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福翠 王用鑫
摘 要 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目標。本文主要論述了我國中高職教育銜接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內涵銜接、制定明確培養目標等解決問題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高職教育銜接 內涵銜接
職業教育現在已經成為我國教育體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我國的職業教育分成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兩種,如何實現兩者的貫通和銜接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式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寫,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實現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協調發展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戰略目標。但是長期以來,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各自為政”,相對獨立,在中高職銜接的過程中就出現列一些問題。
1 我國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
(1) 中高職院校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調查顯示,大部分的中職學校、中職學生家長和學生希望報讀高職院校,但是與之對應的是中高職院校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主要原因是:第一中職的學校更加關系的學生的招生而非畢業以后學生的情況,而示范性高職院校由于通過高考能夠招生到充足的優秀的普通高中畢業生,而不愿招收中職學生;第二,由于長期在中國學歷教育的影響,中職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素質比較低,比較難管理”的觀點影響了招生部門招收中職學生的意愿;第三相對來說學制的減少影響了高職院校的辦法收入,增加了學校的辦學成本。
(2)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
我國的中等職業院校主要分為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前者學校歸屬于教育部門在管理,后者屬于勞動部門在管理,這就早成了中職學校本身就沒有統一的管理體系。這就使得不同類型的中職學校培養目標差異很大,學制結構、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百花齊放”,難以達成統一的目標。
其次,職業教育既然分為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那么兩者應該在培養目標上就有明確的規定,然而實際情況是兩者相互交叉,模糊不清。中職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實用性初級技術人才,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高等應用型和實用型人才,什么是初級什么是高等卻沒有實際的量化依據。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終身教育理念漸入身心,一些中職的學生可以通過技能考試深入到高職院校繼續學習。這樣中職的學生就面臨了升學和就業兩種選在。以就業為目標,就會重視技能的培養,忽略理論學習;以升學為目標就會輕技能重理論,對于中職教育來說如何在技能和理論方面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是一個大問題。
(3)銜接的模式以學制銜接為主
我國中高職銜接的常用模式是對口升學模式、五年一貫制模式和3+2模式。其中“3+2模式”是最常見的模式。這種模式是在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完成3年的學習后再高職學校繼續學校兩年,拿到大專文憑。這種更多的是學制的銜接,而非內涵的銜接。
(4)課程體系設置重復度較高、專業設置不連貫
中高職學校根據各自的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計劃,教學計劃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上,客場是人才培養的載體。中高職的銜接說白了就是課程的銜接,但是目前缺乏統一的課程體系。以重慶的電子信息課程為例,專業課就有很多的重復設置,比如電路基礎,模擬電路技術、數字電路技術、單片機技術及應用等等。由于缺乏統一的課程標準和有效的溝通,重復內容多,造成了學生的厭學情緒,由于課程的難度是由易到難,后面哪怕是新的知識,由于積重難返,學生也跟不上課程的進度。
而在課程開發上,中職主要是基本技能課程的開發與應用,而高職主要是能力課程的開發創新與實操。從效果上就會看到,中高職銜接在文化課脫節和技能“倒掛”現象。進入到高職的學生學習高等數學和英語等公共課的時候感覺到比較困難,而在實際的技能操作上高職的學生卻遠不如中職的學生優秀。
(5)教材、師資資源缺乏銜接
現階段,理論教材很多中職學院的做法是刪減版的高職院校教材,而實訓教材很多高職的院校則以中職技能培訓教材為基礎,沒有在深度上加以提升,突出高職的特色,各自的教學資源也無法有效共享。
2 解決辦法
(1)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度引導中高職銜接工作
第一、搭理弘揚工匠精神,不斷提升一線勞動者的經濟和社會地位,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第二、制定中職升高職、高職升本科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全方位評估中高職學校的辦學質量和水平;第三、建立題庫制度,降低考試成本;
(2)設定連貫的中高職培養目標
我國在設定中高職銜接的培養目標時,不僅考慮目前社會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還要考慮長遠。換句話說,學校既要考慮職業性的社會需求,還要考慮學生升學的需要,以及學生未來創新能力和可持續能力的發展需求。因此,首先要統一中只有的培養目標,培養目標兼顧就業和升學的雙重需要,同時制定統一的中高職專業目錄,保證中高職銜接的有序和有效。
(3)學位銜接向內涵銜接轉變
表面上看,高職課程是在中職課程的基礎上所做的進一步設計,而課程內容沒有達到銜接的意義。
(4)政府統籌管理 制定統一的專業教學課程標準
隨著中高職教育銜接的快速推進,中高職教育的課程標準和課程體系難以銜接的矛盾越來越凸顯,就需要省級以上的政府教學主管部門,發揮統籌作用,集結各方面的人力和物力,充分發揮學校、企業、政府、職業教育集團等各方面的優勢,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適合中高職教育的統一的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保證中高職教育課程的連續性和銜接性,避免課程的重復開設和教學內容的重復講授,確保學生的技能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5)開發相應的平臺,促進教學資源一體化,建立中高職溝通
目前各地都組建了職業教育集團,建立了專業指導委員會,發揮職教集團的監督和協調作用,在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線,聯合開展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建立教學資源一體化的共享機制、發揮中高職教育各自的優勢,加強各自教師的溝通和協調,開發合適的教材,促進教學的提高以及中高職教育的發展。
3 結束語
中高職銜接是中國現代職教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相關問題的研究必然有助于各高職學院中中高職銜接工作的有效開展。中高職的銜接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發揮政府、企業、高校等各方面的優勢,揚長避短,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社會的發展提高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鑫,柳燕.《我國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研究與探索 2015.8
[2]張凱.《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高職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6.8
[3]王龍,吳磊,丁立剛.《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科教導刊 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