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燕平,趙菲,胡淑芬,劉偉,梁建文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廣東深圳,518033)
目前,高血壓病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是危害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1-2]。高血壓病已經發展成為腦卒中、心肌梗死等重大疾病的危險因素,不僅提高了社會人群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同時也耗費了大量的社會醫療資源。研究表明[3],健康素養充足的高血壓患者能夠更好地控制其血壓水平。健康素養是指個人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和掌握健康信息,以及對這些信息形成正確理解,并運用其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與基本素質[4]。目前,我國高血壓疾病控制研究比較多集中在關于疾病治療或健康教育方面,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疾病相關健康素養的研究較少[5]。在醫院住院的高血壓病患者健康信息的獲取主要是通過醫護人員采用口頭健康教育、發放疾病健康宣教小冊子和組織病友交流會等方式,而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文化程度和理解力等因素影響了健康教育效果。回授法是一種有效和安全的健康教育模式[6],目前,在臨床中運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并取得較好的效果[7],而多媒體健康教育結合回授法可加深患者對疾病相關健康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掌握,進而提升其健康素養[8]。為提高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素養及血壓控制水平,本研究將視頻教育結合回授法應用于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經過實踐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0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9];②年齡≥60歲;③患者自愿參加,簽署知情同意書;④能完成高血壓相關健康素養評估者。排除標準:①意識障礙、智力障礙、軀體功能障礙者;②從事醫學和護理相關職業者。將2016年5月-12月住院的5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設為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 62~81歲,平均(71.4±4.2)歲;高血壓病程 6~20 年,平均(13.4±4.2)年;小學及以下5例,初中20例,高中及中專20例,大學及以上5例;已婚43例,其他(未婚/喪偶/離異)7例;有工作10例,無工作40例;家庭月收入 8 000~20 000 元,平均(15 000.0±3 500.0)元。 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心腦腎疾病6例。高血壓水平分級[9]:1級 12例,2級 11例,3級 27例。 將2017年1月-5月住院的5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設為實驗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61~80歲,平均(70.2±4.2)歲;高血壓病程 6~21 年,平均(13.4±5.3)年;小學及以下6例,初中18例,高中及中專20例,大學及以上6例;已婚44例,其他(未婚/喪偶/離異)6例;有工作12例,無工作38例;家庭月收入7 500~21 000 元,平均(16 000.0±3 800.0)元。 合并糖尿病 1 1例,合并心腦腎疾病5例。高血壓水平分級[9]:1級11例,2級13例,3級2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成立健康宣教小組 組長由護士長擔任,成員由4名責任護士組成,請科室醫生2名擔任小組顧問,負責質量審核及執行監督。責任護士負責制作疾病相關健康教育手冊及視頻。組長負責檢查健康教育落實情況,每月組織1次會議,討論存在問題及提出整改意見。小組成員均接受回授法的統一培訓,以確保回授法的應用質量。
1.2.2 制作健康素養宣傳手冊 健康宣教小組成員共同編寫 《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素養宣傳手冊》,主要包括高血壓相關健康素養知識的學習、高血壓相關健康信念的樹立、高血壓相關健康行為的形成和高血壓相關健康技能的培養等項目。內容主要介紹高血壓的病因以及易引起的并發癥;飲食知識包括忌煙酒,少食多餐,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多吃芹菜、木耳等含鈣量高的食物,綠色蔬菜、魚蛋類、粗纖維食物等也應適當攝入,以補充蛋白質;動態血壓監測意義和知識;有氧運動的意義和方法等。
1.2.3 視頻教育
1.2.3.1 制作健康教育視頻 健康宣教小組成員共同制作健康教育視頻,相關內容及制作質量由組長及醫生共同審核。視頻主要以《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素養宣傳手冊》為藍本,分為兩部分,第1部分為高血壓病相關知識、飲食知識、情緒對血壓的影響等,主要以文字形式表達;第2部分為動態血壓監測和有氧運動的意義和方法等,主要以演示形式表達。由4名小組成員負責錄制,其中1名演示動態血壓監測和日常步行運動量評估及分級方法,1名在旁語音說明,1名負責錄音錄像,另1名協助完成錄制。(1)動態血壓監測。①設備和方法:采用袖帶式動態血壓監測儀,袖帶縛于受試者左上臂,間斷自動充氣并以振蕩法進行24h動態血壓監測(24 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 toring,24hABPM)。 ②時間:日間(6∶00am~22∶00pm)和夜間(22∶00pm~次日 6∶00am) 每 30 min 測壓 1次。③記錄:記錄每次收縮壓、舒張壓測量值,并計算平均壓,記錄時間>22 h有效。即得到24 h平均收縮壓(24hSBP)與 24h平均舒張壓(24hDBP)、日間平均收縮壓(dSBP)與日間平均舒張壓(dDBP)、夜間平均收縮壓(nSBP)與夜間平均舒張壓(nDBP)的值。(2)評估目前日常步行運動量并分級。①用物:電子計步器。②步行評估:用電子計步器連續記錄步行運動量(步/天),記錄3 d,取平均值作為每日步行運動量。③分級評估:Ⅰ級為缺乏運動,運動量<5 000步/天;Ⅱ級為運動不足,運動量5 000~7 499步/天;Ⅲ級為基本活動狀態,運動量 7 500~9 999步/天;Ⅳ級為活躍狀態,運動量10 000~12 499步/天;Ⅴ級為高度活躍狀態,運動量≥12 500 步/天[9]。(3)運動方案。日常步行運動量分級在Ⅲ級的患者維持原步行運動量;Ⅱ級患者運動量為 5 000~7 499 步/天+打太極拳 10~20 min; Ⅰ級患者運動量為 5 000~7 499步/天+打太極拳 30~40min,以不勞累為宜[10]。此外對高血壓的病因以及并發癥、飲食知識、運動方案等相關知識采用動畫和文字形式進行表達。
1.2.3.2 視頻教育方法 由小組人員添加患者或其家人的微信,將視頻分享至微信朋友圈。住院期間指導患者及其家人觀看,講解并指導患者跟著視頻進行正確的練習,同時要求患者及其家人一起參與。出院后要求患者每3d需觀看視頻1次;每位小組成員負責10~15例患者,每2周通過微信了解患者血壓監測和運動情況及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并解答患者及其家人提出的問題。年齡較大或沒有手機的患者要求家人幫助患者通過微信與護士進行溝通。共干預2個月。
1.2.4 回授法 在患者觀看健康教育視頻和進行口頭健康教育后實施回授法,具體包括以下內容,①解釋: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疾病知識及健康素養知識(包括健康知識、健康信念、健康行為、健康技能),演示動態血壓監測、評估日常步行運動量等方法。②評估:請患者復述高血壓疾病知識及健康素養知識,演示動態血壓監測、評估日常步行運動量等方法。此過程除了請患者復述外,還進行提問,如“您可以再說一次嗎?”。③糾正:再次評估患者復述內容的正確性,聚焦患者未理解的部分,當患者回答或操作動作有偏差時,及時給予糾正,再次向患者進行準確示范后詢問患者 “您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嗎?”;借助視頻和健康教育小冊子解釋健康信息,及時糾正患者不正確的觀點和看法,直至患者掌握為止。④準確理解:再次請患者重新回答或演示,以鞏固患者準確的信息或行為。患者住院期間,回授法采用小組為單位,每5~6例患者為1個小組,由1名研究小組人員負責,每次時間15~20min。出院后每2周1次,每位研究小組成員負責10~15例患者,采用微信語音和視頻功能了解患者健康行為和動態血壓監測情況及請患者做好記錄,當患者反饋出現偏差時,采用溫和的語言進行耐心細致地指導,直至患者完全理解。共干預2個月。
患者入院后,向患者發放由課題小組成員編寫和制作的 《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素養宣傳手冊》,進行口頭宣教,介紹高血壓的病因以及易引起的并發癥、飲食知識、動態血壓監測意義和知識、有氧運動的意義和方法等;示范動態血壓監測和記錄、日常步行運動量評估及分級方法等內容,并講解注意事項。患者出院前研究小組人員添加患者或其家人的微信,每位小組成員負責10~15例患者,每2周通過微信了解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及要求其做好記錄并解答患者及其家人提出的問題。共干預2個月。
在患者干預前和干預后(患者回醫院復診時)采用高血壓疾病相關健康素養簡易量表[11]進行測評。該量表包括書面素養(評估研究對象的閱讀能力)和功能性健康素養(評估運算能力、理解能力)2個維度。書面素養共30個條目,每答對一題即得1分,共30分;功能性健康素養共13個條目,每答對一題即得5分,共65分,兩部分總分為0~95分。總分<60分表示健康素養缺乏,60~75分表示臨界健康素養,>75分表示健康素養充足。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3。調查問卷由本研究小組人員當場發放并當場收回,要求患者獨立作答,如不能獨立作答的患者由研究小組人員對量表條目逐個進行解釋,并代填寫后請其確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分別發放調查問卷53份和52份,均有效回收50份,有效回收率分別為94.3%和96.1%。同時了解患者血壓監測結果。
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 α=0.05。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健康素養水平比較見表1。從表1可見,干預前兩組患者健康素養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健康素養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健康素養水平比較(n)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水平比較見表2。從表2可見,干預前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Hg,±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Hg,±s)
時間干預前組別實驗組對照組n 50 50 t P干預后 實驗組對照組50 50 t P收縮壓160.7±10.3 161.2±11.1-0.622 1.000 129.6±10.1 144.2±11.3-9.012 0.002舒張壓101.1±14.0 99.7±15.2 0.742 0.547 82.2±8.8 94.6±11.1-4.727 0.032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常見病,因其發病時間長、難以控制,容易并發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高血壓病健康素養是指為控制高血壓所需的獲取、理解、采納高血壓病相關的健康信息和服務,并做出正確判斷和決定,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12]。 研究結果顯示[13-16],年齡與健康素養呈負相關。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前兩組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素養缺乏分別占了50.0%(25/50)和52.0%(26/50),從而影響其在自我健康管理過程中的正確判斷和決定。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是隨著患者年齡增加,其認知能力及讀寫能力下降,在獲取及利用健康信息方面存在較大的困難,理解和行動能力下降,造成其掌握健康知識和實踐健康行為困難,從而導致總體健康素養水平降低;另一方面,文化水平的高低影響了患者對信息分析和篩選能力,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分別占了48.0%(24/50)和50.0%(25/50),較低的文化水平影響了患者閱讀和正確理解信息的能力,他們在獲取和理解高血壓相關信息時存在更大的困難。曾慶奇等[12]研究發現,健康素養與多項高血壓健康管理行為存在獨立關聯。相關研究結果顯示[4,17],健康素養及健康相關信息獲取和溝通能力高的患者,其血壓控制越好。因此,尋找一種適合老年高血壓病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對提高患者健康素養和高血壓控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血壓晝夜節律紊亂、夜間血壓增高、血壓負荷增高是導致心肌肥厚、腎臟損害、腦卒中等靶器官損害的重要因素[18]。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24 h動態血壓監測能客觀反映其血壓水平和血壓晝夜規律,能更好地預測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險性和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程度。運動作為高血壓病患者的一種非藥物治療的主要方法,有助于患者控制體重、促進機體代謝、調節情緒等,對降低患者血壓具有一定的效果[19],因此,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運動的依從性和信心,可有助于提高患者血壓控制水平和提升其生活質量。為此,本研究將24 h動態血壓監測和運動這兩項制作成視頻。因視頻具有快捷、易懂和直觀的特點,通過實施視頻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理解并使其加深記憶,提升老年患者對血壓監測和日常步行運動的接受度,出院后患者按照視頻提示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正確的血壓監測和運動,不會使患者產生遺忘或動作偏差,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李淑霞等[20]研究發現,老年患者自我效能感不高。老年患者由于分析、理解健康信息的能力有限,又由于傳統的健康教育是以灌輸為主的單向信息傳遞的教育方式,而實施傳統健康教育后,40%~80%的信息被患者直接忘記或者有近50%的信息被患者理解是錯誤的[21]。回授法是一種雙向信息傳遞的模式,在患者觀看健康教育視頻后進行回授,可進一步評估患者對健康素養信息的理解及掌握程度,護理人員通過患者反饋語言或動作來評價健康教育的效果,對患者回授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從而鞏固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研究對象均為老年患者、文化程度較低,采用形象、易懂的視頻健康教育結合回授法,避免了傳統的口頭健康教育中的護患溝通障礙的問題,在提問-反饋-糾正等溝通互動中,提高了患者健康知識、健康信念、健康行為、健康技能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患者健康素養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健康素養好的患者可通過各種方式獲取和掌握高血壓的相關信息,以及能對這些信息進行正確理解,并運用到自身血壓水平管理中。研究結果發現[17-18],健康素養較高的患者,其血壓控制更好。同樣,本研究結果發現,干預后實驗組患者健康素養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時,其血壓控制水平也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結果表明,視頻教育結合回授法是一種有效的健康宣教方法,提高了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健康素養和血壓控制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
[1]韓娉 ,李子建 ,劉元東.高血壓病在中國的流行趨勢及控策略[J].預防醫學論壇,2010,16(1):1030-1032.
[2]劉海燕,馬萍,徐清斌,等.寧夏吳忠市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的調查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313-316.
[3]SUN X,CHEN J,SHI Y,et al.Measuring health literacy regarding infectious respiratory diseases:a new skillsbased instrument[J].PLos One,2013,8(5):e64153.
[4]ABOUMATAR H J,CARSON K A,BEACH M C,et al.The impact of health literacy on desire for participation in healthcare,medical visit communication,and 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J].J Gen Intern Med,2013,28(11) :1469-1476.
[5]張慶華 ,安群英,代亞麗,等.烏魯木齊市社區高血壓患者疾病相關健康素養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7):462-464.
[6]KORNBURGER C,GIBSON C,SADOWSKI S,et al.Using “teach-back”to promote a safe transition from hospital to home: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discharge process[J].J Pediatr Nurs,2013,28(3):282-291.
[7]PETER D,ROBINSON P,JORDAN M,et al.Reducing readmissions using teach-back:enhancing patient and family education [J].J Nurs Adm,2015,45(1):35-42.
[8]KANDULA N R,MALLI T,ZEI C P,et al.Literacy and retention of information after a multimedia diabetes education program and teach-back[J].Health Commun,2011,16(3):89-102.
[9]葛 均波.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 版 社 ,2013:180-189.
[10]李悅,潘乃林.個體化運動干預對高血壓伴胰島素抵抗患者作用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7):501-504.
[11]KIM M T,SONG H J,HAN HR,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high blood pressure-focused health literacy scale[J].Patient Educ Couns,2012,87(2) :165-170.
[12]曾慶奇,常春,蔣瑩.健康素養與高血壓健康管理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 醫學版),2014,46(3) :492 -497.
[13]MCNAUGHTON C D,JACOBSON T A,KRIPALANI S.Low literacy is associated with uncontrolled blood pressure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heart disease[J].Patient Education&Counseling,2014,96(2):165-170.
[14]張培培,常春.中國三個城市居民健康素養及相關因素[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2,46( 9) :822 -824.
[15]呂啟圓.延邊漢族老年高血壓患者健康素養、藥物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關系研究[D].延邊:延邊大學,2011.
[16]PEREZ A.Acculturation,health literacy,and illness perceptions of hypertension among hispanic adults [J].J Transcult Nurs,2015,26(4) :386-394.
[17]MCNAUGHTON C D,KRIPALANI S,CAWTHON C,et al.Association of health literacy with elevated blood pressure:a cohort study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J].Med Care,2014,52(4) :346-353.
[18]BOLEY E,PICHRING T G,JAMES G D,et al.Relations of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level and variability to left ventricular and arterial function and to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 normotensive and hypertensive adults[J].Blood Press Monit,1997,2(6):323-331.
[19]曹雪群,王麗姿,邵靜,等.動機性訪談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運動改變階段的影響 [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20-22.
[20]李淑霞,湯嘉敏.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與自覺健康控制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13-14.
[21]FARRI C.The teach back method[J].Home Healthc Now,2015,33(6):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