈α系數為0.89,同時效度系數為0.77。該問卷由20個項目組成,采用5點計分方式,從很少至總是分別評定為1~5分,總分 20~49分為正常的網絡使用者,總分在50~79分為準成癮者,可能有網絡成癮問題,80分及以上為網絡成癮者。
3. 數據處理
使用 SPSS19.0對收集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多變量方差分析(MANOVA)、單因素的方差分析(ANOVA)和多元回歸分析。
二、結果
1. 初中生的主觀幸福感特點
(1) 初中生主觀幸福感的總體狀況。對初中生的主觀幸福感進行描述統計,初中生在主觀幸福感總量表上的得分平均值為4.85,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平均值介于4.43~5.20之間,相比主觀幸福感的其他維度,初中生在環境滿意度維度上得分(4.43)最低,友誼滿意度維度上得分(5.20)最高(詳細見表1)。
(2)初中生主觀幸福感在性別、獨生子女上的比較。以青少年生活滿意度量表的友誼滿意度、家庭滿意度、學校滿意度、學業滿意度、自由滿意度、環境滿意度為因變量,性別和獨生子女為自變量,對男生與女生、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主觀幸福感進行比較,采用多變量方差分析(MANOVA)的統計方法比較初中男生與女生、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主觀幸福感各項均值的差異。結果發現:初中生主觀幸福感在獨生子女上(F= 0.779,p=0.727>0.05)、男生與女生性別上(F= 1.455,p=0.191>0.05)的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
2. 初中生網絡成癮比較
初中生網絡成癮在性別、是否獨生子女上的差異顯著性比較。以網絡成癮量表的總分為因變量,性別和獨生子女為自變量,對男生與女生、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網絡成癮進行比較,采用2×2方差分析(MANOVA)的統計方法比較初中男生與女生、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網絡成癮均值的差異,初中生網絡依賴程度在獨生子女上(F= 4.01,
p =0.007<0.01)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是在性別上(F= 0.016,p=0.9>0.05)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初中生主觀幸福感與網絡成癮之間的相關分析
為考察網絡成癮對主觀幸福感造成的具體影響,將初中生網絡成癮與主觀幸福感各個分量表做相關分析,結果表明:網絡成癮與主觀幸福感各個維度均呈顯著負相關,且相關系數在-0.602~-0.204之間。為了進一步驗證初中生網絡成癮對主觀幸福感的預測作用,以網絡成癮、性別、是否獨生子女為自變量,主觀幸福感總分為因變量做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
結果表明:網絡成癮、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對初中生主觀幸福感都有較為顯著的預測作用,解釋率共達到17.3%。其中網絡成癮是預測主觀幸福感的有效變量,可以解釋主觀幸福感的5.7%的變異量,是否獨生子女、性別共解釋了11.6%的變異量。
三、討論
1. 初中生主觀幸福感分析
從整體上看, 初中生的主觀幸福感在中等偏上水平,友誼滿意度、家庭滿意度、學校滿意度、學業滿意度、自由滿意度、環境滿意度也都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從性別上看,男生與女生在主觀幸福感及各個維度上均沒有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男生與女生的主觀幸福感水平沒有差異。這種現象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其一,由于取樣的原因,男生與女生樣本幾乎均等,造成的差異也不會太明顯,其二,跟初中男生與女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有關,這個階段的男生與女生均以學校為中心,接觸最多的人是同學和老師,生活的環境是學校,生活重點就是學業,故他們的目標一致、環境一致,自己感受到的幸福感也沒有明顯的差別。從是否獨生子女上看,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主觀幸福感沒有明顯的區別,這與大部分的研究不一致。隨著經濟的發展,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家庭環境沒有很明顯的差異,獨生子女獨享的很多條件,非獨生子女也能享受,從而降低了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間的差異。
2. 初中生主觀幸福感與網絡成癮之間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初中生的主觀幸福感、網絡成癮兩者之間的相關非常顯著,主觀幸福感與網絡成癮之間呈顯著負相關,即初中生的網絡成癮傾向程度越低,主觀幸福感水平越高,這與崔麗娟等人的研究一致:網絡成癮青少年的幸福感與非網絡成癮青少年的幸福感有顯著性差異,非網絡成癮青少年比成癮青少年更具有幸福感。初中生網絡成癮對主觀幸福感的回歸分析表明,網絡成癮、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對初中生的主觀幸福感都有較為顯著的預測作用。已有的少量研究均表明,網絡成癮者與非網絡成癮者的主觀幸福感存在顯著性差異,導致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初中生的過度使用網絡帶來的消極生活事件頻頻出現,人際關系不協調,和家長老師容易出現沖突,孤獨、抑郁等消極情感體驗增強,以及生活習慣發生大的改變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降低網絡成癮者的生活幸福感。
四、研究不足
(l)本研究由于是對網絡成癮比較敏感問題的調查,學生可能會有所顧慮,隱瞞某些真實情況,從而對統計結果的真實性有一定的影響。
(2)本研究只分析了兩者的關系,忽略了其他的因素,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綜合考慮所有相關因素對初中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桂穎,周宗奎,平 凡.大學生網絡幸福感的特點及其與網絡使用偏好的關系[J] .心理與行為研究,2012(5):395-400.
[2]丁園園.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2005.
[3]路 紅,鄭志豪.大學生網絡成癮與主觀幸福感核心自我評價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11(8):951-952.
[4]柳艷艷.大學生社會支持與網絡成癮關系的研究[J].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57-60.
[5]胡 瑤.1191例上海地區中學生主觀幸福感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醫學,2008,20(4):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