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成敏
【摘 要】 為了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我利用學校的“開心農場”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帶領學生有序觀察農場植物,參與栽種、采摘、銷售等活動,激發興趣,積累習作素材。并教給觀察、習作的方法,利用精彩課文作平臺,讀、仿、寫相結合。讓學生由仿寫句到仿寫段、篇,一步一步,由扶到放,逐步學會獨立創作,提高習作能力。
【關鍵詞】 開心農場;實踐活動;習作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習作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評價的能力”。這就強調了習作教學與生活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以上要求,表明了中年級習作不受文體的束縛,也不受篇章的束縛,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表達,大膽放手,只要是學生自己的話,都是珍貴的。那么,要讓學生樂于表達,就得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如何積累習作的素材,提高習作能力呢?農場實踐活動就是個好陣地。
我校的學生多數來自農村,近年外出打工的人增多,學生在家無人輔導,與人交流甚少,表達方面自信心不足,語言表達能力差。加上學生課外閱讀量有限,積累的詞匯少,學生都懼怕習作。我校針對這一現象,將大量的閑置土地進行劃分,每班都擁有自己的開心農場,讓學生在這里開展種植、觀察實踐活動,意在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操。針對學生情況,并結合我校實際,我們提出了“以開心農場為基地,開展鄉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探索與研究”這一課題,并于2016年9月正式開題,目前已經進行到具體實施階段。
在開心農場里,學生不僅可以觀察植物生長過程,還可以親自參與勞動,更重要的是隨時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有序觀察,描寫眼中之物,經歷之事。解決學生不能從生活中提取有用信息,缺乏習作素材這一難題。半年多來,我親自帶領學生對我班的開心農場進行耕種,并經常帶領學生進行觀察訓練,指導寫好日記。經過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習作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現將我在習作指導中的收獲與大家進行交流探討。
一、激發觀察興趣是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培養觀察興趣是關鍵。申報課題前,我們對我校中年級學生進行了習作興趣、習作質量情況的調查,發現多數學生都懼怕習作,拿起筆不知如何寫,老師也犯難。為什么會這樣呢?那是因為學生們對自己周圍的人或事缺乏關注,又極少參與實踐活動,所以寫起文章來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解決學生的這個難題,我們就要教學生如何去挖掘身邊的素材。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開心農場”,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引導學生樂于觀察,善于觀察。
1. 農場植物的觀察。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從孩子喜歡的事物中觀察,孩子往往會瞪大一雙好奇的眼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的開心農場里有各種各樣的蔬菜,并且這些都是同學們親自和老師一起栽種的,看到蔬菜一天天的變化,孩子們更是無比的激動。這時,我抓住機會,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今天看到的和前幾天看到的有什么變化,或者是自己又有了哪些新的發現。學生更加仔細地進行觀察,有的還用上了放大鏡,對眼前的植物有了全面的認識。有幾天看到豌豆長出了豆莢,好幾個同學興奮地跑到辦公室,把這個重大的消息告訴我。我順勢告訴他們接下來的幾天還會有更多的變化,要求他們連續觀察,并做好記錄,同學們都高興起來,心中充滿了期待。我看到洋溢在他們臉上的是自豪、興奮的笑容。讓學生對農場植物的觀察,既培養了他們仔細觀察事物的習慣,積累了習作的第一手資料,又為他們增添了生活的樂趣,學生有了樂趣,自然就有了收獲。
2. 農場栽種、收獲活動中觀察。每學期開學初,我們都會在農場里栽種各種蔬菜,到了收獲的季節,還會組織學生進行采摘、銷售。在每一次活動中,教師都會預先布置任務,如:栽種時讓學生觀察種子、禾苗的外形特征;記錄同學的活動情況,注意他們的語言、動作、神態等,要求要有點有面。確定了觀察的范圍、對象和重點后,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在活動中觀察、思考,這樣提前積累素材,為學生的寫作打下了基礎。習作課上,學生先說后寫,再現我們活動的場面。比如黃月恒同學寫我們去翻土的日記,他這樣寫到:“今天我第一次學翻土,看到老師給我們示范時很輕松,我們個個躍躍欲試,等老師剛講完,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鋤頭,開始翻土。沒想到那泥土像故意逗我一樣,我使出渾身力氣挖下去,鋤頭卻東倒西歪,有次挖到土里就再也拔不出來了……”看到他的日記,我再把那天勞動的圖片和視頻拿給同學們看,大家都覺得寫得真實、有趣,尤其是看到大家排隊翻土的場景,一個個捧腹大笑。
二、教給觀察方法是基礎
觀察是一種思維活動,觀察越多、越具體、越細致,積累的素材就越豐富,頭腦中的表象就越清晰,寫作內容就越豐富,寫出來的文章就越清楚、越明白。可見,觀察是習作的基礎,是兒童認識世界的第一來源。觀察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有以下兩點:
1. 運用感官積累素材。觀察就要運用我們人體的幾大感官,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每次觀察前我都要明確觀察的要求,寫好觀察的指導語,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和思考。學生觀察結束后,要求他們把看到、聽到、聞到、摸到、想到的記錄下來,積累第一手資料,解決習作時學生不知道寫什么的問題。
2. 觀察有序理清思路。觀察有序,才能言之有序。有順序的觀察至關重要。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觀察時,往往不注意順序,常常東張西望,寫出來的作文也顯得雜亂無章。我在指導觀察時,以一種植物為例,教給觀察的順序。如:從整體到局部,從近到遠,從上到下等等。先指導學生按順序觀察,并按照一定的順序說出來,然后寫下來。學生通過不斷實踐,反復糾正,就能有順序地觀察事物,作文也就能做到言之有序了。我讓學生觀察菜園的胡豆花寫一篇觀察作文時,我先帶領學生從遠到近觀察整片菜園,然后走近細心觀察胡豆花的特點,整體描寫它的長度、外形,再從上到下看它的葉、花、果實,并及時讓學生交流觀察所得,做到看有順序、說得具體、清楚、寫得結構清晰。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懂得了不僅觀察要講順序,說話講順序,習作時也要講順序。
三、積累好詞佳句是載體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要想寫出優美的作文,好的詞句必須多讀多記。只有心中的詞匯量達到一定程度,在習作時才能做到信手拈來,文如泉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常常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并進行分類整理,如按寫人、寫事、寫景、寫物等分開積累詞和句。在確定好習作主題后,閱讀自己積累的好詞好句,恰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在摘抄、模仿中豐富自己的語言。我在上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習作指導課時,選擇了觀察開心農場的菜園作為教學內容。課堂上,我出示很多描寫蔬菜的好詞佳句,并引導學生選擇部分詞語來描繪菜園的景色。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爭先恐后地用詞語說句子,而且用得很恰當。比如一向習作能力不強的蒲秀強同學說道:“菜園里的油菜花金燦燦的,感覺像溫暖的陽光照到身上一樣。”黃睿同學用“密密麻麻”一詞這樣說道:“胡豆長得密密麻麻的,葉子挨挨擠擠的,美麗的胡豆花就躲在這些綠葉下面。”聽到同學們這些優美的句子,我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時更加堅信,只有豐富了字詞,習作的內容才能更豐富。
四、利用精彩課文是平臺
習作教學遵循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規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三年級還處在習作的起步階段,課標也強調了中年級習作教學應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不受文體、篇章的束縛,自由表達。重點還應放在段的訓練上。為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非常注重精彩段落的引領作用,它們就是學生習作的藍本。在上課文《荷花》一文時,描寫荷花的段落很精彩,學完描寫荷花的這一部分時,理清寫作順序、結構形式、修辭手法等,就讓學生試著用這樣的方法描寫另外的花;學到想象部分時,又讓同學們仿寫想象的內容。這樣進行仿寫訓練,降低了習作的難度。課后讓學生到開心農場里進行細致觀察,將荷花換成我們菜園里的任意一種花進行仿寫,學生寫得很出色,比如劉露露同學寫到:“菜園里的胡豆花真美麗呀!有的還沒有開,像一個個彎彎的月牙兒;有的已經展開了一對翅膀,露出一只只黑白相間的小眼睛;有的兩對翅膀全展開了,披上了紫色的紗衣,像正要展翅飛翔的蝴蝶。”讀到這樣的精彩段落,我欣喜萬分,這無疑是一次很成功的仿寫,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學生的習作一開始都離不開仿寫,從仿寫段落到仿寫篇章,從仿寫課文到仿寫其它優秀的范文,還有仿寫同學的習作。扶著學生一步一步學習習作,練習一段時間后逐步放手,引導加入更多自己的東西。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后,我讓學生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寫家鄉的濕地公園、學校的開心農場。學生基本能抓住每個季節里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很多還運用了修辭手法,語句優美,文章結構清晰。習作教學中充分利用精彩課文這個平臺,會收到事半功倍的習作效果。
五、提高習作能力是目標
無論是培養觀察興趣、教給觀察方法,還是積累好詞佳句、練習仿寫,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讓他們真正能“我手寫我心”,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全面提高習作能力。通過這半年多的農場實踐,我班學生都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每天能圍繞一個事物進行介紹,描寫更加詳細,每次習作總能寫出好幾段。比如黃睿同學運用老師交給的習作方法,描寫了家鄉的濕地公園,把今年才學的《詠柳》這首詩用來描寫湖邊的柳樹,用《荷花》一文中學到的習作方法,進行仿寫,將看到的景物與想象聯系起來。讀著這樣的文章,眼前是一幅迷人的圖畫,不得不為小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所折服,這篇《美麗的濕地公園》在學校的中年級習作比賽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總之,習作離不開細致入微的觀察,離不開長期的詞句積累,也離不開精彩段落的仿寫。農場里的觀察實踐活動,是學生創作的源泉,只要老師加以指導,一定能提高習作能力。但是,任何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快速提高,要想寫出好文章,僅僅靠幾次習作指導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長期堅持下去,將所有方法落實到教學活動中,一點一滴浸到學生腦海,循序漸進,才能逐步提高習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萍秀. 用新理念抓好小學作文起步訓練[J].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7(27).
[2] 桑海燕,王俊英. 小學語文兩種思維結合學習論[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3] 田國麗,丁納. 觀察·說話·寫話 小學作文起步教學與思維訓練[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