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鎮岳
摘要:根據文獻調研總結出課件中的信息結構和傳遞信息的各項特征,分析應用實例,總結出課件設計的原則,根據這些原則優化設計出用于筆者課堂的課件。并通過使用筆者設計的課件進行教學比較,初步探討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什么信息適合用課件呈現及如何呈現。
關鍵詞:課件;高中生物;教學效果
課件制作的一般問題
課件在高中課堂的流行和普及是近年來一個十分顯著的課堂教學現象,在課堂中使用課件是被高度認同的事情。有研究指出,就學生對課程的喜愛程度和對講授者的喜愛程度而言,在課堂上使用像課件這類現代教學技術是有積極的作用的。亦有不少研究同樣支持這個結論:應用媒體的種類差異本身,對于學習效果并無明顯的影響。然而重要的是,課件的使用與否對于學生的期末考試并沒產生更大影響。甚至有研究說課件使用會對考試成績造成不利的影響。
一些研究人員就生命科學的本科授課中如何恰當使用課件做了詳細的研究,在使用過程中對材料的呈現或隱藏,還有使用程序自帶的一些注解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好的輔助作用;文件的便攜性本身也使課件能更易于傳播和呈現。
而課件誤用的主要方面主要包括:包含有過多的信息,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下降嗎,假如能從其他途徑得到課件甚至覺得不必來上課;幻燈的視覺效果很差,或者相當乏味;幻燈片中有太多信息,使信息本身的可讀性下降;由于便利而濫用圖表;聲音和圖片的切換不當令人厭煩;多媒體的不恰當使用;在課件上使用未經修改的適用于其他媒體的素材,這樣使得課件的優點不能充分發揮;由于素材展示變得容易,授課進程往往被無意加快;沒有對技術故障做應急準備。
有效使用課件進行陳述需要注意以下事項:根據陳述的基本原則設計課件的結構,在所要講述的全部內容中不要超過5個主題;明確陳述的水平和內容的匹配性;恰當使用標題和副標題使課件之間的結構清晰,在同一張課件中不要放太多文本信息更不要單純朗讀文本內容;確保語速正常,不要被課件帶動而使語速過快;恰當使用其他媒體效果以增強表達效果,但切記濫用色彩音效動畫特技。
對于設計幻燈片有一些基本原則要遵守:避免在一張幻燈片中使用超過6行文本內容,并確保條理清晰;盡量使用圖表說明問題,并盡可能把圖表留給或分發給學生,但要注意版權問題;盡量避免使用紅色或綠色進行強調,主要是考慮到紅綠色盲的人群的需要;要做到文本信息逐條呈現,并確保新信息呈現時原有信息要進行暗化處理,這樣主要是能使讀者能集中精神在當前講述的內容;統一文本信息進入時的動畫效果,從右飛入是一種和我們多數人的書寫習慣相適應的文本進入方式,這樣看起來感覺比較自然,但也應該考慮文本進入時是否會影響原有信息的呈現;字體的選擇也是重要的,課件中中英文字體可以不特別正式,英文中Arial比Times New Roman更易于閱讀(中文楷體比宋體更易于閱讀);盡量在課件中使用統一的純文本內容的顏色,除非必要使用兩種或以上;注意背景深淺的選擇,如果環境明亮,則不適用暗背景,而若使用暗室,則需要考慮觀眾的精神是否會受影響;還要考慮一些學生對于白底黑字這樣的高對比度有閱讀困難,盡量適當降低對比度,比如用深藍色背景然后選用黃色字體。恰當使用課件結合其他媒體也是十分合適的,使用B鍵進行白屏切換可以不用關閉投影儀而暫時終止課件的播放。
課堂研究方法
在進行針對高一新授課使用課件影響的橫向比較研究中,在本人任教的班級中,兩個重點班和兩個平行班(分班結果保證入學重點班之間和平行班之間,初始條件一致)均以大型考試作為學段實驗周期,分別進行使用課件教學,即盡量通過課件展示素材(實驗組),和不使用課件教學,盡量使用學生手頭書本,或投影書本或印刷品內容展示素材(對照組)的實驗,每周期的教學后(某次大型考試之后)交換對照組和實驗組,這樣避免由于教學質量的差異導致授課質量不均(在課件使用尚未有明確結論前的折中做法),為了觀察教學時間對實驗的影響,最后一學段有意加長(但對學生教學效果可能造成明顯影響),略述如下表: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差異具體如下:在教材,練習,教師授課過程基本一致的基礎上,使用課件課件主要是增加了一些錄像,flash,和一些動態展示,課件課件中可能添加一些輔助圖表,但非課件教學組必要的圖表會在印發的資料或教材教輔資料中有所體現。課件的設計遵循在引言中提及的通過文獻調研總結出的的原則。
研究結果討論
就高三復習時縱向比較的結果發現,無論對于平行班還是重點班,使用課件與否對于學生的成績沒有造成明顯的影響,這很可能是學生在復習過程中,自主學習和測試的時間比較多,反饋形式也不太依賴于教師的課堂講授,至于講授方式對效果的影響更加微弱,然而本人認為為了準備課件會消耗更多的個人工作時間和精力,無論是就題目展示結合學生即堂回答的課型還是對測試的講評,主觀感覺,使用課件效果比較好的事跨章節的復習課,使用課件能更有調理地組織跨章節的內容進行復習。
就高一新授課的橫向比較發現,對于重點班,使用課件與否對成績影響沒有明顯差異,對于平行班而言則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在期末考試時,使用課件的一組成績比不使用的一組要顯著地弱些,當然結合該班其他科目的成績發現這里有其他因素造成的總體偏差,然而生物成績的差異依然較大,這很可能是學生忽略了對書本知識的記憶,也還有課件授課方式不利于學生對書本內容的重視有關。使用課件雖然學生的課堂反應更積極,但考試效果卻并不理想,這是本人在本研究中需要明確的一點。
有關具體知識點方面,在平時的課堂測試中(實驗結果在文中無體現)筆者發現:使用課件對提高學生識記和理解生命動態歷程有明顯的幫助,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過程;:對于概念的識記和概念之間關系的厘清,使用和不使用課件效果差距不大。比如對“遺傳物質”這一概念的理解;然而對于識記準確語言描述和一些靜態特征時,例如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細胞的特征,使用課件反而會使學生分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